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属土.中央黄色.后天之木也.下受命门之火.以蒸化谷食.上输谷食之液.以灌溉脏腑.故人生存活之原.独脾土之功为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恶湿.一受湿渍.则土力衰.而肝木即乘以侮之.位中焦.眼胞鼻准及四肢.皆其分野.与胃相表里.故其药略同.脾无表症.皆属于里.
脾虚者.右关脉必细软.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久痢.为腹痛.为肢软.为面黄.为发肿.为肌瘦.为鼓胀.为恶寒.为自汗.为喘.为积滞不消.为饮食化痰.为脱肛.为肠血.
呕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汤加
煨姜主之.泄泻者.土不胜湿也.五味异功散加
木香主之.久痢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药
甘草汤加
木香主之.肢软者.脾属四肢也.五味异功散主之.面黄者.本色虚现也.六君子汤主之.发肿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补中益气汤去升、柴主之.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补汤主之.鼓胀者.中空无物.气虚也.六君子汤主之.恶寒者.阳虚不达于表也.
附子理中汤主之.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虚不摄也.五味异功散加黄 、五味主之.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异功散加北五味、
牛膝主之.积滞不消者.化谷无力也.六君子汤加
谷芽、
砂仁、
肉桂主之.饮食化痰者.土不胜湿也.六君子汤主之.脱肛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肠血者.脾不统血也.归芍六君子汤主之.
脾实者.右关必洪实.其症为气积.为血积.为食积.为痞积.为虫积.为痰饮.为蛊胀.为腹痛.为不能食.
气积者.气郁发闷也.
沉香降气丸主之.血积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处也.
泽兰汤主之.食积者.坚滞胀满也.大和中饮主之.痞积者.血滞成痞. 瘕 癖可按也.太无神功散、和中丸主之.虫积者.湿热所化也.唇内有白点.化虫丸主之.痰饮者.或停心下.伏两胁有声.咳则痛.小
半夏加
茯苓汤主之.蛊胀者.中实有物.非蛊即血也.和中丸主之.腹痛者.中有滞也.香砂二陈汤加
山楂、
麦芽、浓朴主之.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关必沉迟.唇舌必白.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白痢.为腹痛.为身痛.为黄胆.为湿肿.为肢冷.为厥脱.
呕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泄泻者.土失职也.六君子汤加
炮姜主之.白痢者.积寒伤气也.六君子汤加
木香主之.腹痛者.绵绵不减.香砂理中汤主之.如挟食拒按.
木香丸.身痛者.拘急为风.重坠为湿.风用香苏散.湿用苍白二陈汤.黄胆者.土为湿制.有阴寒之象.熏黄色黯.
茵陈五苓散.湿肿者.不烦渴.喜热.五苓散主之.肢冷者.阳气不营于四末也.
附子理中汤主之.厥脱者.气衰火息也.
附子理中汤加大剂
人参主之.
脾热之症.右关必数.舌苔薄而黄.唇赤.其症为热吐.为流涎.为洞泄.为泻渤.为赤痢.为腹痛.为目胞肿痛.为酒疸.为眩晕.为阳黄胆.
热吐者.食不得入也.
橘皮竹茹汤加姜汁炒
黄连主之.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热蒸湿也.
黄芩芍药汤主之.洞泄者.暑湿胜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泻渤者.暑湿内搏.利如蟹渤.将变痢也.
黄芩芍药汤主之.赤痢者.暑热伤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
葛根治痢散.噤则开噤散.腹痛者.乍作乍止.芍药
甘草汤加
黄连清之.目胞肿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酒疸者.酒湿积而为疸也.加味枳术汤加
茵陈、
葛根主之.眩晕者.酒湿生热上蒸也.
葛花清脾汤主之.阳黄胆者.黄如
橘皮有光.目溺皆黄.
栀子柏皮汤主之.如便闭.
茵陈大黄汤.
□
〔补脾猛将〕
白术、
黄精〔次将〕
山药、
扁豆、苡仁、
大枣、炙
甘草
〔泻脾猛将〕
枳实、
莱菔子〔次将〕
神曲、
麦芽、
山楂、
枳壳、浓朴、
大腹皮、
使君子、
白芷、
鸡内金、
陈皮、
槟榔
〔凉脾猛将〕
大黄、
黄芩、栝蒌霜〔次将〕
黄柏、山栀、
知母、银花、武夷茶
〔温脾猛将〕
附子、
干姜、
巴豆、肉
豆蔻、
草果、
苍术、
胡椒〔次将〕
木香、
煨姜、
乌药、
藿香、
益智仁、
砂仁、
白蔻仁、
芜荑、焦
谷芽、川椒
□
归芍六君子汤 治脾阴虚弱.下血.
归身
白芍(各二钱)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五分)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炙草(五分)
大和中饮 治食积胀闷.
枳实(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
麦芽 楂炭(各二钱)
陈皮(一钱)
砂仁(八分)
泽泻(一钱)
太无神功散 治一切痞积.
地 蓄
瞿麦穗
麦芽(各五钱)
神曲(二钱五分)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炙草(五钱) 酒蒸
大黄(二两)
共为末.每服二三钱.灯心
竹叶汤下.女人
红花当归汤.
香砂二陈汤 治脾滞腹痛.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 制
半夏 陈皮 茯苓 炙草(各一钱五分) 加
生姜一片
大枣二枚
苍白二陈汤 治受湿身痛.
即前方去
木香、
砂仁.加
苍术、
白术各一钱.
保和丸 治伤食.
麦芽 山楂 莱菔子 浓朴
香附(各一钱) 炙草
连翘(各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亦可.
香砂理中汤 治脾寒腹痛.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
人参 白术(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一钱)
木香丸 治寒积腹痛拒按.名曰阴结.
木香 丁香(各一钱五分)
干姜(三钱) 炒
麦芽(五钱)
陈皮(三钱)
巴豆(三十粒)
以
神曲煮糊为丸.每服十丸.
黄芩芍药汤 治脾热流涎.利如蟹渤等症.
黄芩 白芍(各二钱) 生
甘草(一钱)
四苓散 治伏暑泄泻.
白术 猪苓 木通(各一钱) 赤苓(三钱)
车前 泽泻(各二钱)
水煎.用益元散三钱冲服.
加味枳术汤 治酒疸.湿热发黄.
白术(二钱)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一钱)
茵陈 荷叶(各一钱五分)
泽泻(五分) 如伤酒加
葛根一钱
葛花清脾汤 治酒湿生热生痰.头眩头痛.
葛花(一钱) 枳 子(三钱) 赤苓(三钱)
泽泻 茵陈 酒芩(各二钱) 山栀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橘红 浓朴(各一钱)
栀子柏皮汤 治郁热在里而发黄胆.名曰阳黄.
栀子(三钱)
黄柏(二钱) 炙草(一钱)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附子理中汤
泽兰汤 和中丸小
半夏加
茯苓汤 平胃散 香苏散 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益元散
葛根治痢散 治痢奇方 开噤散(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沉香降气丸 化虫丸(二方见心部) 芍药
甘草汤
橘皮竹茹汤 柴芩煎(三方见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