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己寒丸∶
治大寒积冷,脏腑虚〔寒〕,心腹疼痛,胸胁胀满,泄泻肠鸣,下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胜,神昏脉短,四肢怠惰,并宜服之。
干姜 良姜(各六两) 桂
荜茇(各四两)
上〔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米饮汤下,食前服。
四逆汤∶
治阴证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作,小便涩;或利,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厥冷;或〔病〕内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并宜服之。〔此药助阳救衰〕
甘草(炙六钱)
干姜(半两) 熟
附子(一枚去皮)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泻利,转筋霍乱,体冷微汗,手足厥冷,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吐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 附子(各二两炮去皮脐)
上〔五味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拍破,煎至七分,稍热,空心食前服之。
胡椒理中丸∶
治脾胃虚寒,气不通宣,咳嗽喘急,逆气虚痞,胸膈噎闷,腹胀满痛,迫塞短气,不能饮食,呕吐痰水不止。
胡椒 荜茇 干姜(炮)
款冬花 甘草 陈皮 良姜
细辛(去苗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酒下,不拘时,日进三服。
理中丸∶
治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虚痞,腹疼痛,胸胁逆冷,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及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白术 干姜(炮)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沸汤下。为粗末,理中汤也,味数相同。
铁刷汤∶
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饮食不下,并宜服之。
半夏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
上 咀,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去渣,分三服,相继不拘时。大吐不止,加
附子三钱,
生姜半两。
桂附丸∶
治风邪冷气,入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则经久不瘥。
川乌头(三两炮去皮脐)
附子(三两)
干姜(二两炮)
赤石脂(二两) 桂(二两)蜀椒(去目微炒)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觉至痛处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后,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尽一剂,终身不发。
姜附汤∶
治五脏中寒,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干姜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挟风不仁,加
防风半两;兼湿肿满,加
白术半两;筋脉挛急,加
木瓜半两;肢节疼,加桂心半两。
加减白通汤∶
治形寒饮冷,大便自利,完谷不化,腹脐冷痛,足胫寒逆。〔《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辛热;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以苦发之。以
附子大辛热,助阳退阴,温经散寒,故以为君。
干姜、官桂,辛甘大热,亦除寒湿;
白术、
半夏苦辛,温胃燥脾湿,故为臣。
草豆蔻、炙
甘草、
人参,甘辛大温,温中益气;
生姜辛大温,能除湿之邪;
葱白辛温,以通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故大作汤剂投之,不数服而(止)痛减,足胫渐温,调饮食数〔次〕平〔复〕。
附子(一两去皮脐)
干姜(一两炮) 官桂(五钱)
白术(五钱)
草豆蔻(煨)
甘草 人参 半夏(炮各五钱)
上 咀,每两,水二盏半,
生姜五片,葱五茎,煎至一盏二分,去滓,空心服。
二姜丸∶
治痼冷。
良姜
干姜(炮各三两)
上〔二味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下。
术附汤∶
治沉寒痼冷。
黑
附子(炮一两)
白术(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拍破,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