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伤寒余热往来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使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余热往来者,是邪气与正气交争,正气胜则邪气却散,故寒热俱歇。若邪气未尽者,时干于正气,正气为邪气所干,则壅否还热,故余热往来不已。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已得下后,热不除者,余势未尽,故其状肉常温温赤热也。
《圣惠》∶夫小儿伤寒,若四、五日后热即入里,即宜下之。下之得利后,热犹不除者,是余热未尽故也。
汉东王先生云∶小儿发热,日中可,夜而热甚,天明后凉,谓之伤寒余热未解矣。
《圣惠》治小儿伤寒二、三日,已服药,得汗后余热未除,宜服逐毒瓦斯葳蕤散方
葳蕤 川
大黄(锉微,炒) 川
升麻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 大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汗利以后,余热不除,口干心烦,不欲乳食。黄 散方
黄
知母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各一分)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得汗利后,余热不除,心神烦躁,夜卧不安。
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大青 川
升麻 赤茯苓 人参(去芦头)
地骨皮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汗利以后,余热不解,身体疼痛,心神虚烦,不思乳食。
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 川
升麻 柴胡(去苗)
前胡(各半两,去芦头) 元参
犀角屑 子芩
葛根 赤芍药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
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后,余热不除,心神不安。宜服
茯神丸方
茯神 麦门冬(去心,焙)
铁粉 朱砂(并细研。各半两)
犀角屑
栀子仁 白藓皮 川
升麻 元参
车前子(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与
铁粉、
朱砂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
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后,余热不除,四肢不利。宜用此汤浴方
川
大黄 甘草 防风(去芦头)
丹参 白术(各半两)
雷丸(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用一两,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半,去滓。看冷热,于密室中浴儿,后宜避风,隔日再用。(《婴孺方》先用猪脂和此药摩儿头至足,令遍身;又取三指撮,白水在内和三升,煮三沸,浴儿,谓之摩膏方。)
太医局白虎汤 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胃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痢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生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石膏(洗,二十五斤)
知母(一百五十两)
甘草(烟,七十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半,入
粳米三十余粒,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或加
人参少许同煎亦得。食后服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治伤寒,本当取仲景白虎汤,方证牵引。缘此方叙出邪毒不解,热结在里,故再收之。)
《婴孺》治伤寒。除热粉散
雷丸(三两)
牡蛎 桂心(各一两)
上为粉,以粉儿身上。
张涣清凉汤方 解伤寒邪热余毒。
当归 大黄 生
地黄(各一两) 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八分,入
竹叶、
薄荷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黄 散方 治小儿伤寒,汗利以后,余热不除,口干心烦,不欲乳食。
黄
知母 茯苓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麦门冬(半两,去心)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