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利。徐。沈。周。尤。朱。作小便不利。宜从。)
寸口脉浮而迟。
按巢源。以此条。收之虚劳候中。可以确金鉴说矣。
趺阳脉浮而数。
证治要诀曰。中消消脾。脾气热燥。饮食倍常。皆消为小便。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余述〕按本篇之叙真消渴。仅此二证。即消中与下消也。古今录验。虽分为三。其实亦不过脾肾二脏之病已。渴之为候。必自胃热。而上焦之热。必止咽燥。所谓口燥不渴者。皆为膈有热。而胃无热者言。然则仲景不及上消者。其意殆可见也。迄至宋金诸哲。以三消配之三焦。(卫生家宝。简易方。直指方。保命集等。是也。)近日和田泰纯。尝疑其说。不能无理。但内经有肺消膈消之名。而厥阴病。既有消渴。盖为胃津竭乏。遂及胸膛者。乃不得言必无上消证。不敢臆定。以俟识者。
渴欲饮水不止者。
〔沈〕此亦非真消渴也。
按尤氏曰。热渴饮水。水入不能消其热。而反为热所消。故渴不止。
文蛤味咸性寒。寒能除热。咸能润下。用以折炎上之势。而除热渴之疾也。此亦一说。姑存之。小便不利者。有水气。
按朱氏以为上焦有热。下焦有寒。因渴而小便不利。误矣。此证之渴。即下焦蓄水。而升腾之气液失常之所致。栝蒌根。不啻生津液。亦能行水气。观
柴胡桂枝干姜汤。(此方治饮结。说见伤寒论述义。)及
牡蛎泽泻散。而可见也。此方用治小便闭。宜用肾气丸。而其人厌泥恋者甚验。危氏得效方。
附子散。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乃阴虚故也。
用绵
附子。
泽泻。各一两。灯心七茎。水煎服。亦此意也。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
按此条。既出阳明篇中。则犹是。似非真消渴。然以为中消证治。亦所无妨。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按此方。辑义偶脱。今照原本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