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甘)草,少阳经病诚为宝,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烦干呕频,目痛鼻干眠不得,
葛根知(母)(白)芍炒
黄芩。心中痞满热犹盛,枳(实)桔(梗)加之有功效。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②可兼并。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黄)连(干)葛,若还不解却如何?
竹茹石膏加一撮。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
黄连解毒(汤)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发黄小便赤,(黄)芩(黄)连知(母)(黄)柏再加增。
②小陷胸汤见16页。
大便硬兮口渴涸,
黄连厚朴瓜蒌(枳)壳;若还便结不通时,大
柴胡汤①用无错。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
桂枝汤②。若是唇焦烦渴甚,
石膏知母(汤)③配原方④。胸烦不呕减(半)夏(人)参,本方倍入
瓜蒌仁。渴除
半夏加知(母)(花)粉。腹痛加(白)芍去
黄芩。胁热腹痛(黄)连(白)芍炒。痰多贝母
瓜蒌保。呕加姜汁
竹沥陈(皮)。咳嗽须加五味好。胁下硬痛加青(皮)(牡)蛎。茯(苓)主溺难心下悸。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及
干姜书家秘。胸满而咳去(人)参(大)枣,须加五味(子)
干姜好。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冬)(五)味(子)加之(人)参去了。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
猪苓两物帮。遗精不固阴虚弱,
牡蛎还添知(母)(黄)柏良。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
人参用
桂枝。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子)
瓜蒌去半(夏)宜。温病恶热不恶寒,柴(胡)(人)参去了
茯苓攒,
桂枝葛(根)(白)芍
升麻(大)枣,咽疼还须甘(草)
桔梗尝。过经⑤胸胁满呕潮,
柴胡汤内加
芒硝。温疟渴烦兼恶热,
石膏知母(汤)(小)
柴胡(汤)调。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冬)(五)味及
人参。
①大
柴胡汤见15页。
②
桂枝汤见15页。
③
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见15页。
④原方;指小
柴胡汤。
③过经:《
伤寒论》“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潮热者实也,先以小柴汤以解外,后以
柴胡加
芒硝汤主之”。
痊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还须温胆(汤)配原方①,急服令人愈最速。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牡丹(皮)生地(黄)柏(黄)连栀(子),
知母当归还可给。若还昼剧而夜安,
知母(黄)连栀(子)地骨(皮)看。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汤)共栀(子)(黄)连。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
半夏加生地,(黄)芩(白)术陈(皮)(当)归(白)芍
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主方何以柴(胡)(黄)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止呕除痰
半夏宜,性能下气味辛烈。表不足兮缓以甘,
人参甘草缓中央。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①原方:指小
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