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心痛即胃脘痛。凡心痛,必用温药。此是郁结不行,阻气不运,故痛在下者多属食,宜温利之。大凡心膈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日,当与温散或温利之。
温散,谓治身受寒气于外者,如陈无择
麻黄桂枝汤,治外因心痛之类是也。(方见表条。)
温利,谓治口食寒物于里者,如仲景九痛丸、洁古煮黄丸,治大实心痛之类是也。(方见实条。)
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由是方中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气复而病安矣。
然病安之后,若恣纵口味,不改前非,病复作时,乃委咎于医,误也。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非山栀不可,须姜汁佐之,多用台芎开之。用山栀炒去皮,每十五枚,煎浓汤一呷,入姜汁令辣,再煎少沸,吞九枚,加
川芎一钱尤妙。又方,用山栀去壳炒黄为末,以姜汁调粥丸。有寒者,加
草豆蔻末丸服之。
又方 治气实心痛。
山栀(去壳,炒焦,六钱)
香附(一钱) 茱萸(一钱)
上为末,炊饼丸如
花椒大。以生
地黄用酒洗净,同
生姜煎汤下二十丸,外用
胡椒、
荜茇各半两为末,以醋调捏成丸子吞之。
心痛方
黄连(炒) 山栀(炒) 茱萸(各五钱)
荔枝核(烧存性为末,三钱)
滑石
上为末,姜汁化炊饼为丸。
又方治心痛。
白术 白芍药
砂仁 半夏 当归(各三钱)
桃仁 甘草 黄连 神曲(炒)
陈皮 吴茱萸(各一钱半)
僵蚕 人参(各一钱)
又方 二陈汤加
川芎、
苍术,倍加炒栀。痛甚者加炒
干姜。此从治反治之法。
□
〔《保》〕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利溺清,或大便利而不渴,气微力弱,急宜以术附汤温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发暮死,宜急救之,是知久病非寒,暴病非热也。
术附汤治寒厥暴心痛,脉微气弱。(即仲景术附汤也。)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白术(四两)
甘草(炙,一两)
上粗末,
附子令匀,每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
〔罗〕胃脘当心而痛治验 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本丰肥,奉养膏粱,时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因服寒药,至元庚辰秋疟发,医以
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下,禁食热物,疟病未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医未效,至冬不瘥。延至四月间,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诊视脉得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清黄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每发作冷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冤。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热则已。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一方名曰扶阳助胃汤。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干姜(炮,一钱半)
草豆蔻 益智仁 拣参
甘草(炙) 官桂
白芍药(各一钱)
吴茱萸 陈皮 白术(各五分)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
附子、
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
草豆蔻、
益智仁辛甘大热,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炙
甘草甘温,
白术、
陈皮苦温,补脾养气。水挟木气亦来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热以退寒水,芍药味酸以泻木来克土。
吴茱萸苦热,泄厥气上逆于胸中为使。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三服大势去,痛减半。至秋先灸中脘
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还少丹服之,喜饮食,添肌肉,皮肤润泽。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引气下行,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气汤加
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
□
〔《保》〕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冷,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自汗,知为热也。其脉洪大,宜灸太溪、昆仑,表里俱泻之,是为热病引热下行,汗通身出者安也。灸后与金铃子散,痛止服
枳实白术丸,去其余邪也。
金铃子散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 玄胡索(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痛止与枳术丸。
□
〔《外》〕疗峭心痛。
熊胆如大豆许,和水服大效。(本草∶
熊胆味苦寒。)
□
〔仲〕心中寒者,其人病心中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经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涩,血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此亦寒气客心背而痛也。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
赤石脂丸主之。
蜀椒(一两) 乌头(炮,一分)
附子(炮,半两)
干姜(炮,一两)
赤石脂(一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服三,不效稍加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
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白酒(一斗)
半夏(半升)
上四味,同煮至四升,服一升,日三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
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心中痞,厥逆心悬痛,
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 生姜(各一两)
枳实(五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圣》〕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饮食。用桂心二两去皮,捣罗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
□
〔世〕果附汤治寒气心痛。
附子 草果 良姜(等分)
以酒煎服,立效。
□
〔罗〕二姜丸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宽胸下气进饮食,及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
干姜(炮) 良姜
上等分,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
陈皮汤。妊娠妇人不宜服。
上方,辛甘热以散寒结。
□
〔世〕治心痛累效。冰梅一个去核,生
硫黄为末,相和捣匀,以可丸为度,作一丸,白汤下立愈,病不再作。
上方,酸热以收散寒,凡服辛剂反甚者,改服酸剂立愈也。
□
〔丹〕客寒犯胃,
草豆蔻丸主之。热亦宜用,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熟,去皮脐)
吴茱萸(汤泡洗,焙干)
益智仁
僵蚕(炒)归身
青皮(各六分)
神曲 姜黄(各四分) 生
甘草(三分)
桃仁(去皮,七个)
半夏(汤泡七次,一钱)
泽泻(一钱,小便利减半) 麦 (炒黄,一钱半) 炙
甘草(六分)
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与之)
人参 黄
陈皮
上一十八味,除
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同研匀,汤浸炊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白汤送下,食远,旋斟酌多少用之。
监县之 ,年五十余,春末心脾疼,自言腹胀满,手足寒过肘膝,须绵裹火烘,胸襟畏热,却喜掀露,得风凉则快,脉皆沉细而涩,稍重则绝,轻取似弦而短,口渴干而喜热饮,谷肉全不食。遂以
草豆蔻丸三倍,加
黄连、
滑石、炒
神曲为丸,
白术为君,
茯苓为佐,
陈皮为使,作汤送下一百丸,服至二斤,诸证皆愈。
以物柱按而痛者挟虚,以二陈汤加炒
干姜和之。
按之痛止者为虚,治法并见寒心痛条。丹溪云∶
草豆蔻丸治气馁弱人心痛。方见寒热通用条。
□
〔仲〕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炒,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上六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
〔洁〕煮黄丸 治大实心痛。(方见饮食内伤。)
本汤治大实心痛,大便已利,宜以此彻其痛也。
本(半两)
苍术(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半盏,温服。
上寒实。
□
〔仲〕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
柴胡汤。(方见伤寒。)
□
〔子和〕一将军病心痛不可忍。戴人曰∶此非心痛,乃胃脘当心痛也。《内经》曰∶岁木太过,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乃与神佑丸一百余粒,病不减。或曰∶此胃脘有寒,宜温补,不宜与凉剂。将军素知戴人明了,复求药于戴人,戴人复与神佑丸二百粒作一服,大下六七行立愈。(神佑丸方见水肿门。)
上热实。
□
〔丹〕蒋氏子年十六,久疟方愈十日,而心脾大痛,两手脉皆伏,痛稍杀时,气口紧盛,余脉皆弦实而细。予曰∶此宿食也。询之,因食冷油煎堆子。遂以小胃丹,津咽十余粒,仍断饮食,经三日,凡与小胃丹十二次,痛不作,至晚下忽大痛,连及两胁。予曰∶此必与谷太早。问之果然。遂断其饮食,亦不与药,盖宿积已因小胃而稍解其痛,又因新谷与余积相并而复作,若又攻击,必大伤胃气,所以不与药。又断食三日,其家大恐,以为不救,时有怨言。予曰∶六日不能思食,强禁不与,方成恶候,待其索食与之,又须较量方可。至夜更余,心嘈索食,予先用
白术、
黄连、
陈皮作丸子,遂以热汤下七八十丸,以除其嘈杂。若以为饥而与粥,其痛必如前矣。其家苦欲与。予询病者膈间莫尚闷否?答曰∶或才饥作,必继之薄闷。今虽未甚快然,亦未尝思食。过两时许,又索食,予以前丸与之。如是者,又一昼夜,饥不再作,人亦昏困思睡。予教以用稀粥减平日之半,两日禁其杂食,调理半月而安。(小胃丹方见饮食内伤。)
□
〔《保》〕心痛用小胃丹,津下十五丸。
上渐除热宿食积法。
□
〔世〕
木香丸治食积心痛。
木香 丁香 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各二钱半)
槟榔(二钱)
白豆蔻(一钱)
巴豆肉(十五粒,用醋煮令无白心)
上末,醋糊丸,麻子大。
□
〔《本》〕治一切积聚有饮,心痛, 砂丸。
砂
三棱(另末)
干姜 香
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两)
大黄(另末)
干漆(各半两)
木香 青皮 胡椒(各一分)
槟榔 肉
豆蔻(各一个)
上为细末,酽醋二升,煎五七沸,后下
三棱、
大黄末,同煎五七沸,入 砂同煎成膏,稀稠得所,入诸药和匀,杵丸如
绿豆大,年深成块,
生姜汤下四五丸。食积,熟水下。白痢,
干姜汤下。赤痢,
甘草汤。白痢,
当归汤,葱酒亦得。
□
〔洁〕浓朴丸、
紫菀丸 治积聚心痛。(浓朴丸方见翻胃,
紫菀丸方见积块。)
□
〔仲〕心伤者,其人劳役,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所伤也。
□
〔丹〕心痛轻者散之,
麻黄、
桂枝,重者加
石碱,用
川芎、
苍术、炒山栀作丸服。
桂枝 麻黄 石碱
上为末,姜汁浸,炊饼为丸,桐子大。热姜汤下十五丸。如服丸数多,又治痰饮。
□
〔无〕
麻黄桂枝汤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去节,汤浸焙) 桂心 芍药
细辛(去苗)
干姜 甘草(炙。各七钱半)
半夏 香附(各五钱)
上锉,每五钱,水盏半,
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大便秘入
大黄,量虚实加减。
□
〔世〕治心疼甚效。
槟榔 桂心
葛根 甘草 细辛 半夏 桔梗 枳壳 川芎 防风
上等分,惟
甘草半之,水煎服。有人心疼,诸药不效,服此愈。
□
〔丹〕青岩刘山长子,年三十六岁,得心疼十八年矣。因酒饮
牛乳,病发时,饮食无碍。得病八年后,盛暑及沐浴饮食时,皆无汗,中间更医不一,悉以丁附诸丹等热药治之。至是黄瘦食减,若不胜衣,痛作时须以一物拄之。诊其脉,皆三至弦弱而涩。未风先寒,大便或闭或泄,最苦是胸膈吞酸。七月内,遂以二陈汤加
白术、
黄连、
黄芩、
桃仁、
郁李仁、
泽泻,每旦用此药饮而出之,所吐皆苦黑水,杂以如浸
木耳片者。此日却再与两帖,饮而不出,如此两月,近二百余帖,涩脉渐退,至数渐添。忽一日诊其脉纯弦,渐有充满之状,时正立冬后,颇暄暖,意其必欲作汗,又意其血气未充,汗难以发。以
人参、黄 、芍药、
当归、
陈皮、
半夏、
甘草,调理二日,此时痛虽缓,每昼夜一二作。至第三日,与
麻黄、
苍术、
当归、
川芎、
甘草等药,才下咽,目上视口噤,面无神色。予呼之不应,见其四肢不收,急以左手抱其头,就坐于床,以右手拇指捻其人中,须臾而愈,通体汗如雨。自此痛不复作,但人倦,食未增耳。续又大为咽酸所苦,每一昼夜六七作,其作时有一酸块,自胸膈间直冲上咽喉,情状极恶。遂悉罢诸药,以
黄连浓煎取冷,俟酸块欲上时,以冷
黄连汁数滴与之即回。如此六七次,半日许,其块亦除,于是罢药,淡粥调养。又近三个月,时以立春节旬余。中脘处微有胀急,面带青色,气息喘促。时天气尚寒,意谓脾土因久病衰弱,木气行令,此肝凌脾,急以索矩三和汤与之,至四日而安。
一妇人年四十余岁,因二十年忧患后心痛,或可按或不可按,食甚减,口渴而不能饮水,形瘦骨立,心痛止则头痛作,其痛无常处。头痛止则心痛作,夜间全不寐,大便七八日一行.坚小而黑,而出亦难。累与四物加
陈皮、生
甘草,前后约百余帖,病虽不增,却无退减。予曰∶此肺久为火所郁,气不得行,由是血亦蓄塞,遂成污浊,气壅则头痛,血浊不行则心痛,通一病也,治肺当自愈。遂仿东垣方清空膏例,片芩细切酒炒透,令赤色,为细末,以热
白术汤调下,头上稍汗,如此十余帖,渐渐汗至通身,及膝而止,诸病皆愈。因其膝下无汗,形瘦病久,小便数,大便涩,两手皆见涩脉,当议补血,以防后患。问其又思水而不饮,遂与四物加
陈皮、生
甘草、
桃仁、酒芩以补之,遂安。
里实心痛,并见按之满痛为实条。丹溪云∶心痛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
□
〔罗〕化虫丸
鹤虱 槟榔 胡粉(炒) 苦楝根(去浓皮。各五十两)
白矾(飞,十二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桐子大。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动即腹中疼痛,往来上下攻心痛则哭不休,合眼仰身扑手,心神闷乱,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青色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肉。或寒或热,沉沉默默,不的知病处。一岁儿服五丸,温浆下,入香油一两点,打匀下之,米饮亦得,其虫自下。
□
〔《保》〕妙香丸治男子妇人心痛,强中搐热如痫状。(方见燥门)
风痫者,
羌活汤引下妙香丸。(
羌活汤方见诸风条。)血痫者,
当归汤引下妙香丸。(
当归汤方见诸血条。)
□
〔丹〕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治用楝根锡灰之类,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
□
〔罗〕补金散治诸般虫。
鹤虱(生)
雷丸 定粉 锡灰(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少油调下。又用
猪肉一两,烧熟掺药在上,细嚼亦得,用翎毛扫
甘遂末一钱,与前药一处服之,其虫自下。
□
〔《本》〕治寸白虫方。黑
铅灰炒,四钱一服,先吃
猪肉脯少许,一时来,却用砂糖浓水半盏调灰,五更服,虫尽下,白粥将息,一日良。
又疗寸白虫。用锡灰
芜荑槟榔者,极佳。
予宣和中,每觉心中多嘈杂,意欲作饮,又疑虫,漫根据此方所说,翌日下长虫二条,一长二尺五寸,头褊阔,尾尖锐,每寸作一节,斑如锦纹,一条皆寸断矣。《千金》谓劳则生热,热则生虫,心虫曰蛔,脾虫曰寸白,肾虫如方截丝缕,肝虫如烂杏,肺虫如蚕,皆能杀人,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道藏中载诸虫头皆向下行,唯自初一至初五以前头上行,故服药多取月 以前,盖为此也。
取寸白虫方。
画粉
密陀僧(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
麻油调服,空心下,顷刻成涎取下。
取寸白虫。
锡灰(一两) 木鳖
芦荟(二十文) 黄丹(十文)
轻粉(十文)
上为末,猪膏油丸如桐子大。先斋一日,晚莫吃饭,次早五更温水调下,分作二服。
制虫制劳,悦肌肤,去劳热。
槟榔(一两半)
龙胆草(一两)
干漆(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熟水吞下。
张仲文治寸白虫,熬胡粉令燥,平旦作肉 ,以药方寸匕,入 中服之效。
□
〔丹〕治诸虫。楝皮细末,米饮调下二钱匕。(《斗门方》。)
□
〔《千》〕主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疼痛无时,以石州
芜荑仁二两,和面炒令黄色为末,非时米饮,调二钱匕瘥。
□
〔《经》〕治蛔虫吐水心痛。
鹤虱三两为末,蜜丸,平旦
浆水服二十丸愈。《千金方》为末,空心温醋汤下,虫当出。
□
〔《经》〕胸宿食冷,多寸白虫,每朝空心热酒调
山豆根末三钱,服之其虫自出。
□
〔《简》〕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
槟榔半两,炮,捣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葱蜜煎汤,空心调下。
□
〔《外》〕疗蛔虫心痛,恶心吐水。
干漆熬,捣蜜丸,服十五丸,日再服。
□
〔范汪〕治寸白虫方,野狼牙五两捣末,蜜丸麻子大,隔宿不夜食,明旦以
浆水下一合,服尽愈。
□
〔《大》〕治寸白虫,以
酸石榴东引根一握,净洗细锉,用水三升,煎取半碗以下去渣,五更初温服尽,至明日取下虫一大团,永绝根本。一日吃粥补之。
□
〔《本》〕金樱东行根,治寸白虫,锉二两,入大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
□
〔《千》〕治寸白虫。茱萸根洗去土,四两切,以水酒各一升,渍一宿,平旦分再服。凡茱萸皆用细根,东北阴者良,若梢大,如指以上者,皆不任用。
□
〔《食》〕治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取临水 蓄叶一斤细切,以水三斗煮如饧,去渣,空心服一升,虫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不食,来日平明服之效。
□
〔《本》〕取寸白虫。苦
丝瓜不以多少,研为末,每服二钱,好酒二盏,空心调服。
□
〔《竹》〕
木香三棱散治腹中有虫,面色痿黄,一切积滞。
黑牵牛(半生半炒) 大腹子(多)
槟榔 雷丸 锡灰(醋炒)
三棱(煨) 蓬术(煨)
木香 大黄(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用蜜水调下,或砂糖水亦可。须先将烧肉一片,口中半嚼之,休咽下,吐退场门中肉汁,后服药。
上方,有攻性而下虫者。
□
〔《本》〕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痛,无问新久,以生
地黄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捣取汁,搜面作 ,或冷淘食,良久当利出虫,长一尺许,头似笔管,后不复患。至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气绝,遂作
地黄冷淘食之,便吐一物,可方一寸,如
虾蟆状,无目足等,微似有口,盖为此物所苦,自此顿愈,面中忌用盐。
□
〔丹〕治蛔虫吐清水,气口刺痛。取生艾汁,隔宿勿食,以肥香脯方寸片先吃,令虫闻香,次即饮一升,必下蛔虫,胸喉中觉有虫上下,偏喜闻葱豉油食之香者,两三日不食,开口而卧,将油煎葱豉令香放口边,虫当自出,引而去之,但随所喜物用之亦可。
□
〔世〕治心痛。 草捣汁,醋和服之效。有人服此,吐虫二条,终身不发。
□
〔子和〕酒官杨仲仁,病心气痛。此人常好饮酒,初饮二三杯,必奔走三五十次,其酒稍散,方能复席,饮至前量,醉后至明旦,呕清黄水数口,夜变鱼腥臭,六七日始安。戴人曰∶宜吐。
乃吐虫一条,青黄色,长六七寸,口目鼻俱全,二目膜瞒,状如蛇类。杨 干示人。
□
〔仲〕蛔虫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
甘草取二升去渣,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
〔孙〕向大王宫中有一宫人,七太尉所宠也,忽患一疾,凡恶心则吐虫数条,后乃频作,七太尉甚愍之,累治不瘥。每用杀虫药,则吐虫愈多,召孙诊之。孙曰∶六脉皆细,非虫脉也,今虽吐虫,乃脏寒而虫不安,失居上膈,因而吐出。复用杀虫药,虫为药所苦,不能自安,所以吐虫愈多也。孙遂用药,不三五服,皆一色丸子,虫遂不吐。明日再召孙至,六脉渐大,进前药其病不作。后求方,乃
硫黄、
附子各一两,并末。
粳米糊为丸,每三十丸,米饮下。
□
〔仲〕
乌梅丸 治蛔。(方见伤寒厥阴病。)
□
〔河〕正气天香散治心痛,但忍气则发者。(方见虚实法。)
□
〔丹〕心痛脉涩者,有死血。又云∶作时饮汤水下作吃者,有死血,
桃仁承气汤下之。(方见伤寒。)凡治证,必要先问起居何如。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用
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轻者用韭汁、
桔梗,能开提其气,血药中兼用之。
□
〔《经》〕失笑散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
五灵脂净好者、
蒲黄等分为末,每二钱,用黄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服效。
□
〔世〕手拈散治心脾疼极验。诗云∶
草果玄胡索,灵脂并
没药,酒调三二钱,一似手拈却。
又治心痛。
刘寄奴末六钱,玄胡索末四钱,姜汁热酒调服妙。
□
〔《简》〕治九种心痛,腹胁积聚滞气。筒子
干漆二两,捣碎,炒出烟,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服无时。
□
〔《外》〕治心痛。
当归为末,酒调服方寸匕。
□
〔丹〕治心痛,亦能治哮喘。
半夏研碎香油炒,姜汁炊饼为丸,姜汤下二十丸。
五味咸 坚条海蛤丸,寒条栝蒌
半夏薤白汤,表条桂麻
石碱丸,皆治痰饮心痛之妙剂也。
□
〔世〕治心痛累效。陈年白蛳螺壳,洗净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半,即愈。
□
〔丹〕一味
牡蛎粉,酒调下二钱,气实者可用。
治痰饮心痛,海蛤丸。
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 栝蒌仁(蒂穣同研)
上以海蛤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又方 治脾疼。海蛤粉佐
香附末,用
川芎、山栀、
生姜汁煎,辣汤调服为佳。
□
〔《斗》〕治血气攻心,痛不可忍,以蓼根锉,酒浸服之瘥。
□
〔世〕心痛。枯矾、辰砂少许,每半钱,
人参汤调下。一方,用
白矾、辰砂糊丸,好醋吞下神效。又方,辰砂一味研,好酷调服效。又方,用
白矾为细末,每服一钱,茶调下。
□
〔《外》〕
黄连汤《肘后》
龙胆汤。(并见卒心痛热条。)
□
〔仲〕粉蜜丸 脾受肝制而急,故虫不安,用粉蜜之甘缓以安之。(方见虫条。)
□
〔《素》〕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脉解篇)
□
〔《瑞》〕
蚕砂散治男子妇人心气痛不可忍者。晚
蚕砂不拘多少,为细末,用滚汤泡过滤净,取清水服之,立止。
又方
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下,亦治白带。治心痛,用洗净
玉簪花根,捣浓汁,杂和好酒一半热服。
□
〔《千》〕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腹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
运气 心痛凡热风湿寒燥五气之初,皆能干心而痛,盖心为五脏之主故也。
一曰热邪干心。经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病心痛肺 。又云∶少阴之复,暴喑心痛。
又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暴热至甚则心痛。此在泉之热为痛,治皆以寒剂是也。
二曰寒邪干心。经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甚则心痛。又云∶阳明司天之政,四之气,寒雨降,病心痛。又云∶岁水太过,民病上下中寒,烦心,躁悸,心痛。又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心痛。又云∶水郁之发,民病寒客心痛。又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病厥心痛。又云∶太阳之复,心胃生寒,心痛痞满。又云∶少阳在泉,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盖终之气,寒胜其客也。又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病郁冒蒙昧,心痛。又云∶太阳之胜,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皆治以热剂是也。
三曰风邪干心伤胃。经云∶少阳司天之政,终之气风乃至,心痛。又云∶少阳司天,风行于地,心痛,胃脘痛,鬲不通。又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复则暴风大发,鬲中痛于心腹。又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鬲咽不通。又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心痛支满。又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胃脘当心而痛。又云∶厥阴之复厥心痛。又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治皆以凉剂是也。
四曰湿邪干心。经云∶土郁之发,心痛胁 。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饮积心痛。又云∶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心痛热格,治皆以热剂是也。
五曰燥邪干心。经云∶阳明之复,善太息,心痛痞满。治以温剂是也。
六曰寒热中于心。经云∶少阴司天之政,寒热凌犯而争于中,寒厥入胃心痛。三之气,大火行,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治分寒热多少调之是也。
厥心痛者,他脏病干之而痛,皆有治也。真心痛者,心脏自病而痛,故夕发旦死,旦发夕死,无治也。然心脏之经络,有病在标者,其心亦痛,而有治。经云∶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又心主手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心痛掌中热,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经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实则心痛,取之两筋间也。又云∶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及,调其俞是也。
□
〔《灵》〕厥心痛,与背相控,善 ,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厥病篇下同)
□
心痛引背,灸刺法有四∶
其一,取足太阳经。刺节云∶取京骨、昆仑者,是其穴也。盖足太阳之正,循膂当心入散络,故心痛引背取之也。
其二,取足少阴经。刺节云∶取京骨、昆仑不已,取然谷者,是其穴也。又经云∶肾足少阴经之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又经云∶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者是也。
盖足少阴脉,贯脊络心,故亦治心痛引背也。
其三,取足少阳。经云∶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少阳者是也。盖手少阳之脉,散络心脉。又三焦下俞曰委阳,是足太阳络,足太阳循膂当心入散络,故亦治心痛引背也。
其四,取督任脉。经云∶背为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又云∶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次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者是也。盖十椎与九节者,督脉也;胃脘与天突者,任脉也。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
□
心痛兼胀灸刺法有二∶
其一,取足太阴。经云∶取大都、太白者,是其穴也。又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胃脘痛,腹胀。所生病者烦心,心下急痛者,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者是也。盖足太阴脉从胃上膈,注心中,故心痛腹胀者,取之也。
其二,取足阳明。经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饮食不下,取之三里者是也。盖胃脘当心痛者,似心痛,实非心痛也。
厥心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脾心痛,而取然谷太溪者,故孙真人、张洁古谓之妄经也。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心痛色苍如死状者取肝,其兼小肠满便溲难者亦取肝。经云∶心痛引少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是也。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徒居,谓闲居。间,谓痛缓。心痛,卧与闲居则痛缓,动作则益甚者,取肺。其兼短气者,亦取肺。经云∶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者是也。
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 。肠中有虫瘕及蛟 ,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 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 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
□
〔《集》〕九种心痛∶间使 灵道 公孙 太冲 三里 阴陵泉
□
〔桑〕心气痛∶巨缺 鸠尾(各取一寸,) 兴隆(泻之)
□
〔《撮》〕脾脊后心疼痛∶中渚(泻之,忌补)灸心痛背上穴∶心俞 鬲俞
□
〔洁〕心痛脉弦,肝原穴。脉沉,肾原穴。脉涩,肺原穴。脉浮,心原穴。脉缓,脾原穴。
□
〔《摘》〕冷心痛∶巨缺(燔针刺之。如五脏气相干,而胁痛疝痛 癖,皆能痛至心,宜审之。)
□
〔《玉》〕心脾疼∶上脘(二寸半,泻) 中脘(二寸半,补多泻少)
□
〔《甲》〕心痛不可按,烦心,巨缺主之。心痛有虫,多涎,不得反侧,上管主之。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引鬲,建里主之。
□
〔《撮》〕心胸痛,并气攻∶劳宫 大陵(各三分,泻之) 内关
□
〔《甲》〕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恒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心寒痛,难以俯仰,心疝气冲胃,死不知人,中脘主之。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门主之。
□
〔《难》〕阴维为病,苦心痛。(内关穴,通阴维。)
□
〔《甲》〕脾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 呼,胃气上逆,心痛,太渊主之。(针云∶肺胀胃逆。)心膨痛,尺泽主之。(《千金》云∶心烦闷乱,少气不足以息。)心痛,卒咳逆,尺泽主之,出血立已。胸痹心痛,肩内麻木,天井主之。胸胁背相引而痛,呕吐不食,幽门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千金》云∶不得反侧。)
□
〔丹〕心痛虽日数多,不吃饭不死,若痛止便吃物还痛,必须三五服药,方可吃物。心痛,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是痰积,脉大必是久病。两手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脉必伏,多用温药
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
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全文见治虚实法。)
□
〔仲〕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脾脉微滑,为蛊毒蝮蝎腹热。(全文见治虚实法)
□
〔《脉》〕关上脉紧而滑者,蛔毒。脉沉而滑者,寸白。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全文见诊。)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