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居两肾之中。为人生命生物之源。但人仅知肾之所藏在水。而不知其两肾之中。七节之间。更有火寓。吴鹤皋曰。此火行于三焦。出入肝胆。听命于天君。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皆此火也。为万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犹万物无父。故其肉衰而瘦。血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此火衰之说也。(火衰气寒。)是以之味。则有宜于
附子肉桂鹿茸硫黄阳起石仙茅胡巴
淫羊藿蛇床子远志蛤蚧雄蚕蛾川椒
益智补骨脂丁香之类。但须相其形症以施。不可一概妄投。若使火炎而燥。(火燥气热。)审其火自下起。则当以清为要。如丹皮
黄柏知母玄参茶茗胡连
青蒿草之属是也。火挟上见。则当兼心与肺同泻。如
麦冬黄连栀子知母黄芩之类是也。火因水涸。则当制火。如熟
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之类是也。(书曰。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至于火浮而散。此非肾火内炽。乃是阴盛于下。逼火上浮。(火淫不归。)宜用
沉香补骨脂黑铅
硫黄灵砂等药以为之降。
牛膝五味子以为之引。(经曰。以酸收之。)火空而发。则火不在于补。不在于清。惟在塞中以缓其势。则火自熄。如
甘草麦门冬人参五味子合欢皮之类是也。火伏不发。则火已有告尽之势。其症必见恶寒厥逆。舌卷囊缩。唇甲皆青。在火因于寒郁不出。则当用以麻细升葛解表之剂以为之发。因于热郁不出。则当用以三黄
石膏知母清里之剂以为之发。(经曰。以苦发之。)若使泥以厥逆而犹用以附桂峻补。是与操刀杀人无异。其为败也必矣。治之者可不审其所因。以定其治乎!
〔补肾火〕
附子 肉桂 鹿茸 沉香 阳起石 仙茅 胡巴
淫羊藿 蛇床子 硫黄 远志石钟乳
蛤蚧 虾 雄蚕蛾 阿芙蓉 川椒
胡椒 益智 补骨脂 丁香
〔补脾火〕
白术 白蔻 缩砂密 肉
豆蔻 使君子 莲子
〔补胃火〕
大枣 韭菜 肉
豆蔻 草豆蔻 草果 白豆蔻 缩砂密
丁香 檀香 益智山奈 良姜
炮姜 使君子 神曲 川椒
胡椒 大蒜 荜茇
〔补肺火〕
人参 黄
饴糖
〔补大肠火〕
韭菜
〔补心火〕
龙眼肉 桂心 菖蒲
远志 薰香
安息香 胡荽 雄黄
〔补小肠火〕
小茴
橘核
〔补肝火〕
杜仲 山茱萸 鸡肉 续断
〔泻肾火〕
玄参 黄柏 茶茗 丹皮
胡黄连 青蒿草
〔泻脾火〕
大黄 白芍
〔泻胃火〕
茶茗 茅根
石膏
〔泻肺火〕
黄芩 栝蒌 花粉
竹茹 天冬 桑
白皮 羚羊角 地骨皮 枇杷叶
沙参麦冬 生地
栀子
〔泻心火〕
灯草
竹叶 熊胆 羚羊角 山豆根 童便
麦冬 萱草 生地
栀子 犀角木通 黄连
〔泻肝火〕
钩藤 熊胆 女贞子 羚羊角 青黛 龙胆草
人中白 黄芩 大青 青蒿草
〔泻胆火〕
龙胆草
青黛 大青
〔泻膀胱火〕
人中白 童便
〔泻三焦火〕
青蒿草
栀子
〔散火〕
柴胡 升麻 葛根 薄荷 香附 羌活 白芷 水萍
〔缓火〕
甘草 麦冬 葳蕤
合欢皮
〔滋火〕
地黄 山茱萸 枸杞
〔引火〕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敛火〕
白芍 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