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饮:治妊娠五、七个月,用数服可保全产。
人参 白术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甘草(炙)
紫苏 炙
黄芩(各一钱)
上为姜、水煎服。一方有
砂仁。
安胎散: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
艾叶 白芍(炒)
川芎 黄 (炒)
阿胶(炒)
当归 甘草(炙)
地榆(各一钱)
上为姜、枣,水煎服。
泰山盘石散:治妇人血气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脾肝素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兼养脾胃气血。觉有热者,倍
黄芩,少用
砂仁;觉胃弱者,多用
砂仁,少加
黄芩。更宜戒欲事恼怒,远酒醋辛热之物,可永保无堕。徐东皋曰∶妇人凡怀胎二、三个月,惯要堕落,名曰小产,此由体弱气血两虚,脏腑火多,血分受热,以致然也。医家又谓安胎,多用艾、附、
砂仁热补,尤增祸患而速其堕矣。殊不知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自安而固。气虚则提不住,血热则溢妄行,欲其不堕,得乎?
香附虽云快气开郁,多用则损正气;
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真气,况香燥之性,气血两伤,求以安胎,适又损胎而反堕也。今惟泰山盘石散、千金保孕丸二方,能夺化工之妙,百发百效,万无一失,甫故表而出之,以为好生君子共知也。
人参 黄
当归 川
续断 黄芩(各一钱)
川芎 白芍药 熟地(各八分)
白术(二钱) 炙
甘草 砂仁(各五分)
糯米(一撮)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地黄当归汤:一名内补丸。治妊娠冲任脉虚,补血安胎。
熟地(二两)
当归(一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为丸法∶以
当归炒为末,熟地蒸捣膏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温酒或滚汤下。许学士曰∶大率妊娠惟在抑阳助阴,然胎前药最恶阴阳杂乱,致生他病,惟
枳壳汤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耳。然
枳壳汤其味多寒,若单服恐致胎寒腹痛,更以内补丸佐之,则阳不致强,阴不致弱,阴阳调和,有益胎嗣,此前人末尝论及也。
《良方》
当归汤:治胎动烦躁,或生理不顺,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当归 人参(各二、三钱)
阿胶(炒)
甘草(炒,各一钱) 连根
葱白(一握)
上水四碗,煎四味至半,去滓,下葱再煎一碗,分二服。
《良方》
阿胶散:或顿仆,或因毒药胎动不安,或胁痛腹痛,上抢短气。
阿胶 艾叶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 黄 炙
甘草(等分)
上每服四钱,姜、枣、水煎。
《良方》胶艾汤: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或去血腹痛。又《金匮》胶艾汤在后。
阿胶(炒,一两)
艾叶(数茎)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七味
阿胶散:治胎动腹痛。
阿胶(炒) 白
茯苓 白术(炒)
川芎 当归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炒,三分)
上姜、枣,水煎服。
《良方》黄 汤:治气虚胎动,腹痛下水。
糯米(一合) 黄 (炒)
川芎(各一两)
上水煎,分三服。
《良方》
钩藤汤:治妊娠胎动腹痛,面青冷汗,气欲绝。
钩藤钩
当归 茯神 桑寄生 人参(各一钱) 苦梗(一钱半)
上水煎服。如有烦热,加
石膏。
《良方》
白术散:治妊娠伤寒内热等证。
白术 黄芩(炒,各二钱)
上用姜、枣、水煎服。若阴证者不可用。
《良方》三味
白术汤:治妊娠内热心痛。
白术(四钱)
赤芍药(三钱)
黄芩(炒,二钱)
上水煎服。忌桃李、雀肉。
《良方》四味
白术汤:治妊娠胃虚,恶阻吐水,甚至十余日浆粥不入。
白术(炒,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炒)
丁香(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全生
白术散:治妊娠面目虚浮,四肢肿如水气,名曰胎肿。
白术(一两) 生
姜皮 大腹皮 陈皮 白
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如未应,佐以
人参、
甘草。
探胎饮:妇人经水不来三月,疑似,用此验之。
川芎(不拘多少,为末,不见火)空心煎艾汤调下方寸匕,觉腹中动则有胎也。脐之下动者,乃血瘕也;不动者,血凝也,病也。
当归芍药汤:治妊娠心腹急痛,或去血过多而眩运。
当归 白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 泽泻(各一钱)
川芎(二钱)
上水煎服。
益母
地黄汤:治妊娠跌坠,腹痛下血。
生地 益
母草(各二钱)
当归 黄 (炒,各一钱)
上姜、水煎服。
《良方》独圣散:治妊娠有所伤触,激动胎元,腹痛下血极效。
砂仁(不拘多少,带皮同炒,勿令焦黑,取仁为末)
上用热酒调服四、五分,或一钱。此物有安胎导滞易产之功,实妊妇之要药也。
《良方》安胎寄生汤:治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
桑寄生 白术 茯苓(各五分)
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
二黄散:治胎漏下血,或内热晡热,或头痛头晕,或烦躁作渴,或胁肋胀痛等证。
生地 熟地。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
白术枳壳汤下。
四圣散:治漏胎下血。
条芩
白术 砂仁 阿胶(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艾汤调下。一方有芍药无
阿胶。按∶此方若改为汤,
砂仁用当减半。
《良方》
续断汤:治妊娠下血尿血。
当归 生
地黄(各一两)
续断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
葱白煎汤调下。
枳壳汤: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亦进食和中,并治恶阻。
枳壳(炒)
黄芩(炙,各半两)
白术(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前四证若因脾胃虚弱,宜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若因脾胃虚陷,宜用前汤倍加
升麻、
柴胡。若因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
滑胎
枳壳散:此方能令胎瘦产易。湖阳公主每产累日不下,南山道人进此方。
粉草(炒,一两) 商州
枳壳(麸炒,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沸汤调,日三服。凡孕六、七月宜服之。温隐居方加
当归、广
木香各等分。或加
香附一两亦可。
枳壳散:方在寒阵。治妇人血热气滞,经候不调。
《千金》
鲤鱼汤:治妊娠腹胀,胎中有水气,遍身浮肿,小便不利,或胎死腹中皆效。
当归 芍药(各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半)
橘红(五分)
鲤鱼(一尾,不拘大小)
上作一服,将
鲤鱼去鳞脏,白水煮熟,去鱼,用汁钟半入药,加
生姜五片,煎一钟,空心服,当见胎水下。如水未尽,胎死腹中,胀闷未除,再制一服,水尽胀消乃已。
竹叶汤:治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一方有
当归、
防风、
栀子仁。
白
茯苓 麦门冬 黄芩(各三两)
上每服四钱,
竹叶五片,水煎服。若因血虚烦热,宜兼用四物;若因中气虚弱,宜兼用四君。
紫苏饮:治妊娠失调,胎气不安,上 作痛,名曰子悬,或临产气结不下等证。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苏叶
当归(各一两)
人参 甘草(各半两)
上每服一两,姜、葱、水煎服。一方有
香附,无
人参。若肝脾气血虚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遥散;若脾气虚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归。
安荣散:治妊娠小便涩少,遂成淋沥,名曰子淋,甚妙。
麦门冬 通草 滑石 当归 灯心
甘草 人参 细辛(等分)
上水煎服。一方
人参、
细辛加倍,为末,每服二钱,
麦冬汤调服。若因肺经郁热,宜用
黄芩清肺饮;若因膏粱浓味,宜用清胃散;若因肝经湿热,宜用加味逍遥散。
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之后,足指发肿,渐至腿膝,饮食不甘,状似水气,或脚指间出黄水,名曰子气。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炒)
陈皮 甘草 乌药(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加
生姜、
木瓜各三片,
紫苏三叶,水煎,食前,日进三服。若因脾胃虚弱,宜兼六君子;中气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
羚羊角散:治妊娠虚风,颈项强直,筋脉挛急,语言蹇涩,痰涎不利,不省人事,名曰子痫。
羚羊角(镑) 川
独活 枣仁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风 当归 川芎 茯神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炙
甘草 木香(各一分)
上加姜五片,水煎服。若因肝经风热,或怒火所致,须用加味逍遥散。
人参橘皮汤:治妊娠脾胃虚弱,气滞恶阻,呕吐痰水,饮食少进,益胃和中。一名参橘散。
人参 陈皮 麦门冬 白术(各一钱) 浓朴(制) 白
茯苓(各五分) 炙
甘草(三分)
上加淡
竹茹一块,姜、水煎,温服。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陈、
枳壳;若因饮食停滞,宜用六君加
枳壳;若因脾胃虚,宜用异功散。
竹茹汤:治孕妇呕吐不止,恶心少食,服此止呕清痰。
竹茹(弹子大一丸)
陈皮 半夏 茯苓(各钱半)
生姜(二钱)水钟半,
粳米一撮,煎七分,温服。忌
羊肉、鸡、鱼、面食。
《良方》
半夏茯苓汤: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泡,炒黄)
陈皮 砂仁(炒,各一钱) 白
茯苓(二钱)
甘草(炒,五分)
上用姜、枣、
乌梅、水煎服。一、二剂后,用
茯苓丸(在三九)。
乌附汤:治孕妇恶心阻食,养胃,调和元气。
乌药 香附(制)
白术(土炒)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炙
甘草(各八分)水钟半,姜三片,煎七分服。吐甚者,加
丁香、
砂仁各七粒。
《千金》保孕丸:治妊妇腰背痛,善于小产,服此可免堕胎之患。此即《良方》
杜仲丸,但彼等分用。
杜仲(四两,同
糯米炒去丝) 川
续断(二两,酒洗)
上为末,
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饮下。忌酒、醋、恼怒。
一母丸:一名
知母丸。治妊娠血热顿仆,胎动不安,或欲堕产。
知母(炒,为末)
上捣枣肉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
人参汤嚼送。或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或嚼咽之。
束胎丸:怀胎七、八个月,恐胎气展大难产,用此扶母气,束儿胎,易产。然必胎气强盛者乃可服。
条
黄芩(酒炒,勿太熟。冬月一两,夏月半两)
白术(三两)
陈皮(二两) 白
茯苓(七钱半)
上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茯苓丸: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炮)
半夏(泡洗,炒黄)
橘红(各一两)
白术(炒)
甘草(炒)
枳壳(麸炒,各二两)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上原方仍有
葛根二两,似非所宜也,用者当酌之。达生散 妊娠临月服十余剂则易产,或加
砂仁、
枳壳。如兼别证,以意增减。《诗》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注曰∶先生,首生也。达,小羊也。羊子易生,故以此名之。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陈皮 紫苏(各一钱) 炙
甘草(二钱)
大腹皮(酒洗,晒干,三钱)水一钟半煎服。一方无
当归、
白芍、
白术。
佛手散:一名芎归汤。亦名
当归汤。治产后去血过多,烦晕不省,并一切胎气不安,亦下死胎。
川芎(二钱)
当归(三、五钱)
上咀,每用半两,水煎服。若腹疼加桂;若腹痛自汗,头眩少气,加
羊肉;若不应,用八珍汤;若用下胎,当为末,以酒调服。
(钱氏)生化汤:此钱氏世传治妇人者。
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甘草(炙,五分) 焦姜(三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双仁) 熟地(三钱)
上 咀,水二钟,枣二枚,煎八分,温服。一方无熟地。附加减法∶凡胎衣不下,或血冷气闭,血枯气弱等证,连服生化汤二、三剂即下,或用此送益母丸一丸即下。盖益
母草行血养血,性善走而不伤人者也;一、凡妇人无论胎前产后,皆宜此药;一、凡血晕虚晕,加
荆芥穗六、七分;一、凡产妇气虚气脱,倦怠无力,加
人参、黄 ;一、凡阳虚厥逆,加
附子、
肉桂;一、脉虚烦渴,加
麦冬、五味;一、气壅有痰,加
陈皮、
竹沥;一、血虚血燥便结,加麻仁、
杏仁、苁蓉;一、多汗不眠,加
茯神、枣仁、黄 ;上体多汗,加麻
黄根;下体多汗,加汉
防己;一、烦热,加丹皮、
地骨皮;一、口噤如风,反张螈 者,加
荆芥、
防风各三、四分;一、恶露未尽,身发寒热,头痛胁胀,其小腹必然胀痛,加
红花、丹皮、
肉桂各三、四分,玄胡一钱;一、内伤饮食,加
山楂、
陈皮、
砂仁,或
神曲、
麦芽;一、外伤寒湿,或加
苍术、
白术;一、血积食积,胃有燥粪,脐腹胀痛,加
大黄二钱;一、产后下血不止,或如屋漏水沉黑不红,或断或来,或如水,或有块,淋沥不休,此气血大虚之候,不可误用寒凉。其脉浮,脱者,可加
附子辈诸阳分药,否则无救矣。
佛手散单用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此即其变方也。
会稽《钱氏世传》曰∶尝论产证,本属血虚,阴亡阳孤,气亦俱病。如大补则气血陡生,倘失调则诸邪易袭。四物避芍药之寒,四物得姜、桃之妙。气毋耗散,法兼补虚;食必扶脾,勿专消导。热不可用芩、连,恐致宿秽凝滞;寒不宜用桂、附,反招新血流崩。三阳见表证之多,似可汗也,用
麻黄则重竭其阳;三阴见里证之剧,似可下也,用承气则大涸其血。耳聋胁病,乃肾虚恶露之停,休用
柴胡;谵语汗多,乃元弱似邪之证,毋同胃实。厥由阳气之衰,难分寒热,非大补不能回阳; 因阴血之亏,岂论刚柔,非滋营胡以润络?潮热似疟,以疟治则迁延;神乱如邪,以邪论则立困。总属大虚,须从峻补。去血多而大便燥,苁蓉加于生化,非润肠和气之能通;患汗出而小便难,六君倍用参、 ,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参生化频服,救产后之危;活命长生调摄,须产前加意。
当归川芎汤:治小产后瘀血,心腹疼痛,或发热恶寒。
当归 熟
地黄 白芍药(炒) 玄胡索(炒)
川芎 桃仁 红花 香附 青皮(炒)
泽兰 牡丹皮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为患,宜用此药,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反不痛,此是血虚,宜用四物、参、苓、
白术。若痛而作呕,此是胃虚,宜用六君子。若或作泻,此是脾虚,宜用六君子送二神丸。
加味芎归汤:治分娩交骨不开,或五、七日不下垂死者。
生男女妇人发(一握,烧存性) 自死龟壳(一个,或占过者亦可,酥炙)
川芎 当归(各一两)
上咀。每用一两,水煎服,良久,不问生死胎,自下。
当归黄 汤:方在补阵。治妊娠下痢腹痛。
芎归补中汤:治气血虚半产。
川芎 当归 黄 (炙)
白术(炒)
人参 芍药(炒)
杜仲(炒)
艾叶 阿胶(炒)
五味子(杵,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若脾气虚弱,须用补中益气汤;若气虚有火,宜用安胎饮。
保生无忧散:临产服之,补其血,顺其气,或胞胎肥浓,根蒂坚牢者,皆可使之易产。
又治小产瘀血腹痛。
当归 川芎 白芍 乳香 枳壳 南
木香 血余上等分,每服二、三钱,水煎,日二服。若胞衣既破,其血已涸,或元气困惫,急用八珍汤斤许,水数碗,煎熟时饮救之,饮尽再制,亦有得生。
人参黄 汤:治小产气虚,血下不止。
人参 黄 (炒)
当归 白术(炒)
白芍(炒)
艾叶(各一钱)
阿胶(炒,二钱)
上作一剂,水煎服。
《良方》
牛膝散:治胎衣不下,腹中胀痛,急服此药腐化而下,缓则不救。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黄(各三两)
当归(一两半) 桂心(半两)
上每服五钱,姜三片,加生
地黄一钱,水煎服。
《局方》黑神散:一名乌金散。《灵苑方》名
肉桂散。治产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血气攻心,腹痛不止,及治脾肾阴虚,血不守舍,吐衄等证。
黑豆(二两,炒)
当归(去芦,酒洗) 熟地
蒲黄 白芍 甘草(炙)
干姜(炮)
肉桂(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酒各半调服。《良方》黑神散有炮
附子半两,无
蒲黄。
《简易》黑神散:方在和阵。治一切失血。
经验
滑石散:治产难,凡水下胎干,胎滞不生,用此最效。
滑石(飞过,一两) 白蜜 香油(各半盏)
上将油、蜜慢火熬熟三、四沸,掠去沫,调
滑石末顿服,外以油调于产妇脐腹,上下摩之,立效。
难产方:
令产妇以自己发梢含于口中,恶心即下,亦治胎衣不下。
《良方》桂心散:治妊娠因病胎不能安者,可下之。
桂心 栝蒌
牛膝 瞿麦(各五分,或一钱)
当归(一钱或二、三钱)
上水煎。
桂香散:治胎死腹中不下。
桂心(三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作一服,酒调下。
下胎短剧方。
用麦 一升,擂碎,水二升,煮一升,服之即下,神效。按∶麦 能损气破血如此,故凡脾胃虚弱,及饮食不化者,不宜用明矣。又方用
牛膝一两,酒一钟,煎七分,作二服即下。
《广济》下胎方:并下死胎俱效。
天花粉(四两)
肉桂 牛膝 豆豉(各三两)
上咀。用水七碗,煎二碗半,分三服,每服后一时许又进一服。
扶羸短剧方:虚弱人欲下胎宜用此。
人参 粉草
川芎 肉桂 干姜 桃仁 黄芩 蟹爪上等分,每服一两,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未动再服。
下死胎 凡胎死腹中,其舌多见青黑,口中甚秽而呕,腹中不动,只觉阴冷重坠者是。
用平胃散一两,以黄酒、河水各一钟,煎至一钟,入朴硝三、五钱,再煎三、五沸。温服,其死胎即化水而出,万不失一。又方∶单用朴硝末三钱,以热酒和热童便调服立出,或用
佛手散以酒调服亦妙。
《千金》去胎方:
大麦曲(五升)渍酒一斗,煮二、三沸,去滓,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胎如糜,母无所苦,千金不传。
《良方》
硫黄散:治产后阳气虚寒,玉门不闭。
硫黄 乌贼骨(各半两)
五味子(五钱)
上为末,掺患处,日三易。
硫黄汤:治产后玉门不敛,阴户突出。
硫黄(三钱)
菟丝子
吴茱萸(各二钱)
蛇床子(一钱半)
上研匀,用水二钟,煎汤频洗自收。
《良方》益母丸:一名返魂丹。治妇人赤白带,恶露时下不止,及治妇人胎前产后经中诸般奇痛,无所不疗。
《本草》云∶此草胎前无滞,产后无虚,故名益母。
益
母草一味 一名充蔚子,一名野
天麻。方梗,对节生叶,叶类火麻,四五月间开紫花是,白花者非。
上于五月采取晒干,连根茎叶,勿犯铁器,磨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热酒和童便化下,或随证用汤引送下。一方∶以此为末,每服二钱,或酒或童便,或随证用引服之。一方∶凡产时仓卒未合,只用生益
母草捣汁,入蜜少许服之,其效甚大。一、益母膏方∶根据前采取捣烂,以布滤取浓汁,用砂锅文武火熬成膏,如黑砂糖色为度,入瓷罐收贮。每服二、三匙,酒、便调下,或于治血汤药中加一匙服之,尤妙。
《良方》夺命丹:治瘀血入胞,胀满难下,急服此药,血即消,衣自下。按∶此方颇有回生丹之功用,下死胎必效,须用
当归方。
附子(炮,半两)
干漆(碎之,炒烟尽)
牡丹皮(各一两)
上为细末,另用
大黄末一两,以好醋一升同熬成膏,和前药丸,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一方有
当归一两。
回生丹:治妇人产后诸疾,污秽未净,及一切实邪疼痛,死胎瘀血冲逆等证。
大黄膏法∶用
苏木(三两,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 听用)
红花(三两,炒黄色,用好酒一大壶,煮十余滚,去 听用) 黑豆(三升,煮熟存汁三碗,去豆去皮,晒干为末,俱听用)
大黄(一斤,为末,用好醋入碗熬成膏,次下
红花酒、
苏木汤、黑豆汁搅匀,又熬成膏,盆内收盛候用。将
锅焦焙干为末,同豆皮末俱入之)
人参 白术 青皮 木瓜(各三钱)
当归 川芎 元胡
苍术 香附(童便炒)
蒲黄 赤茯苓 桃仁泥 熟地(各一两)
牛膝 三棱 山茱萸 五灵脂 地榆 甘草 羌活 陈皮 白芍(各五钱) 良姜(四钱)
乌药(二两半)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上为末,用前
大黄膏为丸,弹子大,金簿为衣。不拘时,随证择用汤引送下一丸。
断产灸法:一传方欲绝产者,灸脐下二寸三分阴动脉中三壮。此当自脐中至骨际折作五寸约之。
《千金》断产方:
四物汤(一剂) 芸台子(一撮,即油菜子)
红花水钟半,煎八分,经后空心服则不受胎。
断产短剧方:断产堕胎有验。
故
蚕蜕纸(方一尺)
上烧为末,空心酒调服,终身不受孕。
(丹溪)断子法:
用白面曲一升,无灰酒五升作糊,煮至三升半,滤去滓,分作三服,候经至前一日晚五更及天明各吃一服,经即不(一无不字)行,终身无子矣。
(仲景)
羊肉汤:治产妇腹中 痛寒痛,血气不足,虚弱甚者,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此产后之寒证也。并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精羯
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上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加葱、椒、盐,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
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
橘皮二两,
白术一两。
《良方》
羊肉汤:治产妇脾虚,寒邪内乘,以致腹痛,或头眩,脐胁急痛。
精
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
《良方》黄雌鸡汤:治产后虚羸腹痛。
当归 白术(炒) 熟
地黄 黄 (炒) 桂心(各半两) 小黄雌鸡(一只,去头足肠翅,细切)
上先用水七碗,煮鸡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药四钱煎。日三服。
母鸡汤 治产后褥劳,虚汗不止。
人参 黄
白术 白
茯苓 麻
黄根 牡蛎( ,各三钱)
上用母鸡一只,去毛杂净,水六、七碗,同药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猪腰汤:治产后褥劳,寒热如疟,自汗无力,咳嗽头痛腹痛俱效。
猪腰(一对)
当归 白芍药(酒炒,各一两)
上以药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将猪腰切如骰子块,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
人参更妙。
四神散 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当归(二钱)
川芎 芍药(炒,各一钱)
炮姜(五分)
上水煎服。
大岩蜜汤:治产后阳气虚寒,心腹作痛,不食呕吐,四肢厥逆。
生地
当归 芍药(炒)
干姜 吴茱萸 桂心
独活 甘草(炒)
小草(各一两)
细辛(半两)
上每服半两,水煎服。
《良方》
人参汤: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内热晡热等证。此即参归汤,亦名团参散。
人参 当归(等分)
上为末,先以猪腰子一枚切片,
糯米半合,
葱白二茎,入水二钟,煎汁八分,再入药三钱煎服。
白
茯苓散:治产后褥劳,头目肢体疼痛,寒热如疟。
白
茯苓(一两)
人参 当归 黄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 桂心(各半两) 猪腰(一对)
上以水三盏,入猪腰并姜、枣各三事,煎二盏,去 ,入前药半两,煎一盏服。
《良方》七珍散: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七钱)
防风 朱砂(另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
薄荷汤调服。
《良方》趁痛散: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
牛膝(酒炒)
甘草(炒)
薤白(各一两)
当归 白术(炒) 黄 (炒) 桂心
独活(加姜,各半两)
上每服半两,水煎。
补脬饮:治产后伤动脬破,不能小便而淋沥。
生黄丝绢(一尺,剪碎) 白
牡丹皮根 白芨(各一钱,俱为末)用水一碗,同煮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服时不得作声,作声则不效。
《良方》止汗散:
牡蛎( 粉,半两)
小麦麸(八两,炒黄为细末)
上每服三、五钱,用
猪肉汁调服。
《良方》麻
黄根汤:治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麻
黄根 人参 黄 (炒)
当归 牡蛎( 粉)
甘草(炒,等分)
上每服四、五钱,水煎服。
二味参苏饮: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上作一剂,水煎服。若既愈,当用六君子以补脾胃。若口鼻黑气起,宜急用此药加
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良方》黄龙汤:治妊妇寒热头疼,嘿嘿不食,胁痛呕痰,及产后经后外感风寒,热入胞宫,寒热如疟等证。
按∶此即小
柴胡汤之去
半夏也。
柴胡(二钱)
黄芩(炒)
人参 甘草(各一钱)
上用水煎服。
(陈氏)二母散:治产后热血上攻,留于肺经,咳嗽喘促。
知母 贝母
人参 桃仁 杏仁(俱去皮尖) 白
茯苓上等分,每服五钱,姜、水煎服。
猪蹄汤:治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用八物汤加黄 、
漏芦、
陈皮、
木通,先以
猪蹄煮汁二碗,煎药服之。或加
天花粉。
又方∶用
猪蹄一副,
通草二两,
川芎一两,
甘草一钱,
穿山甲十四片炒。将
猪蹄洗切,入水六碗,同药煎煮约至三碗,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忌冷物。要吃羹汤助其气血,乳汁自下。夏月不可失盖,时用葱汤洗乳为佳。
《良方》涌泉散:下乳。忌食姜、椒辛辣饮食。
王不留行 瞿麦 麦门冬 龙骨(各二钱)
上用
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以木梳于乳上梳下。
玉露散:治产后乳脉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昏痛,大便涩滞。
人参 白
茯苓 当归 炙
甘草(各五分)
桔梗 川芎 白芷(各一钱) 芍药(七分)
上水煎。食后服。如热甚大便秘结,加
大黄三、五分炒用。
《良方》
漏芦汤:治妇人肥盛,脉气壅结,乳少。
漏芦(二两)
蛇蜕(一条)
土瓜根上共为末,酒调下二钱栝蒌散:治吹乳肿痛。
栝蒌(一个)
乳香(二钱)
上用酒煎服。外用南星为末,以温汤调涂。
(滑氏)补肝散: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晕,寒热发热,或遍身作痛,经候不调。
熟地
白术(炒,各一两) 枣仁(炒)
独活(各四两)
当归 川芎 黄 (炒)
山药 五味子(炒,杵)
山茱萸肉
木瓜(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枣、水煎服。
《金匮》胶艾汤: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不止。
阿胶(炒)
川芎 炙
甘草(各一两)
艾叶 当归(各两半)
白芍 熟地(各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一方加
地榆、黄 ,即名安胎散。
《集验》加味八珍汤:治妇人思虑过伤,饮食日减,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夜梦交感,或出盗汗,寝成劳损。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生地(各一钱) 炙
甘草 川芎 芍药 软
柴胡 黄 (各五分)
香附(制) 丹皮(各八分)水钟半,
大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集验》调卫养荣汤:治妇人室女一切月经不调,或先或后,或绝闭不通,憎寒壮热,口苦无味,咳嗽躁烦头眩,渐成劳证者。
当归 生地
麦冬 沙参 陈皮 白术(各一钱)
牡丹皮 地骨皮(各八分)
柴胡梢
桔梗(各五分)
谷芽(一钱)
甘草(四分)
上加
莲子、姜、枣,水煎服。痰中见血,加
侧柏叶;烦躁口干,加炒山栀,倍
麦门冬;胁下胀疼,加
青皮、
川芎;胸膈满闷,加
黄连姜炒,
枳实,去
麦冬、
地骨皮;夜出盗汗,加
黄连、黄 ,去
柴胡、
桔梗;大便秘结,加
桃仁,倍
当归;咳嗽不已,加栝蒌仁、
阿胶;小水不利,加
木通、
茯苓。
《良方》
当归散:治经水妄行不止,及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宜服此去之。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炒)
白术(炒)
黄芩(炒,各半两)
山茱萸肉(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一方无
山茱萸。气虚者,去芩,加桂心一两。
《良方》
丹参散:《良方》云∶
丹参一味,其治颇类四物汤,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下产后恶血,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
丹参(酒洗去土,晾干,切)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服。冷热劳,不拘时服。
玄胡
当归散:亦名
延胡索散。治血积小腹疼痛,或因气逆月经不行,肚腹作痛。
当归 赤芍药
刘寄奴 没药 枳壳(麸炒) 玄胡索(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牛膝散: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当归(酒浸)
牛膝(酒炒)
赤芍药 桂心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炒)
牡丹皮(各一两)
木香(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或每服五、七钱,水煎服。
《良方》交加散:治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或结聚 瘕,产后中风。又交加散方在和阵。
生地(一斤,取汁)
生姜(十二两,取汁)
上以
地黄汁炒姜 ,姜汁炒
地黄 ,干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加芍药、玄胡、
当归、
蒲黄、桂心各一两,
没药、
红花各五钱,尤效。
姜黄散:治瘀血凝滞,肚腹刺痛,或腹胀发热等证。
姜黄 当归(酒拌,各二钱) 蓬术(醋炒)
红花 桂心
川芎 玄胡索(炒) 丹皮(各五分)
上水、酒各半煎服。
琥珀散:治心膈迷闷,肚腹撮痛,月信不通等疾。
乌药(二两)
当归(酒洗) 蓬术(醋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
温经汤:治寒气客于血室,以至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人参 牛膝(酒炒)
甘草(炒,各一钱)
当归 川芎 芍药
牡丹皮 蓬术(醋炒) 桂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经验》失笑散: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
五灵脂(净者)
蒲黄(等分,俱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酒煎,热服。一方∶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钟,煎至七分,热服。一方∶用醋糊和丸,
龙眼大,每服一丸,以童便和水各半钟,煎七分,温服。
按∶此方若用以止痛,
蒲黄宜减半;若用止血,则宜等分,或灵脂减半亦可。
泽兰汤:治劳怯经闭。
泽兰叶(二钱)
当归 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用水煎服。
当归没药丸:治血瘀作痛,及血风筋挛骨痹,手足麻木疼痛。
当归 五灵脂(炒,各一两)
没药(五钱)
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醋附丸:治元脏虚冷,月候不调,腹中急痛,赤白带下,浑身寒热,胎气壅滞不固。
香附米(半斤,醋煮,焙干为末)
上以醋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柏子仁丸: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慎勿以毒药通之,宜
柏子仁丸,或前
泽兰汤主之。
柏子仁(炒研)
牛膝(酒拌)
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
续断(各二两) 熟
地黄(三两,酒拌蒸烂,杵膏)
上为末,入
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米饮下。
乌贼鱼骨丸:此即《内经》治血枯方。
乌贼鱼骨(去甲,四两) 芦茹(一两,即茜根)
上为末,以
雀卵捣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或十丸,鲍鱼煎汤下,以饭压之。鲍鱼即今之淡干鱼也。
增损四物汤:治脾虚不摄,血去不止。
人参 当归 芍药(炒)
川芎 干姜(炒,各一两)
甘草(炙,四钱)
上每服四钱,水煎服。
《奇效》四物汤: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当归(酒拌) 熟地
白芍 川芎 阿胶(炒)
艾叶(炒)
黄芩(各半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
《良方》加减四物汤:治妇人血积。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蓬术
三棱 肉桂 干漆(炒烟尽,等分)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四物二连汤:治妇人血虚发热,或口舌生疮,或昼安夜热。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胡黄连 宣
黄连(各一钱)
上作一剂,水煎服。
人参当归汤:治去血过多,内热短气,头痛闷乱,骨节作痛,或虚烦咽燥。
人参 当归 生地 桂心
麦冬 白芍药(各等分)
上用
粳米一合,
竹叶十片,水二钟,煎一钟,去米入药五钱,枣二枚,煎服,或总煎之亦可。虚甚者用熟
地黄。
《良方》一味
防风散:治肝经有风,以致血得风而流不归经者。
用
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一名独圣散,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用酒煮,白面清饮调下,极效。
龙骨散:治血崩不止。
龙骨( )
当归 香附(炒,各一两) 棕毛灰(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汤调下。忌油腻、鸡、鱼炙爆物。
如圣散: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榈子
乌梅肉
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空心
乌梅汤调服。一方单用棕皮,半烧半生,为末,每空心服二钱亦妙。
槐榆散:治血崩及肠风下血。
槐花 地榆(等分,炒焦)
上二味,用酒煎饮之。
七灰散: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
罂粟壳 腌
蟹壳 益
母草 旱莲草 棕毛叶
藕节(各等分,俱烧存性为末)空心醋点汤调下三钱。一秘方用
棉花子,以铜锅炒黑为末,黄酒调下二、三钱,三、两次即止,并治崩漏、小产血不止。
棕灰散:方在和阵。治大肠下血,及崩漏失血。
柏叶散:治元气虚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亦治白带。
柏叶(炒)
当归 生地
续断 川芎 龟甲(炙)
禹余粮(各一两半)
阿胶(炒,五钱)
鳖甲(炙,两半)
赤石脂( )
牡蛎( )
地榆 艾叶(炒)
鹿茸(炙,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
子芩散:一名
黄芩散。治壮热崩中下血,是阳乘阴分,故经血泛溢,宜清其北方。
条
黄芩不拘多少为细末。)
上烧秤锤粹酒,食前调下三、四钱。一方有
干姜、
白芷。一方以
木耳、
黄芩等分为丸,俱效。
《良方》
防风黄芩丸: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
条芩(炒黑)
防风(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或食前,米饮,或温酒送下。
劫劳汤:治劳嗽发热,盗汗体瘦,唾中有血,或成肺痿。此救本也,非劫劳也,能用此者,庶可望生,此外恐非佳剂矣。
白芍药(炒,一钱)
人参 黄 (炒)
当归 熟地
甘草(炒) 白
茯苓 五味子(杵炒)
阿胶(炒)
半夏(制,各五分,此上乃其原方,似有不足用者,仍宜加倍)
上姜、枣、水煎,日三服。乡人杨元鼎女,及笄病此甚危,百药无效,偶遇名医,得此方服三十余剂,遂愈不发。
《集验》归神汤:治妇人梦交盗汗,心神恍忽,四肢乏力,饮食少进。
人参 白术 白
茯苓 归身(各一钱) 枣仁
陈皮(各八分) 圆眼肉(七枚)
甘草 羚羊角琥珀(末,各五分)
上羚羊、
琥珀二味不煎,余药煎熟去 ,入二末和匀。食前服。
白芷散:治下元虚弱,赤白带下,或经行不止等证。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枚,烧) 胎发(一团, )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海藏)
白芍药散:治妇人赤白带下,脐腹疼痛,如神。
白芍(二两,炒)
干姜(半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米汤调下,晚又进一服,十日见效。
克应丸:治妇人赤白带下。
熟地
赤芍(各二两)
当归(二两)
赤石脂( ,醋淬)
龙骨 牡蛎( ,酒淬)
茯苓 丹皮
艾叶(制)
川芎(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良方》
滑石散:治热淋。
滑石(五分,研)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分)
上为末,以
浆水调服。
芍药散:治妇人血滞腰胁痛。
白芍药 玄胡(炒)
肉桂(各一两)
香附米(二两,醋一升,盐半两,同煮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白汤调下。
《良方》通气散:治肾虚腰痛神效。
破故纸(酒炒为末)
上每服二钱,先嚼胡桃肉半个,空心以温酒送下。
四制
香附丸:调经养血,顺气受孕。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酒、醋、童便、米泔各浸一宿,晒干用)
当归(酒洗) 熟地(酒洗)
白芍药(四两)
川芎(各四两)
泽兰叶
白术 陈皮(各三两)
黄柏(酒炒)
甘草(酒炒,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大典》
女金丹:此韩飞霞方也,一名不换金丹。内加熟
地黄一两,即名胜金丹。治妇人久虚无子,及产前产后一切病患。此药能安胎催生,妊娠临月服五、七丸,产时减痛。妇人子宫寒冷无孕,如服月余,男女自至。又治半身不遂,带浊血崩,及产后腹痛吐逆,子死腹中,气满烦闷,脐腹作痛,月水不通,中风口噤,痢疾消渴,败血上冲,头疼寒热,血运血泄,见鬼迷闷,产后伤寒,虚烦劳瘦。凡妇人诸疾,不问久近,并宜服之,兼治男子下虚无力等证。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白薇(酒洗) 丹皮
白芷 本
肉桂 玄胡
没药(另研)
赤石脂(另研,上各一两)
香附(醋浸三日,炒香,十五两)
上共十六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以瓷瓶收贮封固。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食干物压之;服至四十九丸为一剂,以癸水调平受妊为度。妊中三、五日服一丸,产后二、三日服一丸。醋汤下亦妙。
琥珀丸:治妇人或老或少,或产前产后百病,及疗三十六种诸病,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瘫痪,半身不遂,八风十二痹,手足酸疼,乳中结核结毒,怀胎惊动,伤犯不安,死胎不下并治。
琥珀 朱砂(各另研)
沉香 阿胶(炒珠)
附子(制)
川芎 肉桂 五味子 石斛(各五钱)
牛膝(酒浸)
当归 肉苁蓉(酒洗,晒)
人参 熟地
续断 木香 没药(各一两)一方有
牛黄、
珍珠、
乳香、玄胡(各一两,共二十一味)。
上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午后温酒化开服。凡服法或姜汤,或米汤,或酒,或灯草汤,或随证用引,皆可下。若伤寒中风,角弓反张,用
麻黄汤随证改汤引送下。孕妇临月,宜一日一服,至产顺利,不觉疼痛。凡妇人服至五服十服之后,日倍饮食,其功言不尽述,服者当自觉也。
延年益嗣丹:滋补元气,益精黑发。按∶此方即还元丹也,但制法分两不同,宜参酌用之。方在补阵。
人参 天门冬(酒浸,去心)
麦门冬(同上,各三两) 熟
地黄(酒蒸,捣) 生
地黄(各二两)白
茯苓(酒浸,晒干)
地骨皮(酒浸,各五两)
何首乌(鲜者,半斤)
上将
何首乌去皮切片,如干者用米泔水浸软拈切,外用砂锅入黑
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着水,上用甑箅,箅上放首乌煮而蒸之,以肉烂为度。锅盖须密,勿令泄气。取起晒干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续嗣降生丹:治妇人五脏虚损,子宫冷惫,不能成孕。并治男子精寒不固,阳事衰弱,白浊梦泄,妇人带下寒热,诸虚百损,盗汗短气,无不感应。此方乃温隐居《求嗣保生篇》所载,云东京焦员外三世无嫡嗣,后遇一神僧,问其故。曰∶无嗣者有三∶一、祖宗无德,自身无行;二、夫妻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妻外家血寒。焦公曰∶治之有道乎?僧曰∶先修德,后修身。三年之后到台山,令行童赐以方药,名续嗣降生丹,根据方服之,后不及二十年,子孙数人皆贵显。此方无怪诞克伐之品,且温且固,凡血海虚寒者,服之必佳。但温力有余,补力不足,倘益以
人参、
白术、熟地、
川芎、炙
甘草各一两,则八珍全而温补赞育之功当非浅也,因命名曰加味续嗣降生丹。
当归(酒洗)
杜仲(酒炒)
茯神 益智仁
龙骨( ) 桂心
吴茱萸(制)
干姜(半生半熟) 川椒(去目) 台
乌药(各一两)
白芍药(酒炒)
川牛膝(酒浸)
半夏(制)
防风 秦艽石菖蒲(去毛)
北细辛 桔梗(各五钱)
附子(一枚,重一两者,脐下作一窍,入
朱砂一钱,面裹煨熟,取出
朱砂,留为衣)
牡蛎(大片者,以童便浸四十九日,每五日一换,取出,用
硫黄一两为末,酒和涂遍,用皮纸糊实,米醋浸湿,外以盐泥浓固之,候干,用炭五斤过为末。每料止用二两,余可收贮再用)
上为末,以酒煮
糯米糊为丸,梧子大,以前
朱砂为衣。每服三、五十丸,渐至七、八十丸,空心滚白汤,或盐汤,温酒下。
河车种玉丸:
紫河车(一具,只要母气壮盛、浓大新鲜者,但去胞内瘀血,不必挑去鲜红血脉,以米泔水洗净,用布绞干,石臼内生杵如糊,用
山药末四、五两收干,捻为薄饼八、九个,于砂锅内焙干,以香如肉脯为妙) 大熟地(酒洗烘干,八两) 枸杞(烘干,五两) 白
茯苓(人乳拌晒三次) 归身(酒洗)
人参 菟丝(制)
阿胶(炒珠,各四两) 丹皮(酒洗)
白薇(酒洗,各二两)
沉香(一两) 桂心
山茱萸 香附米(用酒、醋、水三件各半碗,浸三日,晒干略烘,各三两)大
川芎(酒浸,切片晒干,二两)
上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或酒,或白汤、盐汤任下。如带浊多者,加赤、
白石脂各二两,须以清米泔飞过用。服药后忌生萝卜、生藕、葱、蒜、
绿豆粉之类。
八珍益母丸:治血气两虚,脾胃并弱,饮食少思,四肢无力,月经不调,或腰酸腹胀,或断或续,赤白带下,身作寒热,罔不获效。服一月之后即可受胎;虚甚者,用药一 ,必能受子。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川芎(各一两)
当归(酒洗) 熟地(酒洗,各二两) 炙
甘草(五钱)芍药(醋炒,一两) 益
母草(四两,五六月采取,止用上半截带叶者,不见铁器,晒,杵为末)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空心蜜汤,或酒下一丸。或为小丸亦可。脾胃虚寒多滞者,加
砂仁一两,姜汁炒;腹中胀闷者,加
山楂肉一两,饭上蒸熟;多郁者,加
香附一两,酒制。此徐思鹤《医统》方。又一方名八珍益母十全丸,于前方内用益
母草八两,外加
沉香四钱。思鹤曰∶资益坤元,补养气血,除淋带,壮形体,胎前和气,产后补虚,真妇人之圣剂,超古今之神方,有室家者不可不知也。予哂斯世之医,惟集古方
香附胜金丹为女人开郁调经之要药,殊不审古今虚实之异。古人气实,故可用
香附开导,
香附味辛性燥,但能开破而已,多用之大耗气血,虚者愈甚,病者愈甚,而于滋补何有哉?今世十妇九虚,非补不可,再用
香附以耗之,寝成怯弱之证,是辩之不早,则危殆而难痊矣。妇人经脉不调,或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者,宜服此以调养之。经不通者,服一料即通;不调者,一月即调。素不孕者,服一月即孕。胎前间用一服,则胎固而安。产后用一服,以童便、酒化开调下,则无壅滞血运之候。多服之补虚活血,凡治产后诸病极稳。若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
乌鸡丸: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不能成胎等疾。
乌骨白毛公鸡(一只,重二斤半许者,闭杀之,去毛杂。外用
艾叶四两,
青蒿四两,切碎,纳一半在鸡肚内。以小酒坛一个,入鸡并所剩蒿艾,用童便和水灌令没鸡二寸许,煮绝干,取出去骨。余俱同捣如薄饼,焙干为细末听用) 南
香附(去毛净,一斤,分四分,用米泔、童便、酒、醋各浸一分,春秋一、二日,夏一日,冬四日。取出晒干,略炒)
人参 熟地
当归(酒浸洗) 生地
川芎 白芍(各三两) 黄
白术 川牛膝 柴胡 知母 丹皮(各二两)
鳖甲(醋浸炙黄,三两) 白
茯苓(二两半)
秦艽(一两半)
黄连(炒)
地骨皮 贝母 玄胡索
干姜(炮焦,各一两)
上俱为末,用酒、醋各半煮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渐加至百丸,温酒、米饮任下。忌煎炒辛辣等物及
苋菜。
又乌鸡丸:
熟地
当归 白术 山药 山茱萸 枣肉
柿饼 莲肉(各四两) 黄 (蜜炙,三两)
鹿角胶
狗脊 杜仲 枸杞
莲须 香附 阿胶 川芎(各二两)
乌药(一两半)
上药制净,用
乌骨鸡一只,闷杀之,干去毛去杂,连骨椎碎,用酒、醋各半同药煮熟,去骨烘干,共为末,即将余汁少入面打糊为丸。任意用引送下。
(唐氏)乌鸡丸:
人参 怀生 怀熟
青蒿子(去梗)
香附(四制)
鳖甲(各三两)
白术 枣仁肉 枸杞
麦冬 云苓
地骨皮(去骨) 丹皮(去骨)
白芍(各二两) 归身(二两半)
川芎 甘草(各一两)
上先将诸药备完听用,乃取丝毛乌骨白公鸡一只,约重一斤许者,扑倒,去毛秽头足肠杂不用,将鸡切作四块。先以
鳖甲铺铜锅底,次入杂药以免焦腐,渐渐加童便约至斗许,煮至极烂捞起,晒干为末。将
鳖甲去裙,并鸡骨俱以原汁醮炙至干,为末,同前药炼蜜为丸,桐子大。每空心用清汤送下百余丸。
《秘方》乌鸡煎丸:治妇人百病,血气虚劳,赤白带下。
人参 官桂
地骨皮(各二两)
茯苓(三两) 黄 (蜜炙)
当归(各六两) 生地 熟地
香附(各四两)
上将乌骨白鸡一只,男用雌,女用雄,笼住。将黄 末和炒面丸如
芡实,喂鸡二、七日,将鸡缚死,干扫去毛,并肠杂令净,捶碎其骨,入前药于腹内缝密,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去骨,焙干为末,用前汁打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下。
万病丸:治月经瘀闭,脐腹作痛,及产后 瘕等病。
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
牛膝(酒洗,焙,各一两)
上为末,生
地黄汁一升,用砂锅慢火熬膏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