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曰:伤寒系属大证,治法多端,最难分辨。冬月为正伤寒,四时为感冒。人有虚实,中有浅深。风伤气分,寒伤血分;伤风有汗,伤寒无汗。气虚宜扶阳出表,血虚宜养阴出表。守定六经,无论合病,并病,见病立方,对证用药,随手可愈。
太阳经证,脉浮紧,头痛项强,腰脊背痛,发热恶寒。有汗为风伤卫,法主
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无汗为寒伤营,法主
麻黄汤,以发营分之寒,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风寒二方,气虚加参、术;血虚加归、地;阳虚加姜、附。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为风寒两伤营卫,法主
大青龙汤,营卫互治,风寒并驱,
麻黄、
桂枝、
杏仁、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有汗,去
麻黄;不烦躁,去
石膏。
太阳腑证,口渴溺闭,有蓄尿、蓄热、蓄血、癃闭四证。蓄尿,五苓散:焦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蓄热,去桂,加
滑石;蓄血,加生地、归尾、
红花,
小蓟、万年霜;癃闭,则月窄胀异常,愈下利,胀愈加,法主
白蔻宣畅胸膈,
砂仁、
半夏醒脾开胃,
肉桂化气,
桔梗开提,
生姜升散,如壶盖吃紧,揭起则出之意,使上焦得通,中枢得运,而后膀胱之气一转运而尿自出也。
阳明经证,脉浮洪,前额眼眶胀痛,鼻筑流清涕,口干不眠,发热不恶寒,法主
葛根汤,以解阳明之表:
葛根、
升麻、
白芍、
甘草。或柴葛解肌汤: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赤芍、
黄芩、
石膏、
桔梗、
甘草、姜、枣。无太阳证,去
羌活;无少阳证,去
柴胡;无汗恶寒,去
黄芩,加
麻黄;下利,减
石膏;呕吐,加
半夏。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欲饮冷,热邪渐入阳明之里,法主白虎汤以撤其热,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阳明腑证,便闭谵语,口臭气粗,身轻恶热,热邪已归阳明之腑,法主小承气汤,微荡其实,略开其闭,
大黄、
枳实、
厚朴。胃实腹满,微发谵语,法主调胃承气汤,以荡其实而去其满,
大黄、
芒硝、
甘草。舌胎干燥,喷热如火,痞满、坚实,狂谵无伦,法主大承气汤,急驱其阳,以求其阴,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少阳经证,脉浮弦,头痛在侧,耳聋胁痛,寒热往来,法主小
柴胡汤,以解少阳之表,
柴胡、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如先寒后热,为阳不足,加
桂枝、
干姜;先热后寒,为阴不足,加
当归白芍。
少阳腑证,口苦、目眩、咽干,法主
黄芩,以泻少阳里热,兼阳明发热。口渴,清凉饮:生地、
白芍、
黄芩、
柴胡、花粉、
石膏、
石斛、
知母、
甘草。痞满,去生地,加
枳实。
太阴寒证,脉沉迟,吐食,腹满时痛,自利不渴,法主理中汤:
人参、焦术、
炮姜、炙草,加
半夏、
砂仁。腹满,去术,加
附子。或理脾涤饮:
黄芪、焦术、
半夏、
砂仁、
白蔻、
炮姜。
太阴热证,脉沉实、咽干、腹满痛、便结、燥渴,法主
桂枝大黄汤:
桂枝、
赤芍、
大黄、
枳实、
槟榔、
柴胡、
甘草、
生姜。或大承气汤。
少阴寒证,脉沉细,背寒踡卧、咽痛、腹痛、肢冷、下利,法主
附子汤:
附子、
人参、焦术、
茯苓、
白芍。或
附子温经汤:
黄芪、焦术、
半夏、
砂仁、
炮姜、故纸、
益智、倍
附子。
少阴热证,脉沉数,心烦口燥,咽干咽痛,燥渴便结,法主六一顺气汤:
枳实、
厚朴、
芒硝、
大黄、
柴胡、
黄芩、
白芍、
甘草。或大小承气汤。
厥阴寒证,脉沉细,肌冷甲青,舌短胎滑,小腹满痛,法主六味回阳饮:
人参、
附子、熟地、
当归、
炮姜、炙草。或舒氏方:
黄芪、焦术、
半夏、
砂仁、
炮姜、
附子、吴萸、
花椒。
厥阴热证,脉沉弦,舌卷囊缩,烦躁厥逆,消渴便硬,法主六一顺气汤或大承气汤。
凡病不外六经,以六经之法,合而治之,无不立应。一经见证,即用一经之法,经证腑证兼见,即当表里两解。若太阳与阳明合病,
桂枝汤中加
葛根,阳明与少阳合病,
葛根汤中加
柴胡。如三阳并病,羌、葛、柴并用。三阳与三阴表里同病,是为两感,表里皆热,九味
羌活汤去
苍术,加柴、葛、硝、黄。表里皆寒,大温中饮,加
附子。凡治诸病,总以正病为主,兼证为佐,引经为使,乃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