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按∶四物汤,古方为血病而制。
当归养血为君,熟地为臣,芍药滋阴为佐,
川芎行血为向导之使。此立方之本旨,固为血之妙剂也。后谓女人以血为事,则以四物汤主之。养血调经,胎前产后,悉以资用。盖自常而言之,诚有不可遗焉者。及用之弗效,而反加病者有之,甚则至于误死者有之,其故何也?盖四物治血,虽工用之于脾胃无伤,只是血病,则四物之功,岂复能有过之者?今人不察脾胃虚实,一概放用,以故误也。何则?脾胃虚者,用之益虚,饮食浸减;元气浸衰,而血益无资生之地矣。不理会者,久服不已,即脾泄而中满之证作矣。甫见如此而伤生者何限?调经养血又乌足以语哉!凡用四物治血,须审其人脾胃。虚者,必先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之类以养胃,然后合四物而用之,万无一失。盖六君子、益气汤亦能益血,四物汤不能益气补脾胃,多用之,则为脾胃之害。所以脾泄中满之证,非四物之害而何!殊不知血由脾胃所生,根据气而充行经脉。书曰∶血不自行,随气而至。人只气一耗,则血虽独存,而必无能生之理。则气绝而死者,血初未常破耗也。可见血无气而不能以独生人,补血而不补气,斯可别矣。所以古方
女金丹,纯以香
附子一味为君,谓能调经开郁。今人用之,反致气血两虚,而经益不调矣。苟不知止,必病甚而伤生。何则?
香附味辛性燥,耗气燥血,止可以开有余之郁耳。今之妇女动以虚弱者多,则经不调,皆因虚而致也。春甫创制八珍益母丸,用之者,曾不终剂而经正且孕矣。何也?益母调经为君,佐以八珍滋补气血,所以神效者,此也。知者审诸。
八珍益母丸专治气血两虚,脾胃并弱,饮食少思,四肢无力,月经违期,或先期而至;或腰疼腹胀,缓而不至;或愆期不收;或断或续;或赤白带下,身作寒热,服之罔不获效。
一月之后,即可受胎。虚甚者用药一斤,必能对期受孕。
益
母草(四两,不见铁器,止用上半截带叶者)
人参(去芦)
白术(土炒)
茯苓(去皮)炙
甘草(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药(醋炒) 熟
地黄(酒洗)
上为末,
蜂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蜜汤下一丸。如不能嚼者,丸以细粒如小豆大,每服七八十丸。
脾胃虚寒者,加
砂仁一两,姜汁炒。
腹中胀闷者,加
山楂一两,净,肉饭上蒸。
只常多食者,加香
附子一两,童便制。
丹桂散 治气血虚损,内则经闭不行,外则肢体羸瘦,潮热,渐成骨蒸。
牡丹皮 桂心 蓬
莪术 京
三棱 玄胡索(炒,八分)
当归(酒洗,钱半)
陈皮(去白
赤芍药
甘草(各五分)
干漆(炒)
没药(另研
红花 苏木(各四分) 鬼箭(三分)
乌药(各钱)
上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温经汤 治经水初来,因有感冒风寒,身上疼痛,寒热往来,阴阳颇虚,头眩烦闷不快,或作呕吐。
当归 芍药
地黄(各七分)
川芎(三分)
白术 陈皮(各六分)
柴胡 黄芩 枳壳 羌活 桂枝 香
附子(各五分)
砂仁 小
茴香 甘草(各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茎,煎一盏,空心热服。
逍遥散(即
柴胡四物汤)专治经脉不通,脾胃虚弱,或寒或热,不喜饮食,饱胀,呕吐,烦躁,服之神效。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
地黄 人参 半夏(制)
柴胡 黄芩 陈皮 麦门冬 甘草(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呕吐不能食加
砂仁、
白术;少睡加
酸枣仁;咳嗽加
杏仁、
五味子;腹痛加玄胡索。
香附八珍汤 治经后续来,气血不足者宜服之。
香
附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熟
地黄 川芎 甘草(各等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经不调者,宜服乌鸡丸(见妇科门。)
(《本集》)八珍益母十全丸资益坤元,补养气血,除淋沥带下,俾羸形体壮,坐健调经受孕,即如尊俎折冲,胎前和气,产后补虚。真妇女之圣剂,超古今之诸方。有室家者,不可不知也。予哂斯世之医,惟集古方
香附胜金丹为女人开郁调经之用,殊不审古今虚实悬壤之异。古人气实,惟有多郁,故用
香附以开导之。
香附味辛性燥,但能开破而已。多用之,大耗气血,虚者愈虚,病者愈甚,而于滋补何有哉?今世十妇九虚,非补不可,再用
香附以耗之,浸成怯弱之证,是辨之不早,则危殆而难痊矣。
益
母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节为极细末,八两)
人参(饮上蒸)
白术(饭上蒸) 白
茯苓(饭上蒸。各一两)
甘草(炙五分)
当归身(酒浸二两)
川芎(五分) 熟
地黄(酒浸二两)
白芍药(醋炒一两) 角
沉香(四钱)
上各为极细末,炼蜜和丸,如
梧桐子大。空心蜜汤送下九十丸,食干果子压之。不善吞者,化开服尤效。冬月酒下。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以养且调。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孕者,服一月即孕。
胎前间或用一服,则胎固而自安。凡妊娠微觉胎动,随用一服即安。
产后用一服,以童便、酒化开调下,则无壅滞血运之候。多服之,补虚活血,又治产后诸病极稳。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
通经丸 治经闭不通,结积成块,其效甚速。
熟
地黄(三两)
虻虫(去头翅,炒)
水蛭(
糯米炒)
桃仁(去皮尖,各五十)
上为末,炼蜜丸,
梧桐子大。空心调下五丸,渐加七丸,以通为度。
经验调经汤 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来多来少,或逾月不来,或一月两至,服之皆效。
当归(酒洗,一钱)
阿胶(炒成珠)
半夏(制)
白芍药(酒炒)
人参 牡丹皮 川芎 麦门冬 甘草(各七分) 桂心
吴茱萸(泡。各二分)
上水钟半,姜三片,煎八分,空心稍热服。
促经汤 治月经过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
附子 熟
地黄 白芍药
莪术 木通 苏木(各八分)
当归(一钱)
川芎 红花甘草(五分)
肉桂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上水钟半,煎八分,空心温服。
红花归尾散 治气虚损,或积瘀血不行,过期断续不定,时作腹痛,室女月经不通并效。
红花 苏木 紫威
牛膝(酒洗) 归尾
甘草(各二两)
白芷 肉桂(各两半)
刘寄奴(五两)
赤芍药(九两)
上为细末,空心热酒调服三钱,食前临卧再服。若久不行经,浓煎
红花酒调下。
镇经汤 治经水先期而来,过多不止。盖因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待时相火助行故也。
当归(钱半)
白芍药 生
地黄 黄柏(各七分)
阿胶珠 条
黄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五分)香
附子(制) 姜
黄连(各八分)
白芷(三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空心服。
固经丸 治经水过多不止。
樗根
白皮(七钱半)
黄芩 龟板(各一两)
白芍药(炒七钱)
黄柏 香附米(制,三钱半)
上为末,酒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术附丸 治月经不调,脐腹 痛,肋疼腰胀,恶心头晕,或发热发寒,心忪乏力,崩中带下并治。
苍术(去土,一斤,用米泔水浸,遂日换新泔,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切片焙干,分四制。一分用
茴香一两,盐一两同炒术黄为度;一分用
川乌一个,制,切片,
川楝子一两,打碎,同术炒黄为度;一分用川椒一两,去目及合口者,破故纸一两,同术炒黄为度;一分用好醋好酒各一盏,煮术干,焙燥用之)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酒、醋、盐水、童便,如前分四时各浸日数,炒干)
上为末,老米面作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一方有
艾叶、
当归。
四物益母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小腹有块,时痛,服此愈,而有孕。
川
当归(酒洗) 熟
地黄(制。各四两)
川芎 白芍药(炒。各一两) 益
母草(不犯铁器,为末,半斤) 香
附子(制,斤)
吴茱萸(酒泡,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如不喜化,只作小丸吞服亦可。
克应丸 治妇人赤白带下。
熟
地黄 赤芍药(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赤石脂( )
龙骨 牡蛎( ,以酒 )
茯苓 牡丹皮 川芎 艾叶(制,研。各一两)
上为末,酷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东垣)固真丸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目中溜火,视物昏花,齿恶热饮,但喜寒食。此皆寒湿秉于胞内,肝经阴火上溢,故目中溜火;其恶热饮者,阳明经中伏火也。法当大泻寒湿,以此丸治之。
黄柏(酒炒)
白芍药(各五分)
柴胡 白石脂(各一钱) 白
龙骨 当归(酒洗。各二钱)
干姜(三钱,炮)
上除
龙骨、石脂水飞另研外,余共为细末,糊丸,如
芡实子大。日干空心白汤下,少时以饭压,是不令热药犯胃也。忌生冷、硬物、酒湿、面食。
人参黄 汤 治妇人气血俱虚,久患白带,瘦弱无力,腰胀腿酸,身热面黄,饮食无味,小便淋涩,服此全效。
当归 茯苓(各一钱)
白术 芍药
地骨皮 人参 川芎(各七分) 黄 (蜜炙)
鹿角霜(为细末,药煎熟时,起入五匙和匀服) 炙
甘草 车前子 熟
地黄(各五分)
上水二盏,枣三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金樱
莲子散 治脾胃虚弱,赤白带下俱效。
金樱子(冬采干擦去毛,三两,净炒,切破,去子净用)
莲子(去心) 头面(各二两,炒)
白扁豆(二两,炒)
牡荆实(即
黄荆子也)
糯米(一合,炒)
上为细末,每用四钱,入熟蜜三匙,滚汤调服,无不效。
凉血
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由阴虚不能制火,火激其血,故崩下。用此王道方。
黄芩 荆芥穗(各七分)
蔓荆子 黄柏 知母 本
细辛 川芎 黄连 羌活 升麻柴胡 防风(各三分) 生
地黄 当归(各八分)
甘草(五分)
红花(少许)
上水盏半,煎八分,空心服。
龙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龙骨( )
当归 香
附子(炒。各一两) 棕毛灰(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汤调,忌油腻、鸡、鱼、爆炙物。
阿艾丸 治血崩屡验,老妇尤效。
白姜(盐酒或米醋炒,八钱) 香
附子(童便浸,炒,一两) 玄胡索(炒,六钱) 真
阿胶(炒成珠)
艾叶(各一两。制成灸艾,用
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
上为末,酒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或盐汤任下。
黄芩散 治壮热崩中下血,是阳乘阴,故经血泛溢,宜清之,此方最好。
黄芩(不拘多少,为细末)
烧秤锤淬酒,食前调三四钱。一方有
干姜、
白芷;一方
木耳、
黄芩等分为丸,俱效。
如圣散 治血崩,三服全愈。
榈棕子 每服二钱,空苡
乌梅汤调服。
乌梅肉
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二两)
七灰散 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 益
母草 旱莲草
罂粟壳 腌
蟹壳 棕毛叶
藕节灰(等分,烧存性为末)
空心醋点汤调下三钱。
(东垣)升阳除湿汤 治崩中下血,久不愈,乃湿气下流。(方见血崩门。)
崩漏脉论详见《心镜》本门,此特摘其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