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
黄柏(专入肾。兼入膀胱)。昔人同
知母用于六味丸中。名为知柏八味丸。又同知柏各一两。酒洗焙研。入桂。名为滋肾丸。(时珍曰。知佐
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
黄柏无
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
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
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谓其可滋真阴。此说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破。讵知
黄柏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入膀胱。(好古曰。
黄芩栀子入肺。
黄连入心。
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震亨曰。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
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
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凡人病因火亢而见骨蒸劳热。目赤耳鸣。消渴便闭。及湿热为病而见诸痿瘫痪。(瘫痪本有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之别。但因热伤血。血不养筋。而致 短而拘。湿则伤筋。筋不束骨而致弛长而痿。宜用
苍术黄柏。名二妙散以治。)水利。黄胆水肿。(杲曰。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莫可名状。治通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枯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
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入桂一钱为引。为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阴如刀刺火烧。涌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矣!)痔血疡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与夫诸痛疮痒。蛔虫内攻。(外台治口舌生疮。用
黄柏含之良。深师用蜜渍取汁含之。吐蛔。寇氏衍义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用蜜炙
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龙脑一字掺之吐涎。越筵散用
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
黄柏干姜等分亦良。但用良药不效者。须察脉症。或因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参术
甘草干姜附子之类。或噙官桂引火归元。)诊其尺果洪大。按之有力。可炒黑暂用。使其湿热顺流而下。阴火因尔潜伏。则阴不受煎熬。而阴乃得长矣。非谓真阴虚损。服此即有滋润之力也。(发明曰。非真能补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矣。按肾本属水。虚则热。心本属火。虚则寒。)故于实热实火则宜。(时珍曰。东垣丹溪皆以
黄柏为滋肾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而于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时珍曰。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苦寒而滑泄。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
知母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汪昂曰。按火有虚火实火燥火湿火相火郁火之异。虚火宜补。实火宜泻。燥火宜滋润。郁火宜升发。湿火由湿郁为热。多病 肿。经所谓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 肿。皆属于火是也。宜利湿清热而兼补脾。相火寄于肝肾。乃龙雷之火。非苦寒所能胜。宜滋肾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按诸病之中。火症为多。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之类是也。有子母相克者。如心火克肺金。肝火克脾土之类是也。有脏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则移热于大肠而泄泻。心火烦焦。久则移热于小肠而为淋闭之类是也。又有别经相移者。有数经合病者。当从其重者而治之。)奈今天下人。不问虚实。竟有为去热治劳之妙药。而不知阴寒之性。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营运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川产肉浓色深者良。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