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病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服已,更啜稀粥一盏,以助药力。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
桂枝汤主之。名曰
桂枝汤者,君以
桂枝也。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
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
生姜之辛,佐
桂枝以解肌表。且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需,姜,枣之相得,藉
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稍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又妙在温服令一时许,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皆得而主之。其它但见一,二证即是,不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也。若汗不出
麻黄证也,脉浮紧者
麻黄脉也,固不可与
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当用
麻黄发汗,如汗解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痢止而身痛不休者,皆用此以解外。何也?盖此时表虽不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
麻黄而主治当属
桂枝矣。粗工妄谓
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发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
生姜加
人参,名
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营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
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
黄耆,名
黄耆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