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哕,胃寒所生,
橘皮干姜汤、
羌活附子散、
半夏生姜汤、退阴散主之。若服药不瘥者,灸乳直下一指许三壮,若妇人则屈乳头下尽处是穴。亦有阳症者,小
柴胡汤、
橘皮竹茹汤。(方见杂病哕。)
橘皮干姜汤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各三两)
人参(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日三。
羌活附子散(方见杂病哕。)
半夏生姜汤 治哕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二两,切)
上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
〔海〕伤寒咳逆脉散死,仲景之言不虚伪。大抵原因失下生,咳逆喉中阴不内。便软惟宜用泻心,便硬尤宜大承气。二药神任务者谁,东垣洁古为良剂。
□
〔洁〕咳逆者,火热奔急上行,而肺阴不内,何其当哉?故便秘者,宜大承气下之;便软者,泻心汤主之。
□
〔海〕少阴咳逆者,此失下也,阴消将尽,阳逆上行,使阴不内也。然阴既尽,阳亦将尽也。吸入肾与肝,阳逆上行,阴入不内,故为阳极。脉微将尽者,不宜下,宜服泻心汤,养阴退阳而已。如不用泻心汤,凉膈散去硝黄,清肺散亦可。若脉左浮右沉实,非表也,里极则反出于表也。何以然?咳逆舌强,右脉实者,知少阴里也。饮水过多,心下痞而渴逆者,五苓散主之,别无恶候是也。恶候生,或兼以舌挛,语言不正,而反昏冒与咽痛者,少阴也,速下之,宜大承气汤也。何以脉浮为表?浮之实大,沉之损小,是为表也;浮之实大,沉之亦然,即非表也,邪入已深矣。内热当沉反浮,阳极复之表也。阴症者,内已伏阴,阴气太甚,肾水擅权,肝气不生,胃火已病,丁火又消,所以游行相火,寒邪迫而萃集于胸中,亦欲尽也,故令人发热,大渴引饮,欲去盖覆,病患独觉热,他人按执之,身体肌肉骨髓血脉俱寒,此火即无根之火也,宜用
丁香、
干姜之类,热药温胃,其火自下。
匀气散
川乌头(大者三个,炮裂,去皮脐)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黑豆二十一粒,砂糖同泡汤调,乘热细细饮之。
□
〔《本》〕治阴毒呃逆方
川乌头
干姜 附子(以上俱炮)
肉桂 芍药
半夏 炙
甘草 吴茱萸 陈皮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
生姜三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肉
豆蔻汤 治伤寒汗后,呃逆噫气。
肉
豆蔻(一个)
石莲肉(炒)
茴香(各一两)
人参 丁香(各半两)
枇杷叶(五片,拭去毛炙)
上锉细,用水四盏,
生姜十片,煎二盏,去渣,空心温服,分二服。
良姜汤
橘皮 良姜
桂枝 当归(各一两)
麻黄(半两)
杏仁(二十个)
甘草(半两)
槟榔(三个,另为末)
上 咀,用水四盏,姜十片,枣三枚,同煎至二盏,去渣,下
槟榔末再煎三沸,通口服一盏。未已,再服,庞老云;伤寒呃逆不止,是阴阳气升降欲作汗,升之不下,故胃气上逆,为呃逆无休止,宜服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