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癸水

书曰。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凡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主听主骨主二阴。又曰。诸寒厥逆。皆属于肾。又曰。肾中之水则能行脊至脑而为髓海。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荣四末。内注脏腑。以应刻数。上达皮毛。为汗为涕为唾。下濡膀胱。为便为液。周流一身。为血。则是肾中之水。实为养命之源。生人之本。惟是肾无水养。则肾燥而不宁。水无火生。则水窒而不化。绣常即肾以思。其水之涸竭而不盈者。(水涸不盈。)固不得不赖熟地枸杞山茱萸菟丝以为之补。若使水寒而冻。火不生水。水反凝结如土如石。(水寒不温。)则补不在于水而在于火。是有宜于附桂硫细辛之味矣!(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水因食积寒滞而聚。(水聚不散。)则补不在于水。而先在于疏泄渗利。是有宜于茯苓香砂干姜之味矣。水因火衰而水上逆。是谓之泛。水因水衰而水上逆。是谓之沸。(水逆不下。)治当审其火衰。则有宜于附桂加于地黄之内。火盛则有宜于知柏之苦。(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加于地黄之中。是皆补水之味矣。(经曰。以苦补之。)若使水郁而热不化而致症变多端。(水蓄不泄。)其在轻剂则有茯苓桑螵蛸茯苓乌贼骨以为之渗。重剂则有防己木瓜苦参海蛤文蛤琥珀以为之泻。再重则有海藻海带昆布以为之代。(经曰。以咸泻之。)此又以渗以泻为补者也。若使水藏于下而性反逆于上。是为肾气不藏。(水气不收。)肝气佐使。审其气自寒成。当以枝核乌药沉香补骨脂硫黄青皮吴茱萸以为之治。气因热至。当以枳实黑铅等药以为之治。此又以降以破为补者也。若使肾气不充而水顺流而下。绝无关闭。症见遗尿精滑泄泻。(水脱不固。)则又当用补骨脂复盆莲须金樱子山茱萸龙骨牡蛎沉香灵砂秦皮石斛桑螵蛸芡实诃子石钟乳五味子菟丝等药分别以治。(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使之以救其水而固其泄。(经曰。以苦泄之。)此又以固为补者也。总之。治水之道。法不一端。然大要则在使水与火相称。而不致有或偏之为害耳! 经曰。肾苦燥。(指寒燥言。)急食辛以润之。(如细辛附桂之类。)肾欲坚。(坚固则无摇荡之患。)急食苦以坚之。(如黄柏之类。)以苦补之。(火去而水自安。故以苦为补。)以咸泻之。(如海藻之类。) 〔滋肾〕 冬青子 燕窝 桑寄生 枸杞 龟板 龟胶 胡麻 冬葵子 榆白皮 黑铅 桑螵蛸 楮实 磁石 食盐 阿胶 火麻 生地黄 〔〕 苁蓉 锁阳 巴戟天 续断 菟丝地黄 复盆子 狗脊 鹿胶 紫河车 犬肉獭肝 灵砂狗肾 山茱萸 葡萄蒺藜 海螵蛸 川膝 胡桃肉 麋茸 〔燥肾〕 附子 肉桂 鹿茸 沉香 阳起石 仙茅 胡巴 淫羊藿 蛇床子 硫黄 远志石钟乳 蛤蚧 虾 雄蚕蛾 阿芙蓉 川椒 胡椒 益智 补骨脂 丁香 〔固肾〕 胡桃肉 菟丝子 复盆子 补骨脂 莲须 金樱子 山茱萸 五味子 葡萄 阿芙蓉 没石子 龙骨 牡蛎 沉香 灵砂 秦皮 石斛 桑螵蛸 芡实 诃子 石钟乳 〔散肾寒〕 细辛 附子 〔燥肾寒〕 肉桂 阳起石 仙茅 胡巴 补骨脂 川椒 艾叶 胡椒 〔降肾气〕 沉香 补骨脂 黑铅 硫黄 灵砂 〔宽肾气〕 荔枝乌药 〔引肾气〕 牛膝 五味子 〔祛肾风湿热〕 白花蛇南藤 川乌独活 桑寄生 蛇床子 巴戟天 冰片 淫羊藿五加皮 天雄 蔓荆子 细辛 〔渗肾湿〕 茯苓 桑螵蛸茯苓 海螵蛸 鲤鱼 〔泻肾湿〕 防己 木瓜 苦参 海蛤 文蛤 琥珀 寒水石 〔伐 肾〕 海藻 海带 昆布 茯苓 〔软肾坚〕 海狗肾 牡蛎 海藻 海带 昆布 食盐 青盐 蛤蜊粉 海石 白梅 〔泻肾热〕 琥珀 防己 青盐 秋石 寒水石 龙胆食盐 童便 地骨皮 〔泻肾火〕 玄参 黄柏 茶茗 丹皮 黄连 青蒿草 〔暖肾血〕 阳起石 续断 韭菜 骨碎补狗肾鹿茸 〔凉肾血〕 童便 地骨皮 血余柴胡 蒲公英牛膝 旱莲草 赤石脂 〔破肾血〕 自然铜 古文钱 〔止肾血〕 墨 黑姜 炒黑艾 炙卷柏栀子 象皮灰 〔消肾痰〕 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