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阴肿之证小儿生,久坐阴湿寒气凝,或因怒叫气结闭,寒热虚实择可行。
【注】此证即古名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寒气所凝而成;间或有因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而成者,俱宜用
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宜
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宜
橘核煎汤,调匀气散服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宜白牵牛散主之。若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宜导赤汤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
车前子煎汤调服。
外治法,但敷立消散,甚效。
方剂:
桃仁丸
组成:
桃仁(去皮、尖,炒微黄,七钱五分)
白
蒺藜(微炒,去刺)桂心丹皮(各五钱)
黑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方歌】
桃仁丸逐阴肿疾,怒气闭结或湿袭,
蒺藜牵牛桂丹皮,研末蜜丸如黍粒。
又方:
乌梅散
组成:
乌梅肉
甘草(半生,半炙)
元胡索(各五钱)
钩藤钩
乳香没药(各二钱五分)
共捣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服。
【方歌】
乌梅散用
乳香没,
钩藤甘草元胡索,阴囊肿兼腹中疼,煎服必先研粗末。
又方:匀气散
组成:
桔梗(炒,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茴香(炒)缩
砂仁(炒,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
姜炭(二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滚水调下。
【方歌】匀气散因外寒侵,阴囊肿痛汗淋淋,
桔梗陈皮甘草炙,
茴香姜炭缩
砂仁。
又方:白牵牛散
组成:白牵牛(半生,半熟)
甘草(炙)
橘红白术(土炒)
桑
白皮木通(各一钱)
水煎服。
【方歌】白牵牛散草
橘红,
白术桑
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壅。
又方:五苓散
组成:
白术(土炒)
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猪苓泽泻(各一钱)
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五苓
白术桂心加,
赤茯苓除心火邪,
猪苓泽泻能分利,调和脏腑效堪夸。
又方:立消散
组成:
赤小豆风化硝赤芍枳壳(麸炒)
商陆(俱不宜见火,晒干,共研为末,各五钱)
用侧枯叶煎汤,候冷调敷肿处。
【方歌】立消阴囊肿痛注,因受风寒湿热毒,
赤小豆与
风化硝,芍枳同研加
商陆。
又方:导赤汤(见口部口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