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因外因,究竟因于内而七情饥饱劳力所伤者尤多,攻补温寒,须凭脉证,兹先就阴弱阳亢者,拟一方,后参末议。
大生地八钱 干茅根四钱 旧黑栀一钱大
天冬三钱,
茜草根一钱 细
甘草五钱
加生柏叶二三钱鲜
藕节三个同煎。
服一二剂,倘仍频吐不止,再加生莲叶三四钱,生
艾叶二三钱,
炮姜五六分,童便一二杯,冲服。或用田
三七末。六七分,调入。如脉数热甚,加
犀角、
黄柏、丹皮。倘症轻者,旱莲、女贞、黑豆皮、
浮小麦、麦仁、
麦冬、桑寄、
知母,可任加。如无外感,
鳖甲、
龟版、元参、
牛膝、
秋石皆可酌用。若咳胸胁引痛者,加
冬瓜仁、生薏米、苏子、
降香以降络,
桃仁、
红花、以活络。吐血先见胸痛,血黑成块者,此为瘀血,加
桃仁、丹皮、
香附醋炒,
大黄治之(皆去
甘草)。然此特初患治法,高鼓峰云:血症久,古人多以胃药收功。如
乌药、
沉香、
炮姜、
大枣,此虚家神剂也。倪漱山亦云: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故多见恶心),固元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法必不可少。而吾见患此症者,医不轻用,补病家尤畏。夫补以至愈后,或数月而复发,或一年而复发,卒至缠绵而莫救者,多矣。亦由其元气已亏,营血未能安常,而循行经络也。余于见信者,虽属热症,以清凉奏功,继主育阴和阳,亦必佐以固本培元之法,如生脉六味、生脉四君与左归饮加参归等,更用归脾丸原方,或遵鼓峰法加减蜜小丸常服。守此法调养,以至于康健胜常,血水不发者,指不胜屈。肯堂于火症血稍止即用
龟版、首乌、
地榆加入四物汤治之,鼓峰用六君加
当归治之,或加
黄耆,谓参耆以回其气,气回血自循行经络,或用重料六味左归等饮于水中养木,亦必加
人参,谓使气自阴生也。又芊绿引《
仁斋直指》云:凡气虚挟寒,阴阳不能相守,血亦妄行,宜理中汤加
木香、
当归(姜炮黑),血得暖自循行经络。沈修园亦谓,凡吐血服寒凉及滋润药益甚,而望其形色有寒冷象者,是阳虚阴走,亦主理中汤加
木香、
乌药,或
木香、
当归。要之,所因不一,亦难尽述,欲通变达权,温清各当,当于本门所载博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