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用此发汗。虽有是证,若脉浮而弱,汗自出,或尺中脉微与迟者,俱不可用。风,寒,湿成痹,肺经壅塞,昏乱不语,冷风哮吼最宜。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六十枚,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
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温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一服汗出,停后服。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紧数无汗者,皆表实也,宜
麻黄汤主之。名曰
麻黄汤者,君以
麻黄也。
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
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其能在固表。证属有余,故主以
麻黄必胜之算也。
监以
桂枝制节之妙也。
杏仁之苦温佐
麻黄,逐邪而降逆。
甘草之甘平,佐
桂枝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行气于元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必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须啜粥而藉汗于谷也。其不用姜,枣者,以
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
麻黄之迅升,
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
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升矣。然则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用之若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汗后不解,盒饭以
桂枝代之。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
庸工不知其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不峻也。世谓
麻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合
桂枝汤,名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连未尽之寒热。去
杏仁加
石膏合
桂枝汤,名
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之寒热。若阳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以散太阴肺之邪。若阴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
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散少阴肾家之寒。『金匮要略』以此方去
桂枝,『千金方』以此方
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用以治邪在太阴,猝中暴厥,口噤气绝,下咽奏效。而皆不温覆取汗。是知
麻黄汤之峻与不峻,而温覆与不温覆。此仲景用方之心法,岂常人所能得而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