四物汤为治血之总剂,而不能治气虚而不能生血者。若脾胃虚而血不生,当从仲景之补以
人参气分之药,阳旺则生阴血也。此以四物血药之性例之∶
川芎,血中气药也,通治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
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
当归味辛甘,血中之主药,随佐使而各治其血分之病也;如佐以
川芎能行血滞于气,佐以
地黄能生阴分之血,佐以芍药能使脾阴生血,和腹痛。芍药,阴分药也,性味酸寒,通脾经,调血脉,治腹痛。若四物者,独主血分受伤,以气不虚而用之。辅佐之类如行血活血须
桃仁、
红花、
苏木、
血竭、
牡丹皮、
茜草、
丹参、醇酒之属;如止血治崩须
百草霜、
棕榈灰、
阿胶、
地榆、
藕节、茅根、黑墨之属;如和血止痛须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凌霄花之属;补血养血须
人参、
枸杞子、
肉苁蓉、
牛膝、益
母草、败龟板之属;如治血燥须乳酪、
酥油、
蜂蜜、
阿胶之属;如凉血须
黄连、
黄芩、生
地黄、
苦参之属;如血寒须
附子、
干姜、
肉桂、
鹿茸之属。此血药之大法也。然则各证又当以方类求之。
□
(葛氏)十灰散 治一切失血,皆可止。
花蕊石散 止血如神,诸药不能,服此立效。(二方见痨瘵门。)
(《拔萃》) 犀鱼
地黄汤 治一切失血、血热、三焦热血并治。
犀角(磨汁) 生
地黄(各二钱)
黄连 黄芩(各一钱)
大黄(三钱)
上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入
犀角汁和匀,食后温服。
生
地黄饮子 治诸见血无寒。吐血、衄血,下血、溺血,皆属热。
生
地黄 熟
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黄芩 芍药
天门冬 黄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渣,食远服。如脉微,身凉,恶风者,加桂五分。吐血者,多如此。
(《和剂》)必胜散 治男妇血妄行流溢,或吐,或咳,或衄并治。
小蓟 人参 蒲黄(炒) 熟
地黄(酒洗)
当归 乌梅 川芎(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服。
(《良方》)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此药。
生
薄荷叶 生
艾叶 生
侧柏叶 生
地黄(各等分)
上烂捣如
鸡子大丸。每服一丸,水二盏,煎一盏,滤去渣服。
(《济生》)
麦门冬汤 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麦门冬 天门冬 远志(各去心,
甘草煮)
当归 白芍药 生
地黄 人参 黄 蛤粉(炒)
阿胶 藕节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一片、煎一盏,不拘时服。
(《三因》)
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虚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黄悴,五心烦热咳唾血及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亦宜服之。
白
茯苓 人参 前胡 半夏(制)
陈皮 枳壳 紫苏 白芍药
桔梗 干葛
当归 熟
地黄 川芎 甘草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三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一盏,食前去渣服。
(《和剂》)龙脑鸡苏丸 治咳嗽唾血,衄血,诸淋下血,胃热口臭,肺热喉腥,消烦渴,凉膈,解酒毒,除邪热,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并治。
银
柴胡(银州者二两,和
木通以汤半升,浸二宿后,取汁入膏) 生
地黄(六两,另为末)
人参 黄 (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四两)
阿胶(炒)
蒲黄(炒。各二两)
木通(二两,同
柴胡浸)
甘草(炙,两半) 鸡苏
薄荷叶(一斤)
上除别研药外,并捣为末,将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
地黄末,不住手搅匀。取
木通、银
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
豌豆大。每服二十丸,嚼碎,熟水下。虚寒,烦热、消渴,惊悸,
人参汤下;咳嗽,吐唾呕血,
麦门冬汤下;惟诸淋,
车前子汤下,或茅花汤调
百草霜末送下。
(《济生》)
大蓟散 治食啖辛物伤于肺经,呕吐出血,名曰肺疽。
大蓟根(洗)
犀角(锉)
升麻 桑
白皮(炒)
蒲黄(炒)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各一钱)
桔梗(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不拘时服。
藕汁饮 治吐血衄血不止。
生藕汁 生
地黄汁
大蓟汁(各三合) 生蜜(一匙)
上和匀,每服一杯,不拘时。
鸡苏散 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鸡苏 黄 生
地黄 阿胶 贝母(心不用)
白茅根(各一两)
桔梗 麦门冬 甘草(炙。各五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救脉散 治吐血虚羸,脉虚而涩。
人参 黄 (蜜炒)
当归 芍药 熟
地黄 苍术(制。各一钱)
陈皮 升麻 柴胡 苏木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温服。
(《拔萃》)
麦门冬饮子 治脾胃虚,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九粒)
人参 黄 (各八分)
当归 芍药
紫菀(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服。
黄芩芍药汤 治虚热腹痛,不能食,衄吐血。
黄芩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伏龙肝膏 治吐血不止。
伏龙肝(一两,为末入汁) 生
地黄汁
麦门冬汁
小蓟汁(各三合)
上入白蜜一匙,慢火熬成膏,入龙肝调匀,每服一匙,噙咽。
五神汤 治男妇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
小蓟汁 生
地黄汁(各三盏)
生姜汁(半盏) 白蜜(一盏)
以上药汁合煎二三沸,每用一小盏调炒面一钱食前服。
(《简易》)是斋
白术散 治积热吐虚咳血。若因饮酒过度,负重伤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忌湿面煎爆之物。
白术(一钱)
人参 白
茯苓 黄
山药 百合(各六分)
甘草(五分)
柴胡 前胡(各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河间)
黄连解毒汤 三黄丸 治积热吐血,咽膈不利。(二方并见火热门)
(《直指》)侧柏散 治内损失血、饮酒太过,劳伤于内,血气妄行,其血如涌泉,口鼻皆流。须臾不救,服此而安。又治男妇九窍出血。
人参 荆芥穗(烧灰。各一两)
侧柏叶(蒸干,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入飞罗面三钱,拌匀,汲水调粘啜服。
团参丸 治吐血咳嗽,服凉药不得者。
人参 黄 飞罗面(各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茅根汤下。
栝蒌
犀角汤 治吐血,酒客温疫,中热干呕心烦者。
犀角(镑) 栝蒌
蒲黄 甘草(各二两)
葛根 桑寄生(各三两)
上为粗未,每服,一两,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温服。
天门冬丸 治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嗽。
天门冬(一两) 贝母
杏仁(炒。各七钱) 白
茯苓 阿胶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
梧桐子大。每噙化一丸,津咽下。
绿云散 治吐血。
柏叶
百合 人参 阿胶(炒成珠,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
糯米饮调下。
云雪散 治吐血。
云雪(即寒食面)
蒲黄(各一两)
上俱生研匀,每服二钱,凉水调下。
(《圣惠》)双荷散 治卒暴吐血。
藕节(七节)
荷叶顶(七个)
上入蜜一匙,擂细水二盏,煎八分,去渣,温服。或为末,蜜汤调下二钱效。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香薷(二钱) 浓朴
甘草 麦门冬 干
木瓜 茅根(各一钱)
枇杷叶
陈皮 丁香(各五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煎服。
二茸丸 治吐血,酒色过度。
紫菀茸
鹿茸 枇杷叶
款冬花 杏仁木通 桑
白皮(各一两)
大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临卧白汤嚼下。
地黄煎 治吐血忧患绝伤,胸膈疼痛,及虚劳唾血。
上用生
地黄五斤,捣取汁于银锅内,或沙锅,微火煎一二沸,投白蜜一升,再煎至三升。
每服半升,日三服。主胸痛。百病久服佳。
一方 治吐血不止。用生蜜调和服之。
一方 用生
地黄汁一升,
生姜汁一合,和匀温服,日用三四次。
一方 治虚劳吐血,生
地黄五斤,捣;酒五升煮去渣服。
掌中金治吐血。
真
蒲黄 黄药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生
麻油调于手心内,以舌舐之。
人参汤 治吐血咯血后宜服。
人参(一两,为细末) 五更时用鸡蛋清调如稀糊,一匙抄服。若服参尽,效,每服二钱,服讫却卧。
松花散 治吐血久不止。
松花(一两半) 生
地黄 鹿角胶 薯蓣(各一两)
艾叶(一钱)
茜草根 白
茯苓 紫菀茸
人参 百合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饮调下。
百花煎 治吐血不止,咳嗽;补肺。
生
地黄汁 藕汁(各一升) 黄
牛乳(一升半)
胡桃仁(十枚,研如泥)
生姜汁(半升)干柿(五枚,细切研末) 红枣(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如泥) 清酒(一升,将以上七味一处同酒入铜锅内煎沸,方下后项药)
黄明胶(炒燥为末)
秦艽(各半两,为末)
杏仁(双仁者不用。泡去皮尖,另研如泥,三两,同入煎成剂)
上将熬成煎相,减一半,却入好蜜四两,徐徐着火养成。煎后入瓷盒中盛之,每日三次,每服一匙,
糯米饮调下,酒调亦可。
石膏散 治心胸炽热,吐血不止,口干舌燥,头疼。
石膏 麦门冬(各二两)
黄芩 生
地黄 升麻 青
竹茹 葛根 栝蒌根(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不拘时服。
杏仁散 治心肺客热吐血,唇口干燥。
杏仁(泡,去皮尖,炒)
赤茯苓 黄连 栀子仁
黄芩 大黄(炒。各一两) 桂心(三钱)栝蒌根(五钱)
上为粗未,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白术丸 治伤胃吐血。
白术(十两)
人参 黄
干姜(炮)
伏龙肝(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下。
鸡蛋白丸 治吐血衄血。
鸡蛋白(三个) 好香墨(一两,为末)
上和丸,
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不拘时,生
地黄汁送下。
三黄补血汤 治面赤善惊,上热,六脉大,按之虚,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而亡血,泻火补气,以坠浮气。
生
地黄 熟
地黄(各一钱) 黄
当归 芍药(各钱半)
川芎 牡丹皮 柴胡 升麻(各八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服。血不止加
桃仁(十枚)酒
大黄,量虚实用之,减去
升麻、
柴胡。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心多健忘,以致妄行,或吐血,或下血。(见健忘门。)
小
柴胡汤 治吐血盖由醉饱房劳,或醉后大怒,触动荣血,以致妄行。吐血者,内加
天门冬、
麦门冬送下龙脑鸡苏丸。
桃仁承气汤 治胃间积瘀吐血,胃脘作胀。(二方见伤寒门。)
凉膈散 治吐血,内加芍药、
当归、生
地黄。
薄荷煎 四顺清凉饮子 并治积热吐血。(方见积热门。)
(《简易》)黑神散 治一切吐血,及伤酒食醉鲍,低头掬损,吐血致多,并血热妄行,口鼻出,但声未失,无有不效。
百草霜(不拘多少,村居者佳)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糯米煎汤下。喜凉水,新汲水调服。如衄血者,少许吹鼻;皮破出血者,灸疮血,掺上即止。
二神散 治男妇吐血。
陈
槐花(炒二两,焦黑)
百草霜(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茅根煎汤调下。治血崩下血,皆空心服之效。舌上忽然肿破出血,用此掺上。
□
一方∶治吐血连日不止,粥饮药俱不能下。
五灵脂(拣去石净者) 碾为末,以狗
胆汁为丸,如
芡实大。每服一丸,煎
生姜酒磨令极冷,更以少姜酒化,以汤荡药,令极热,先须煮下热粥,候温吃药,一边进粥。待患人吃饮药,不可漱口,即与粥吃可也,吃粥亦不宜多。
一方∶治伤力吐血。
猪肝煮熟切片,蘸白芨末嚼之。
一方∶治吐血及衄血。用船底青苔如
鸡子大一丸,水一盏,煎五分,去渣温服效。
一方∶治酒色伤心肺,口鼻俱出血。用
荆芥穗烧灰存性,置地上出火毒,为末,每服三钱,陈米饮调下。
一方∶治吐衄下血俱效。用粟漆树叶烙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一方∶用
紫参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治一切吐衄咯血,腹中积血俱效。
一方∶用
百合捣绞汁,和水饮之,煮熟食之。
一方∶用
人参为末,
鸡子清投新汲水搅匀,调服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