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云∶治胁痛要分人之肥瘦强弱。肥白人气虚,发寒热而胁下痛,用参、 补气,
柴胡、
黄芩退热,
木香、
青皮调气。瘦人寒热胁痛多怒者,必有瘀血,宜
桃仁、
红花、
柴胡、
青皮、
大黄之类行之。
肝火盛木气实而胁痛者,或因怒气太逆,肝气郁甚,谋虑不决,风中于肝,皆使木气甚,火盛则肝急矣。经云∶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抚芎、
苍术或小
柴胡汤之属。
痰积流注厥阴之经,亦使胁下痛,病则咳急引胁痛,有郁而兼痰者,宜用二陈汤加南星、
半夏、
苍术、
川芎、
香附之属开郁行痰。痰甚者加
芥菜子,痰在胁下,非
芥菜子不能除故也。
肝火盛者,用
当归龙荟丸、泻青丸,皆要药。
死血、瘀血、恶血停留于肝,归于胁下而痛,其病则自汗,按之益痛甚,宜破血行气,以
桃仁不去尖、
红花、
川芎、
香附、玄胡索、
青皮及复元活血、
当归导滞等药。
气弱人胁下痛,脉细紧或弦,多以劳役怒气得之,宜八物汤加
木香、
青皮,或加官桂。
破滞气须用
青皮,
青皮乃肝胆二经之药。多怒、胁下有积滞者并气实者因宜。若经病久人虚、二经不足者,皆当用补药中少加
青皮可也。
右胁痛多属脾经气滞而致,痰饮流注不行,久则成着,名曰痞气,必以二陈汤加辛散之药,
吴茱萸、
白豆蔻之属。甚者可用广术溃坚汤,间服补中益气汤,庶得两全而无伤也。
左胁痛以
柴胡为君,加佐使
川芎、
青皮、
龙胆草之类,
当归龙荟丸亦可用。血积者加血药。
两胁走痛者用控涎丹,以其有
芥菜子之功也。
发寒热胁下痛,似觉有积块,必是饮食过伤劳力所致,宜用龙荟丸。痛不得舒伸者,亦宜龙荟丸蜜丸服。
胁下有食积一条杠者起,用
吴茱萸、炒
黄连。
凡胁痛偏于左者,皆肝经积滞,或中风寒,或肝胆实火,宜详虚实而治之。右偏痛者,皆属脾肺,为食积,为痰饮兼咳而有痰是也。若胁下鸣而有水声者,饮也。咳而先面腥臭气,肺伤也。内支满,目眩,前后血下,肝血也。此年少人醉以入房,肝伤气竭,皆致胁病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