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呕吐热,不纳乳食。
枇杷叶
白豆蔻
陈皮(去白) 黄 (各半两炙)
木瓜 人参 甘草(各二钱半。炙)
川芎(一钱)
上咀,每服一钱,姜、枣煎服,量儿大小加减。
平胃散 治吐逆频并手足心热,不进乳食。(方见脾胃门。)加
藿香,名正气散。(通治呕吐。)
人参散调中和气,止呕逆,遂除烦渴,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燥渴不解。
干姜(二两)
人参 白
茯苓(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二钱半)
藿香(二钱半)
上咀,每服一钱,水一盏煎服。
定吐紫金核 治男女小儿一切吐,神效。
半夏(制)
人参 白术 木香 丁香 藿香(各二钱半)
上为末,姜汁糊丸,李核大,外用
沉香、
朱砂各一钱,研末为衣,阴干。每用一丸,以胶枣一枚去核入药在内,湿纸包煨熟嚼服,与米饭压之。食乳者,擂碎米汤加姜汤调服。
灵砂白丸子 治小儿吐乳不止,恐成脾风。
灵砂(一粒) 青州白丸子(五粒,方见风门)
上用研末,姜汤米饮下,吐久虚甚者对停用。
益黄散 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泄利,不思乳食,呕吐不止,困乏懒,心胁膨胀,颜色青黄,恹恹不醒。
丁香(半两)
橘红(二两)
甘草(炙)
诃子(炮去核)
青皮(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七分煎五分,食前服。量大小加减神效。
消乳丸温中快膈,止呕,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
香
附子(一两)
砂仁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神曲(炒)
麦芽(炒。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
黍米大,七岁儿丸
绿豆大。食后姜汤吞下二、三十丸,可与消食丸参看,方见脾胃。
丁香散 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不安,羸困霍乱。
人参(五分)
丁香 藿香(各二钱半。洗)
上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热服。
半夏散 治小儿胃虚呕吐,水谷不化。
半夏(一两泡七次) 陈
糯米
上咀,姜五片,枣一枚同煎。
香薷散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风冷之所伤,致令真气相干,肠胃虚弱,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吐利,发热头疼,或呕、或泻、或转筋拘急及寒暑。
香薷(一两) 浓朴(制)
扁豆(各半两。炒)
上咀,每服二钱,姜煎。一方加
黄连治泻痢;一方加芎芷香苏散治霍乱吐泻、暑月感冒伤暑之证。
竹茹汤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干葛(七钱半)
半夏(半两泡)
甘草(一钱)
每服三钱,水一盏,
竹茹一块、姜五片煎。一方加
茯苓。
丁莲散 治吐乳伤食。
丁香 莲肉(去心)
枇杷叶(各等分。姜汁涂炙熟)
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益胃散快膈益脾,止呕进食。
木香 丁香 藿香(洗)
陈皮 砂仁 白豆蔻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
生姜、枣汤下。
茯苓半夏汤 治诸呕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悸。
半夏(制,两半)
茯苓(三两)
上为咀,每服三钱,姜三片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