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曰∶胃风为病,初饮食讫,乘风凉而致,其证饮食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多汗,膈塞不通,脉右关弦而缓带浮,胃风汤主之。
胃风汤(机要)
人参 茯苓 川芎 川归 桂心
白术 白芍药(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八钱,入
粟米一小撮,煎服。如腹痛,加
木香五分。
□
(丹溪活套)
凡中风证,悉以二陈汤加姜汁、
竹沥为主。风痰盛、声如拽锯者,加南星、
枳壳、皂角、
防风、栝蒌仁。如血虚者,加
川芎、川归、
白芍药、生
地黄。有瘀血,加
桃仁、
红花。如气虚,加
人参、
白术、黄 。自汗者,以黄 为君,少用
茯苓、
半夏,或佐以
附子。如风邪盛、自汗身体痛者,加
防风、
羌活、薄桂。头目不利或头痛如破,加
川芎、
白芷、
荆芥穗、
细辛、
蔓荆子。顶痛者,去
川芎,加 本,或加酒炒片芩。如无汗,身体痛,脉浮缓有力,或浮紧,或浮弦,皆风寒在表之证,本方加
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苍术、
秦艽之类,或只用小续命汤倍
麻黄以表之。如大便秘结不行,四物三化汤以微利之,三、五日一去可也。心血亏欠,致心神恍惚,本方加
黄连、
远志、
石菖蒲。或心动摇惊悸者,更加
酸枣仁、
茯神、
侧柏叶、
竹茹,连前共作一剂,煎服。凡中风小便不利者,不可利小便,热退自能利也。凡中风年老虚弱者,不可吐。气虚卒倒者,不可吐。肥人中风,口 ,手足麻木,不分左右皆属痰,用贝母、栝蒌子、南星、
半夏、
陈皮、
白术、
黄连、
黄芩、
黄柏、
羌活、
防风、
荆芥、葳灵仙、薄桂、
甘草、
天花粉。因痰者,加
附子、
竹沥、姜汁,入酒一匙,行经行火。瘦人中风,属阴虚火热,四物汤加
牛膝、
黄芩、
黄柏。有痰加
痰药,入
竹沥、姜汁服。遗尿者,属气虚,以参 大剂补之。右瘫者,酒芩、酒柏、酒连、
防风各五钱,
半夏一两,
羌活五钱,
人参、
苍术各一两,川归、
川芎各五钱,
麻黄三钱,
甘草五钱,南星一两,
附子三片,丸如弹子大,酒化下。肥人忧思气郁,右手瘫,口渴,补中益气汤。有痰,加
半夏、
竹沥、姜汁。中风证,口眼歪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半身不遂,或全体不能举动,因元气虚弱,兼酒色之过,而更挟外邪,用
人参、
防风、
麻黄、
羌活、
升麻、
桔梗、
石膏、
黄芩、
荆芥、
天麻、南星、
薄荷、
葛根、芍药、
杏仁、
川芎、川归、
白术、
细辛、皂角等分,加姜煎,更入
竹沥半杯服,外以艾灸治风穴道,微汗而愈。
或有因寒而中,宜姜附汤,每服三钱。挟痰挟气攻刺,加芍药五分。手足不仁,加
防风。挟湿,加
白术。筋脉牵急,加
木瓜。肢节痛不可忍,加薄桂一钱,加姜枣,水煎服之。
□
(祖传方)
蠲风饮子 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麻痹不仁等证。
防风(去芦)
杜仲(去粗皮,姜汁炒)
羌活 白芷 川归(去芦头,酒浸洗)
川芎 生
地黄(酒浸洗)
白芍药
川牛膝(去芦,酒洗)
秦艽(去芦)
何首乌 萆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
白术 木通(去皮) 大枫子肉 葳灵仙
血藤(即
过山龙也)
防己 丁公藤(各一两)
荆芥穗
海桐皮(去粗皮) 五茄皮
天南星(煨制)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去白)
赤茯苓(去皮)
桑寄生 天麻 僵蚕(炒) 钓
钩藤(各五钱) 薄桂(去粗皮)
草乌头(去皮尖)
甘草节
川乌(去皮脐,炮)
猪牙皂角(各二钱半)
两头尖 阴地蕨(一名地茶)
大蓟小蓟 理
省藤 桑络藤(各一两五钱)
生姜(一两另研细)
上各切细,用无灰好酒二斗五升,以瓷罐一个盛酒浸药,以皮纸十数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每日清晨、午前、午后、临卧各服一大白盏,忌鸡猪鱼羊驴马飞禽虾蟹等肉味,及煎 油腻水果生冷
荞麦热面一切动气发风之物,其效如神,万举万全之药也。
如神救苦散 治瘫痪,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
御米壳(蜜炒,一钱)
陈皮(五钱)
壁虎(炙黄,即 蜓也)
乳香 没药 甘草(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服。
□
(医案)
予长嫂何氏,年五十七,身肥白,春初得中风,暴仆不省人事,身僵直,口噤不语,喉如拽锯,水饮不能入,六脉浮大弦滑,右甚于左。以
藜芦末一钱,加
麝香少许,灌入鼻窍,吐痰一升许,始知人事,身体略能举动。急煎小续命汤倍
麻黄,连进二服,复以衣被,得汗,渐苏省,能转侧,但右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后以二陈汤加芎、归、芍药、
防风、
羌活等药,合
竹沥、姜汁,日进二、三服。若三、四日大便不去,则不能言语,即以东垣导滞丸或润肠丸微利之,则语言复正。如此调理,至六十四岁,得他病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