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不痞满,自不能食也。
□
〔《经》〕治大人小儿不进乳食,和气去痰。用
人参四两,
半夏一两,姜汁浸一宿,曝干为末,面糊丸。食后
生姜汤下。
□
〔垣〕和中丸开胃进食。
干姜(一钱)
木瓜(一枚)
甘草(炙二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上为末,
蒸饼糊丸。食前白汤下三五十丸。
□
〔《本》〕七珍散开胃进食,补脾养气。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白
茯苓 粟米(微炒)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煎服。如故不思饮食,加
扁豆一两,名八珍散。此方温平不热,常服饮食自倍。
□
〔海〕六神汤治伤寒虚羸,不思饮食。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两)
枳壳(一方用
枳实。炒) 白
茯苓(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同
粳米合许煎,食前服。
□
〔罗〕钱氏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难任饮食。(异功散用
人参、白
茯苓、
白术、
甘草、
橘红、
木香各等分,姜、枣煎服。)
罗谦甫云∶脾胃弱而饮食难任者,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剂,宜钱氏异功散补之,自然能食。设或嗜食太过,伤脾而痞满呕逆,权用
枳实丸一服,慎勿多服。予尝治翁氏久疟,食少汗多。先用补剂加
黄连、
枳实,月余食反不进,汗亦不止。因悟谦甫此言,遂减去枳、连,纯用补剂;又令粥多于药而食进;又于原方内加
附子三分半,一服而愈。
□
〔垣〕宽中进食丸滋形气,喜饮食。
草蔻仁(五钱)
砂仁(一钱五分)
半夏曲(七钱)
麦芽(炒,一两)
枳实(炒,四钱)
神曲(炒,半两)
甘草(炙,一钱半)
干姜(一钱)
陈皮(三钱)
木香(五分)
白术 白
茯苓(各二钱)
猪苓 泽泻 人参 青皮(各一钱)
上为末,汤浸
蒸饼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和中丸治病久虚弱,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溏。常服和中理气,消痰进食,去湿浓肠胃。
浓朴(姜制,一两)
白术(一两半)
半夏(制,一两)
橘红(八钱)
槟榔(四钱)
枳实(麸炒,三钱)
木香(二钱半)
甘草(炙,三钱半)
上为末,
生姜汁浸
蒸饼丸。每服五六十丸,食远白汤下。
木香枳术丸、
木香干姜枳术丸能开胃进食。(二方并见内伤饮食门。)
交泰丸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胀。除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
知母(四钱,一半生,一半酒炒,春夏用,秋冬减去)
柴胡(一钱半) 浓朴(去皮,炒,三钱。秋冬加七钱)
人参(一钱)
黄连(六钱,秋冬减一钱半) 苦楝(酒煮,三钱)
肉桂(去皮,一钱) 白
茯苓(三钱) 皂角(去皮弦,煨,六钱)
紫菀(去苗,六钱) 小椒(炒,去汗、并闭目者,一钱半)
白术(二钱)
川乌头(四钱半)
干姜(炮,三钱)
巴豆霜(半两)
吴茱萸(汤洗,半两)
砂仁(三钱)
上除
巴豆霜另研入,余俱为细末,蜜丸。每服三四十丸,温水下,量虚实加减。
□
〔河〕
人参半夏丸 下痰进食。(方见咳嗽门。)
□
〔丹〕治一男子,因服热药多,又性急,形瘦多倦,食少。此时四月,后与此方,分作十四帖,食后煎热,下
大补丸十五粒。
白术(一两半) 炒曲(一两)
陈皮(七钱)
黄芩(六钱)
人参 知母(炒)
麦门冬 木通(各半两) 生
甘草 炙
甘草(各一钱)
又治劳苦不思饮食。
白术(三钱)
滑石 白
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下保和丸三十丸。
治香港脚瘦倦,不思饮食。
白术(二两)
苍术 陈皮 黄连 黄柏 半夏(各半两) 扁柏(七钱半)
香附(一两)
白芍药(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
忧抑伤脾,不思饮食。
黄连(炒) 芍药(酒炒)
香附 青六散末(方见滞下。即六一散加
红曲二两)
上姜汁浸,炊饼为丸。
湿痰气滞,不思谷食,三补丸加
苍术,倍
香附。
□
〔《本》〕治脾气久虚,不进饮食,停饮胁痛,曲术丸。
神曲(炒,十两)
白术(五两)
干姜 官桂(各二两)
吴茱萸 川椒(各三两)
上为末,薄糊丸。每服三五十丸,食前姜汤下。有饮加
白术二两。此方自试有效。
二神丸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
破故纸(炒,四两) 肉
豆蔻(生,二两)
上为末。用肥枣四十九个,
生姜四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末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盐汤下。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效,予授此方服之,顿能进食。此病不可全作脾气治,盖肾气怯弱,真元衰削,是以不能消化饮食。譬之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黄鲁直尝记∶服
菟丝子淘净,酒浸曝干,日挑数匙,以酒下之。
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亦知此理也。
□
〔《摘》〕胃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食亦不化∶三里、三阴交
□
〔东〕三焦停水,气攻不食,身黄微热,胃中有寒故也∶维道、中封、胃俞、肾俞。
□
〔《撮》〕三焦邪热,不嗜饮食∶关元(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灸。)
□
〔东〕全不思食∶然谷(出血立饥。)
脉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阳脉滑而紧,滑则胃气实,紧则脾气伤,得食不消者,此脾不和也。(枳术丸之类治之。)
□
〔仲〕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达。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头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吞酸;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为遗溲。(异功散之类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