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治太阳经,伤风头疼、身痛,或翕翕发热,或洒洒恶风,自汗(无汗者不可服。)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惟春初依此方。自春末夏至以前,加
黄芩半两;夏至后,加
知母半两、
石膏二两,或
升麻半两。
若病患素虚寒,不用加减。
神术散(《和剂方》)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及伤风鼻塞声重。
苍术(米泔浸,五两) 本(去土) 香
白芷 细辛(去叶土)
羌活(去芦)
川芎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
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如伤风鼻塞,用葱茶调下二钱。
定风饼子(《简易方》)治风客阳经,邪伤腠理,背膂强直,言语謇涩,体热恶寒,痰厥头痛,肉 筋惕,手颤,鼻渊。及饮酒过多,呕吐涎沫,头目晕眩。常服消风去邪。
川乌 南星
川芎 干姜 甘草 半夏 天麻 白
茯苓(各等分,生用) 加
白附子
上为末,姜汁丸,如
龙眼大,作饼子,生
朱砂为衣。每服一饼,细嚼,热
生姜汤下,不拘时服
金沸草散(《和剂方》)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治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旋复花(去梗,二两)
荆芥穗(四两)
麻黄(去节)
前胡(去芦。各三两)
甘草(炙)
赤芍药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参苏饮(《和剂方》)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宽中快膈。或欲成痨瘵,潮热往来,并能治之。
木香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泡七次,姜制)
前胡(去苗)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各七钱半)
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易简方》以气盛,不用
木香。)
冲和散(《简易方》)治感冒风湿之气,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肢体倦怠,欠伸出泪。
苍术(米泔浸,炒,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消风百解散(《和剂方》)治四时伤寒,头疼发热,恶寒,及风壅咳嗽,鼻塞声重。
荆芥 白芷 陈皮(去白)
麻黄(去节)
苍术(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
葱白三茎,煎七分,不拘时服。如咳嗽,再加
乌梅煎。
川芎茶调散(《和剂方》)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
薄荷(去梗,不见火,八两)
川芎(四两)
羌活(二两)
甘草(二两)
细辛(去叶,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一方无
细辛。
消风散(《和剂方》)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嚏声重,耳作蝉鸣,及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痛肿痒,并皆治之。
荆芥穗
甘草(炒。各二两)
陈皮(去白,半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用白者)
白僵蚕(炒)
防风(去芦) 芎
藿香叶(去梗)
蝉蜕(去土,炒,各一两)浓朴(去皮,姜制,半两)
羌活(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感风头痛,鼻流清涕者,用
荆芥汤、茶清调下。遍身疮癣,温酒下。
大辰砂丸(《
御药院方》)清头目,化痰涎,及感冒风寒,声重,头目昏眩,项背拘急,皮肤瘙痒,并皆治之。
天麻(去苗,一两)
防风(去芦,二两)
细辛(去叶土,半两)
薄荷叶(半两)
川芎甘草(炙) 吴
白芷 朱砂(各一两。为衣)
上以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
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食后,
生姜汤下,茶清亦可。
人参败毒散(《和剂方》)治
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声重。如心经蕴热,口舌干燥者,加
黄芩。
柴胡(去苗)
甘草(炙)
桔梗 人参(去芦) 芎
茯苓(去皮)
枳壳(去穣,麸炒)
前胡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
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羌活散(《和剂方》)治风气不调,头目昏眩,痰涎壅滞,遍身拘急,及风邪塞壅,头痛项强,鼻塞声重,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顿觉不安。
前胡(去芦)
羌活(去芦)
麻黄(去根、节) 白
茯苓(去皮)
川芎 黄芩 甘草(炙)
蔓荆子(去
白皮)
枳壳(去穣,麸炒)
细辛(去苗)
石膏(另研)
菊花(去梗)
防风(去芦。各上 咀。每服一两,姜四片,
薄荷三叶,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