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咳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
〔丹〕七伤散治劳嗽吐血痰。
黄药子 白药子(各一两半)
赤芍药(七钱半)
知母 玄胡索(各半两)
郁金(二钱半)
当归(半两)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汤下。(《本草》云∶
黄药子、
白药子治肺热有功。一法,
红花当归煎汤下。)
□
〔罗〕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及治烦躁。
真生
蒲黄 薄荷(各一两)
上研匀细,每服三钱,浓煎桑
白皮汤调下。
地黄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诸热烦躁。
茜草根(四钱) 大豆子
黄药子 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加
人参二两,治痰嗽有血。
□
〔丹〕痰带血丝出,童便、
竹沥主之。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合和,加
郁金细研入内,服之其血自消。经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姜汁、童便、
青黛,入血药中。
加四物汤、
牛膝膏、
地黄膏之类。
□
〔《千》〕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脓血不止方。好酥三十斤,炼取凝当中
醍醐,服一合,日三升,即止。一切药皆不及此方。
□
〔海〕甘桔加
阿胶紫菀汤 治肺痿唾脓血。(方见伤寒咽痛门。)
□
〔梅〕肺疾脓血。取
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本草》云∶
薏苡仁下气,利肠胃,消水肿。)
□
〔罗〕大
阿胶丸治嗽血唾血。
阿胶(微炒)
卷柏 生地 熟地
大蓟(独根者,晒干) 鸡苏叶
五味子(各一两)
柏子仁(另研)
茯苓 百部 远志 人参 麦门冬 防风(各半两) 干
山药(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煎
小麦、
麦门冬汤,嚼下一丸,食后。
上方,保养精血,纯补剂也,血虚者宜之。
□
〔丹〕治上气喘息,咳嗽、吐血、咯血。
人参细末,
鸡子清调三钱,五更初服,便去枕睡仰卧,只一服愈。年深再服。忌酸咸酢酱面等物,及过醉饱。须好将息。
一男子三十岁,因连夜劳倦不得睡,成一痰嗽,出白黄脓,嗽声不出。时初春大寒,医与青龙汤四帖,遂觉咽喉有血丝,腥气逆上。两日后,血腥气多,遂有血线一条,自口中右边出直上,如此每昼夜十余次。诊其脉,弦大而散弱,左大为甚,人倦而苦于嗽。予作劳倦感寒,强以甘辛燥热之剂,以动其血,不宜急治,恐成肺痿。遂与
人参、黄 、
当归身、
白术、芍药、
陈皮、炙
甘草、生
甘草、不去节
麻黄,煎熟入藕汁与之,两日而病减嗽止。却于前药去
麻黄,又与四日,而血症除。脉之散大者,未收敛,人亦倦甚,遂于前药中除藕汁,加
黄芩、缩砂、
半夏,至半月而安。
□
〔《大》〕劫劳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饮食减少。
白芍药(六两) 黄
甘草 人参 当归 半夏 白
茯苓 熟地
五味子 阿胶(炒。各二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盏半,
生姜二片,枣三枚,煎九分,无时温服,日三。陈日华云∶
有女及笄,病甚危,一岁之间,百药无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
〔罗〕
五味子黄 散治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麦门冬 熟地 黄
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
白芍药
五味子(二分)
人参(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日三服。
云岐子芩散凉心肺,解劳热。
黄 (一两)
白芍药
黄芩 人参 白
茯苓 麦门冬 桔梗 生地(各半两)
上为粗末,先用
竹叶一握,
小麦七十粒,水三盏,姜三片,煎一盏半。入药末三钱,煎七分,去滓温服。
席延赏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苦咽干,又不可服凉药。好黄 四两,
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如茶点羹粥中,亦可服。
上参 例,纯补剂也。丹溪云∶脉大发热为气虚,此气血俱虚者宜之,若血虚而气不虚者不宜,当用前
阿胶丸之类及污血条求之。
□
〔丹〕妇人五十六岁,盛夏吐红痰,有一二声嗽。
人参(一钱)
防风(五分)
白术(钱半)
陈皮 茯苓(各二钱)
干姜(三分) 生
甘草(一分)
桔梗(半钱)
上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蛤再煎,带热下三黄丸。
王二十四丈发热胁痛,咳嗽红痰,口渴,大便秘,倦怠,脉稍数而虚。询之,发热曾饮水一碗,病因饮食不节,成积痰,发又饮冷水,伤胃成虚,伤肺成痰。
白术(一钱半)
人参 陈皮 川芎(各一钱) 芍药
茯苓 桔梗 甘草(各五分,炙)
上作二帖,煎取八分,入
竹沥二分,再煎沸,热饮,下龙荟丸二十丸。如嗽,三十丸。
上丹溪参、术、藕汁、
竹沥法也。
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是气虚。用参、 、蜜炙
黄柏、
荆芥、
地黄、
当归、韭汁、童便、姜汁,磨
郁金饮之,其血自消。
上参、 加
郁金、韭汁、童便,补中解郁也。
□
〔罗〕黄
鳖甲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食减多渴,咳嗽稠粘,时有脓血。
黄 (一两) 桑
白皮 半夏 黄芩 甘草(炙)
知母 赤芍药
紫菀(各五钱)
秦艽白
茯苓(焙) 生地
柴胡 地骨皮(各六钱六分)
肉桂 人参 桔梗(各三钱二分)
鳖甲(去裙,酥炙)
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食后煎服。
人参黄 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忡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
人参(一两)
秦艽 茯苓(各二两)
知母(二钱半) 桑
白皮(一两半)
桔梗(一两)
紫菀 柴胡(二两半) 黄 (三两半)
半夏(汤洗,一两半)
鳖甲(去裙,酥炙,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去渣服。
上参、 、
鳖甲例,补中有通也。
□
〔罗〕
人参蛤蚧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
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 茯苓 贝母
知母 桑
白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瓷器内盛,每日如茶点服,神效。
□
〔海〕
蛤蚧补肺劳虚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用
蛤蚧、
阿胶、生
犀角、
鹿角胶、
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渣,临卧,微温细细呷之。其渣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病患久虚,不喜水,当减水。
上
蛤蚧例,亦补中有通,久嗽不愈者宜之。
麦门冬汤治伤寒后伤肺,咳唾脓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
麦门冬(去心) 桑
白皮 生地(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次)
紫菀 桔梗(炒) 淡
竹茹 麻黄(去根节。各七钱五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
生姜二钱半,枣三枚,掰破同煎,去渣,食后温服。
□
〔罗〕
续断散治骨蒸劳热,传尸瘦病,潮热烦躁,喘嗽气急,身疼盗汗,兼治咳嗽唾脓血。
续断 紫菀 桔梗 青
竹茹 五味子(各三钱) 生地 桑
白皮(各五两)
甘草(炙,二两)
赤小豆(半升)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入
小麦五十粒,水煎去渣,日三服。
□
〔海〕
紫菀散治咳嗽唾血虚劳症,肺痿变痈。
紫菀 人参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上为粗末,
生姜水煎服。
上门冬、五味例,亦补中有通也。
□
〔《外》〕疗伤唾血方。用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绞汁饮之,主热渴。
□
〔丹〕治劳疗传尸,寒热交攻,久嗽咯血,日渐羸瘦,先服三拗汤与莲心散,万不失一。
三拗汤
麻黄(不去节)
甘草(生)
杏仁(不去皮尖)
上锉碎,姜枣煎服。
莲心散
当归 黄芩 甘草(炙)
枳壳(炒)
鳖甲(醋炙)
前胡 柴胡 防己 阿胶 莲肉(去心)南星(各一钱)
川芎(一两)
芫花(醋炒十分干黑)
上十三味, 咀,合和,独
芫花另包。每服二钱半,水一小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入
芫花一撮,煎八分,服无时。须吐有异物后,
芫花渐减,盖
芫花反
甘草,多之所以杀虫,少之所以去寒热,妙处在此。(方与《纂要》不同,宜考之。)
□
〔《本》〕治劳疗吐血损肺,及血妄行,神传膏。
用
剪草一斤,婺、台州皆有,惟婺州者可用,状如
茜草,又如
细辛,每用一斤,净洗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铁,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患五更起,面东坐,不得语,用匙挑药,如粥服,每服四两。良久,用稀
粟米饭压之。药冷服,粥饮亦不可太热,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一服愈。寻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两可也。
有一贵人其国封病瘵,其尊人常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药成。前一夕,病者梦人戒令,翌日勿乱服药,次日将服之,为屋上土坠器中,不可服。再合既成,又将服之,为猫覆器,又不得服。又再合未就,而是人卒矣。此药之异如是,若小小血妄行,一啜而愈,或云是陆农师夫人乡人艾孚先,尝亲说此事,渠后作《大观本草》,亦收入集中,但人未识,不肯信尔。
□
〔《外》〕疗咳逆,唾脓血,
鸡子汤。
鸡子(一个
甘草(炙,二分)
甘遂(一分)
大黄(二分)
黄芩(二分)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纳
鸡子搅令调,尽饮之良。忌
海藻、
菘菜。
□
〔子和〕HT 阳刘氏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劳嗽咯血,吐唾粘臭,近不可闻,秋冬少缓,春夏则甚,寒热往来,日晡发作,状如 疟,寝汗如水。累服麻
黄根、败蒲扇止汗,汗自若也。
又服宁神散、宁肺散止嗽,嗽自若也。戴人先以独圣散涌其痰,痰状如鸡黄,汗随涌出,昏愦三日不省,时时饮以凉水,精神稍开,饮食加进。又与
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服之,不数日愈。
□
〔丹〕台州林德方,年二十余岁,得嗽而咯血发热,肌体渐瘦,众医以补药调治数年,其症愈甚。予诊其六脉皆涩。予曰∶此好色而多怒,精血耗少,又因补塞药太多,荣卫不行,污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少,非补不可。惟倒仓二者俱备,但使之吐多于泻耳,兼灸肺俞五次而愈。
□
〔云〕鸡苏丸治虚热,昏愦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
鸡苏叶(半斤) 黄 (一两)
甘草 川芎(各半两)
防风(一两)
桔梗(半两)
荆芥(二两)
甘菊(三钱) 生地(半两) 脑子(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若肺损吐血,日渐乏力瘦弱,行步不得,喘嗽痰涎,或发寒热,小便赤涩,加
车前子二钱,用
桑枝锉炒香,煎汤嚼下。
脉浮大者作虚治,宜虚条下参 诸方主之。若浮大而上壅甚者。宜此鸡苏丸方。脉沉滑有力者作实治,宜实条诸方主之。
□
〔丹〕先痰嗽,后见红,多是痰积热,降痰火为急。痰涎带血出,此胃口热血蒸而出,重则山栀,轻则
蓝实。
荆芥能散喉管痰血。
咳血方
青黛 栝蒌实
诃子 海石 山栀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服。嗽甚,加
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
〔垣〕郑仲本年二十三岁,因心痛,服丹附等药,得上气病膈,两胁急迫,胀触不快,便时嗽咯出血,病形渐瘦,大便燥而难,脉弦数,夜间略热,食稍减,因与
灯笼草和节
麻黄细末,以
白术、
桔梗、
木通、
甘草汤调下,十余服,病减半。又与通圣散去
石膏为丸,以
桃仁汤下之。
□
〔《经》〕治咯血。
黄药子、汉
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
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
□
〔罗〕珠砂膏镇心安神解热,及肺损嗽血等疾。
苍术(二钱半)
朱砂(另研) 生犀
人参 玳瑁 甘草(炙)
珍珠(末。各一两)
牛黄 麝香 龙脑 南
硼砂 琥珀(另研)
羚羊角 安息香(醋煮,另研)
赤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各半两)
铁粉 苏合香油(和药亦得。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破
苏合香油剂诸药为小锭子,更以
金箔裹之。瓷器收贮。每服一皂子大,食后噙化。卫尉叶丞得效,并
阿胶丸相杂服。此药治血安神,更胜至宝丹。每两作五锭子。
肺热咳唾血,惟七伤散用
黄药子、
白药子最有效。方见血郁血污条。又脉浮数,忌灸,若误灸之,必唾血。仲景云∶脉浮热甚,反灸之,必咽燥唾血是也。
孙兆因博士王 患咽喉噎塞,胸膈不利,时发寒热,夜多盗汗,忽心胸塞闷,咳血三数日即止,晚后脉数,口干,涎唾稠粘,咳嗽一二声不透,肩背微痛,尝于关元、气海、中脘、三里等穴着艾,不详病得之肺虚,其状中客热症,皆因误灸服暖药所致。遂与《外台》第一广济
紫菀汤,为丸合服之,立效。(方未考。)
□
〔《千》〕
百部丸主诸咳不得气息唾血方。
百部根(二两)
升麻(半两) 桂心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干姜(各一两)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为度。忌生葱、
海藻、
菘菜。
□
〔《外》〕疗肺偏损胸中虚,肺偏痛、唾血气咳,款冬散。
款冬花 当归(各六分)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细辛 贝母(各四分)
干姜 生地(各八分)
白术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共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葱、生菜、桃、李、雀肉、
海藻、
菘菜、
猪肉、
芜荑。
按∶唾血咳血,属寒者少。今此二方,用姜附热剂,盖为肾足少阴脉是动病咳唾血者设也。
用者审之。
□
〔《脉》〕肺伤者,其人劳倦则咳唾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脉伤气壅所致。
经云∶肺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者,此病皆肺虚,咳唾血之症,治法并见气虚条。
治虚劳久嗽咯血。用
五倍子焙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茶一大口许调匀,食后米饮半盏调服。
□
〔《玄》〕肺经呕咳诸血,及痰中有血,初用生萝卜汁半盏,入盐少许,服之立效,如无生萝卜,用萝卜子一钱,苏叶一钱,同煎服。次用鸡苏散加
阿胶治之。(《本草》云∶萝卜大下气,气下则血亦下也。)
□
〔《经》〕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鲜桑
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
黄皮锉细,入
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下。此方神效。
□
〔《本》〕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满闷不食,
扁豆散。
扁豆 生姜(各半两)
枇杷叶(去毛)
半夏 人参 白术(各一分)
白茅根(三分)
上锉,水三升,煎一升,去渣,下
槟榔末一钱,和匀,分四服,不拘时候。
□
〔《千》〕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姜汁
杏仁(各二升) 糖 蜜(各一升) 猪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猪膏煎
杏仁色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又和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
每服如
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次增加。
上后二方
生姜多,肺虚及汗多亡阳与血下便者,忌用。
□
〔《素》〕少阴所谓咳唾则有血者,阳脉伤也。(脉解篇)
□
运气 咳唾血有二∶
一曰热伤肺。经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唾血。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咳唾血。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湿伤肾。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治以苦热是也。
□
〔丹〕治咯血。用白芨一两,
藕节半两,为细末,每一钱,汤调服,神效。或云芨下咽至血窍,则窍为芨末填而血止也。
□
〔《山》〕咯血。新棉灰半钱,酒调下。
针灸唾嗽血毒,取足少阴一经。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咳唾有血。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
〔东〕吐血内损∶地五会(三分,灸五壮) 鱼际(五分泻) 尺泽(一寸补)
□
〔《甲》〕唾血时寒热,泻鱼际,补尺泽。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地五会灸。胸胁胀满,咳逆上气呼吸及唾浊沫脓血,库房主之。
□
〔《外》〕治上气唾脓血,灸两乳下黑肉际,各一十壮。
□
〔仲〕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此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为肺痿,数实,为肺痈。
上肺痿唾脓血治法,散见本门诸方。若肺痿,但唾涎沫无脓血者,见咳嗽门。
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 肉不通。(经云∶急者多寒。全文见治虚实法。)
□
〔《素》〕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吐血。(王注云∶肺虚极则咯逆故唾血。脉要精微篇)
□
〔《脉》〕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手少阴筋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全文见筋 伏梁心之积,在脐上。)
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唾血。(全文见虚实法。)
□
〔罗〕肺痿辨 华严寺何上座,年未四十。四月间,因澡浴大汗出,还寺剃头伤风寒,头疼,四肢困倦,就市中撮取通圣散服之,又发汗。头疼少减,再日复作,又以前药发之,汗数次,四肢添劳重,喘促自汗恶风,咳而有血,懒于言语,饮食减少。求医治之,与药又多以
生姜为引。至六月间,精神愈困,饮食减少,形体羸瘦,或咳或唾,经血极多,请予治之,具说前由。诊其脉浮数七八至,按之无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为不救?予曰∶血之与汗,异名同类。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金匮要略》云∶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气已虚,又以辛药泻之,重虚其肺,不死何待。藏气法时论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盖不知《内经》之旨。仲景云∶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世人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习,惟明者居然能护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其僧不数日果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