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芍药
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
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二、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解】
李□曰:心下有水,
麻黄、
桂枝发汗以泄水于外,
半夏、
干姜、
细辛温中以散水于内,芍药、
五味子收逆气以平肝,
甘草益脾土以制水,加
石膏以去烦躁,兼能解肌出汗也。
□
咳而脉浮者,
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
泽漆汤主之。
【注】
咳,谓咳而不上气也。脉浮者,风寒病外也。主之
厚朴麻黄汤者,以散外邪为主也。
脉沉者,痰饮病里也。主之
泽漆汤,以逐内饮为主也。
【集解】
尤怡曰:此不详见证,而但以脉之浮沉为辨;而异其治。按:
厚朴麻黄汤与
小青龙加
石膏汤大同,则散邪蠲饮之力居多,而
厚朴辛温亦能助表,
小麦甘平,五味敛安正气者也。
泽漆汤以
泽漆为主,而以
白前、
黄芩、
半夏佐之,则下趋之力较猛,虽
生姜、
桂枝之辛,亦祗为下气降逆之用而已,不能发表也。仲景之意,盖以咳皆肺邪,而脉浮者,气多居表,故驱之使从外出为易;脉沉者气多居里,故驱之使从下出为易,亦因势利导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