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者,言为邪风行中。其受病重,非若伤风之轻也。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于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风。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若不从其乡来者,名为虚贼风,害万物。体虚者则中之,当时未必即发;重感风邪,病遂发焉。
脏腑有 , 皆在背,中风多从 入者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中腑者,其病在表,多着四肢,故肢节废,脉浮恶风,拘急不仁。外有六经之形证。太阳经证,头疼身热脊强;阳明经证,目痛鼻干,不得卧;少阳经证,耳聋胁痛,热呕苦;太阴经证,腹满自利,咽干;少阴经证,舌干口燥;厥阴经证,烦满囊缩以小续命汤及疏风汤汗之。中脏者,其病在里,多滞九窍。故唇缓,二便闭,脾;不能言,心;耳聋,肾;鼻塞,肺;目瞀,肝。
以三化汤及麻仁丸下之。
中血脉者,病在半表半里,外无六经之证,内无二便之闭。但见口眼 斜,半身作痛。
不可过汗,恐虚其卫;不可太下,恐损其营。惟当养血顺气,以大
秦艽汤、
羌活愈风汤和之。
此皆真中风也。而有气血之分焉。气虚者,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加
钩藤姜汁;血虚者,左手足不仁,用四物汤加
钩藤竹沥姜汁;气血俱虚者,左右手皆不仁,八珍汤加
钩藤竹沥姜汁。
凡中风者倒,先须顺气,然后治风。用
竹沥姜汁调
苏合香丸;如口噤,抉开灌之。如抉不开,急用牙皂、生
半夏、
细辛为细末,吹入鼻内。有,可治。无,则死。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
苏合香丸或二生饮之类开之。或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即是脱证。更有吐沫直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脱绝之证。宜大剂理中汤灌之,及炙脐下亦可救十中之一。若误服
苏合香丸、
牛黄、至宝之类,即不可救矣。
盖斩关夺命之将,原为闭证设。若施之脱证,如人既入井而又下之石也。世人蹈此弊而死者,不可胜数,故特表而出之。(惟中脏之证是闭而非脱者,宜苏合丸,
牛黄丸,至宝丹、活龙脑,入肾治骨,恐反引邪风深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肥人多中,以其气盛于外,而欠于内也。肺为气出之道,肥人气必急,急则痰涎上壅,邪盛可知。所以治之必先理气。中后,气未顺,痰未除,调理之剂,当用
藿香正气散和星香散煎服。非特可治中风之症,中气中恶尤宜;寻常呕吐痰厥,非饱闷皆可用之。
三生饮(治卒中昏愦,口眼 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南星(生用)一两
川乌(去皮生用)
附子(去皮脐生用)各五钱 末香二钱
每服五钱,水、姜煎服。
昔王用之,卒中昏愦、口眼 斜、痰气上壅、咽喉有声,六脉沉伏,此真气虚而风邪所乘者。用三生饮加
人参一两,煎服。即苏。
夫前饮,乃行经络、治寒痰之药,有斩关夺旗之功。每服必用参两许,驾驱其邪而补助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足以取败矣。观先哲用 附、参附等汤,其义可见。《范氏家居医录》
稀涎散(治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或口角流涎,须臾不救,急用此散吐之)。
新皂角四挺(去黑皮) 明矾一两
共为细末,每用五、七分,温水调灌,令微微稀冷,或涎出一、二升。待醒后乃用药调治。毋使大吐,恐过剂伤人。屡效,不可具述。
宗 曰∶“此法用
皂荚一两,生矾五钱 腻粉五钱,水调一、二钱,过咽即吐。用明矾者,分膈下涎也。”(《孙氏秘宝方》)
中风口噤
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贾似道云∶“此方前后用之,甚验。”《曾公谈录》
舒筋丸(治男、妇手足不能伸屈)
乳香 没药 当归 骨碎补(炒)
木香 白附 木鳖 白胶
牛膝 虎筋骨(炙) 枸杞
木瓜 甜瓜子 京墨
地龙(酒洗净,焙燥)各一钱五分
麝香少许
各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酒下。此方不养血、不去风,大为奇矣。(《百一选方》)
口眼 斜
用白鳝一条,装入竹管内,尾上用针深刺出血,血摊绢帛上,乘热贴之。如歪向左贴右边;歪向右贴左边,立时即正。正即洗去。(《
万病回春》)
丸(治四肢麻痹,骨节酸痛,腰膝无力,偏风、中风皆试验过。壮盛者宜服)。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 草,去根,茎花实净洗曝干,入瓶内,层层洒酒,与
浮萍一粒丹(治左瘫右痪,口眼 斜,三十六般风并癞风,偏正头风亦治)
七月十五日采荡内紫背
浮萍,晒干为末,细筛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以黑豆淋酒下一丸,服过百粒,即为全人,若须小风症,服二、三十丸足矣。(《附刻阴 文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