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自“督脉起少腹”至“治督脉”,见《甲乙经》卷二第二,又见本书《督脉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风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风为百病之源,风初入身凡有五种:一者振寒,二者汗出,三者头痛,四者身重,五者恶风寒。□观虚实,取之风府。风府,受风要处也。 平按:《素问》无“于岐伯”三字;“恶风寒”作“恶寒”。注“观”上所缺一字,谨拟作“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谓眉鬓落,大风病也。在上椎者,大椎上入脑户而至风府。 大风汗出,灸□□,□□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应手。从风增风,刺眉头。 上□,一之反;下□,火之反。谓病声也。风起则风病发,故曰从风,皆取于攒竹也。 平按:“增风”《素问》作“憎风”。 失枕,在肩上之横骨间。 失枕为病,可取肩上横骨间,谓柱骨间。 平按:《素问》无“之”字。 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除□络季胁引少腹而痛。 折使中也,谓使引臂当肘,灸脊中,除□络季胁与少腹相引痛病也。 平按:《素问》“□”上无“除”字。 胀,刺□□。 在足太阳,故大肠胀,刺□□也。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九窌与痛上,九窌在腰尻分间。 八窌与腰输为九窌,此经“窌”字音“聊”,空穴也。 平按:《素问》“九窌”均作“八髎”。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膝外解营。 寒热府在膝外解之营穴也,名曰□关也。瘘,音漏也。 平按:“膝”上,《素问》有“附”字。 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凡取膝上外解使拜者,屈膝伏也。取涌泉者,屈膝至地,身不伏为跪也。 平按:“使之跪”下,《素问》有“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凡八十一字。 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 骨中,尻下大骨空中也。下入骨空中,女子系尾穴端,男子循阴茎也。 平按:《素问》“督脉”下有“者”字;“起”下有“于”字。 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 督脉络也。绕阴器合于纂间,绕纂后复合,然后亦分为二道,绕臀至足少阴及足太阳二络,合足少阴之经,上阴股后廉,至脊属肾,寻足太阳脉,从颃颡上至目内眦而出也。 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 从目内眦出已,两道上额,至顶上相交已,左右入脑中,还出两箱别下项,各循肩髆之内,侠脊下至腰中,各循脊膂,还复络肾,从颃颡出兑端,上鼻上,下项,下至骶骨, 气发于穴,余行之处,并不发之穴也。 平按:《素问》“颠”作“巅”;“络肾”下无“而止”二字“纂”作“篡”,说见前。注“上额至顶”,“顶”袁刻作“项”;“颃颡”袁刻误作“顽颡”。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有人见此少腹直上者,不细思审,谓此督脉以为任脉,殊为未当也。 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字,□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 此八种病,循督脉而生,故疗督脉之穴也。 平按:《素问》“不字”作“不孕”。 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以下言疗督脉穴。骨上,量是骶骨。骨上,督脉标也。脐下营者,营亦穴处也。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有音,上气喘鸣声也。喉中央,廉泉也。缺盆中央,天突穴也。 其病上冲喉者治渐,渐者上侠颐。 上侠颐者,是大迎穴道也。 平按:《素问》“治”下有“其”字。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伸不得屈,骨病。蹇,纪偃反。在髀辅骨以上,横骨以下,名楗也。 坐而膝痛,治其机。 侠□①骨相接之处,为机。 ①“□”萧本原作“□”。今据仁和寺本改。 立而暑解,治其厌关。 人立肢节解处热,治其厌关。厌关,骸关也,□膝骨相属,屈伸之处也。 平按:“厌关”《素问》作“骸关”。注“骸关”上,袁刻脱“关”字。“□膝骨相属”,袁刻作“痛引膝骨”,查原钞本“膝骨”上缺一字,“膝骨”下不缺,袁刻将“膝骨”上所缺一字作“痛引”二字,又将“膝骨”下“相”字遗落,与原本不合。平拟将“膝骨”上所缺一字作“与”,文义较顺。 膝痛,痛及母指,治其腘。 母指,小母指也。足少阴、足太阳皆行腘中至足小指,故疗其腘也。 平按:“母指”《素问》作“拇指”。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腘上髀枢为关也。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背内,谓足太阳背输内也。 连□若折,治阳明中输窌; 膝痛不得屈伸,连脚□其痛若折者,疗足阳明中输,谓是巨虚上廉也。窌,输穴也。 平按:《素问》“□”作“胻”;“输窌”作“俞髎”。 若别,治巨阳、少阴荥。 若□痛若别,可治足大阳②、足少阳二脉荥穴也。 平按:“阳荥”《素问》作“阴荥”。 ②“足大阳”,萧本与仁和寺本同。古文“大”与“太”通,当作“足太阳”为是。 淫泺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四寸。 泺,罗各反。淫泺,膝胻痹痛无力也。外踝上五寸,足少阳光明穴也;少阳维者,在四寸中也。 平按:《素问》“淫泺”下有“胫痠”二字;“外踝上四寸”作“外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患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项横骨为枕。 膝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当膝解处,为骸也。项横骨,项上头后玉枕也。髋,孔昆反,又音完。 平按:《素问》“患骸”作“连骸”;“项”作“头”。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六穴。 前已言水输,今复重言者,此言水骨空,水输主骨,故重言也。 平按:《素问》“一行”下有“行五,踝上各一行”七字。 髓空脑后三分,在颅际兑骨之下,一在新纂下,一在项中复骨下,[平按:“三分”,赵府本《素问》作“五分”;“脑”上有“在”字;“兑”作“锐”;“新纂”作“龂基”;“项”下有“后”字。]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右口下当两肩。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阳,去踝四寸两骨之间。[平按:《素问》“在阳”作“在背阳”;“两骨”下有“空”字。]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脉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遍骨有渗理,毋髓空,易髓无空。 言骨上有空,五谷津液入此骨空,资脑髓也。此骨空种数所在难分,此皆可知者,不可知者故置而不数也。“两肩”,有本为“唇”也。 平按:《素问》“动”下无“脉”字;“遍骨”作“扁骨”;“渗理”下有“腠”字;“毋髓空”,“空”字作“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