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玄府闭密。则气不宣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观此则知热之由作。悉皆外邪内入而热。是即本身元阳为邪所遏。一步一步而不得泄。故尔变而为热耳。然不乘势以除。则热更有进而相争之势。所以古人有用三黄
石膏。及或大小承气。无非使其热泻之谓。余按热病用泻。考之方书。其药甚众。然大要在肺则止用以
黄芩知母。在胃则止用以
石膏大黄朴硝。在心则止用以
黄连山栀
连翘木通。在肝则止用以
青黛龙胆。在肾则止用以童便青盐。在脾则止用以
石斛白芍。此为诸脏泻热首剂。至于在肺。又有他剂以泻。盖以热邪初成未盛。则或用以
百合百部马兜铃。毒瓦斯兼见。则或用以
金银花牛蒡子。久嗽肺痿。则或用以
沙参。香港脚兼见。则或用以
薏苡仁。咽疮痔漏。则或用以柿干
柿霜。热挟气攻。则或用以牵牛。三焦热并。则或用以
栀子。烦渴而呕。则或用以
竹茹。热而有痰。则或用以贝母。热而气逆不舒。则或用以青
木香。热而溺闭。则或用以
车前石苇。久嗽兼脱。则或用以
五倍子百药煎。乳水不通。则或用以
通草。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当用生地
紫菀。此泻肺热之大概也。在胃又有他剂以泻。盖以热兼血燥。
犀角宜矣。毒盛热炽。
绿豆宜矣!中虚烦起。
粳米宜矣。暑热渴生。
西瓜宜矣。时行不正。
贯众宜矣。疫热毒盛。
人中黄金汁雪水宜矣。咽疮痔漏。
柿蒂柿干宜矣。便结不软。
玄明粉宜矣。乳痈便闭。
漏芦宜矣。蛊积不消。
雷丸宜矣。热盛呃逆。
竹茹芦根宜矣。肠毒不清。
白头翁刺 皮宜矣。口渴不止。
竹叶宜矣。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宜于
地榆槐角槐花苏木三七干漆。此泻胃热之大概也。而大肠热结。仍不外乎硝黄
白头翁黄芩绿豆蜗牛生地之药矣。在心又有他剂以泻。则或因其溺闭。而用
瞿麦木通。气逆而用
赭石。痰闭而用贝母
天竺黄。暑渴而用
西瓜。精遗而用
莲须。抽掣而用
钩藤。咳嗽而用
百合。疝瘕而用川楝。与夫血热而更用以
犀角射干童便
血余红花辰砂
紫草生地
郁金桃仁茜草苏木丹参没药莲藕益
母草熊胆等药。又可按味以考求矣。此泻心热之大概也。在肝又有他剂以泻。则如肝经气逆。宜用
赭石以镇之。肾气不固。则用
石南叶以坚之。溺闭不通。则用
车前子以导之。痰闭不醒。则用
牛黄以开之。目翳不明。则用
秦皮空青蒙花
石燕青葙子
石决明以治之。咳嗽痰逆。则用全胡以降之。蛊积不消。则用
芦荟以杀之。湿郁惊恐。宜用
琥珀以镇之。神志昏冒。宜用枣仁以清之。若使热在于血。其药众多。大约入肝凉血。则有
赤芍赭石蒲公英青鱼胆
红花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卷柏无名异凌霄花猪尾血
紫草夜明砂兔肉旱莲草茅根
蜈蚣山甲
琥珀芙蓉花苦酒
熊胆之类。入肝破血。则有
莪术紫贝灵芝紫参益
母草蒲黄血竭莲藕古文钱皂矾归尾
鳖甲贯众茜草桃仁之类。入肝败血。则有
三七虻虫 虫螃蟹
瓦楞子水蛭花蕊石之类。皆当审实以投。此泻肝热之大概也。而泻胆热之味。又岂有外
空青铜绿铜青
熊胆胆矾前胡等药者乎?在肾又有他剂以泻。如
龙胆防己。为肾热盛溺闭者所宜用也。
秋石为肾热盛虚咳嗽溺闭者所必用也。
寒水石为肾热盛口渴水肿者所必用也。
地骨皮为肾热盛有汗骨蒸者所必用也。
食盐为肾热盛便闭者所必用也。
琥珀海石为肾热盛血瘀溺秘者所必用也。若使热在于血。则药亦不出乎童便
地骨皮血余银
柴胡蒲公英生
牛膝旱莲草
赤石脂自然铜古文钱青盐之类。而泻膀胱热结。其用
猪苓泽泻地肤子茵陈黄柏黄芩龙胆川楝子药者。又可按其症治以考求矣。此泻肾热之大概也。脾热泻药无多。惟有脾经血热。考书有用郁李
射干紫贝姜黄莲藕皂矾
蚯蚓。然亦须辨药症以治。要之治病用药。须当分其脏腑。然其是上是下。毫微之处。未可尽拘。如药既入于肺者。未有不入于心。入于肝者。未有不入于脾。入于肾者。未有不入于膀胱。且药气质轻清者上浮。重浊者下降。岂有浮左而不浮右。重此而不重彼者乎?但于形色气味重此。比较明确。则药自有圆通之趣。又奚必拘拘于毫茫间互为较衡。而致局其神智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