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有浊唾涎沫,或咳嗽,唾中有红丝脓血,或胸膺间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名曰肺痿,其寸脉数而虚涩者是也。治法在乎养血养肺,养气清金,以
人参、黄 、
当归补气血之剂,佐以退热、排脓等药。
肺虚者,
人参款菀膏。发热自汗,肺气喘急,宁肺汤。
肺燥者,
桔梗、大力子、
知母、
鸡子清润之。
劳嗽者,详本条内。
紫菀散(增)
治咳嗽,唾中有脓血,虚劳证,肺痿变痈。
人参(一钱)
紫菀(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草(五分)
五味子(十粒)
茯苓(一钱)
阿胶(蛤粉炒成珠,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一片,煎八分,温服。
劫劳散(增)
治心肾俱虚,劳嗽二、三声,无痰,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治微嗽,唾中有红丝,名曰肺痿,若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钱半) 黄 (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白
茯苓(一钱) 熟
地黄(一钱)
当归(一钱半)
五味子(一钱)
阿胶(一钱)
半夏(汤泡,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人参款菀膏(增)
治劳虚冷嗽。
款冬花(一两)
人参(一两) 北五味(一两)
紫菀(洗,去梗,一两) 桑
白皮(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
芡实大,每服细嚼,姜汤送下。
宁肺汤
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喘急咳唾等证。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白术(八分) 熟
地黄(一钱五分)
川芎(三分)
白芍药(一钱)
甘草(炙,八分)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一钱) 桑
白皮(一钱) 白
茯苓(八分)
阿胶(蛤粉炒,一钱)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肺痈
肺痈者,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名曰肺痈,咳伤肺叶而成也。用太乙膏成丸,食后服,或
桔梗汤主之。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脉诀举要》曰∶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
桔梗汤
治肺痈咳嗽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赤涩。
桔梗(五分) 贝母(去心,五分)
当归(酒浸,五分) 栝蒌仁(五分)
枳壳(炒,五分)
薏苡仁(五分) 桑
白皮(蜜炙,五分)
防己(五分) 黄 (四分)
甘草节(二分)
杏仁(去皮尖,炒,二分)
百合(蒸,二分)
大便闭加
大黄,小便赤加
木通。
上锉,一剂,
生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一方
治肺痈吐脓。
桔梗(炒,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八分,空心服,吐尽脓为效,后用黄 散。
黄 散
用黄 蜜炙为末,每服一大匙,食后黄 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