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实泻并积痢附)
茅先生小儿有积泻候∶面带青黄,眼微黄,上渴,肚膨呕逆,遍身潮热,通下臭秽,此候多因食物过度,伤着脾胃。
所治者,先用青金丹与取下积,(方见积聚门中。)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另一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香连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相夹调理即愈。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冷泻有积歌∶
积伤冷泻有多般,方脉唯须仔细看,四体平和无有热,泻终不定为脾间,求医最好休言止,止住之时怕转难,取积为先方顺气,调和迤逦却求安。
此病冷食在脾,浑身温和无事。若只泻时,用皂角膏取调胃散补之(二方并见积热门中。)
茅先生小儿痢积褊银丸方。
轻粉(研)
粉霜 画粉
白丁香(以上各二钱)
上件一时研,滴
鸡子清为丸饼子○此大。一岁一饼,二岁一饼半,三岁二饼以上。随大小加用。仍先用灰火炮,令饼子黄赤色。饭饮灌下,半夜服之。
《婴孺》治小儿发热,腹内不调,时下利,不消化,颜色渐渐黄方。
浓朴(炙)
黄连(各三分)
人参 龙骨(各四分)
上切,以水一升八合,煮一升二合。分温,渐渐至夜服尽。乳母忌油腻、果子、生冷。
《婴孺》治八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
大黄(十三分)
柴胡(九分)
升麻 黄芩(各十分)
枳实(六分)
竹叶(切,一升半) 芍药
栀子仁(各八分)
细辛(二分)
知母(十二分)
生姜(三分)
上以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儿为三服。十四、五加
柴胡二分、
枳实一分、
黄芩一分、芍药二分、
栀子仁二分,除
细辛加
杏仁八分,亦为三服,取二升。
《婴孺》治百日儿结实痰多,自下,
大黄汤方
大黄(四分)
升麻(二分) 芍药(三分)
竹叶(切,五合)
甘草(一分)
细辛(半分)
杏仁(二十个,麸炒,去皮尖)
上切,以水二升,煮六合,为三服。如儿末百日,用药量多少。
《婴孺》治百余日儿结实加壮热,挟实自下汤方。
枳壳 白藓皮(各二分)
大黄(五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一分半)
竹叶(切,五合)
栀子仁芍药
寒水石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以水二升七合,煮取六合半,为三服。
《婴孺》治四、五岁儿痰结实,自下,
竹叶汤方
竹叶(切,一升)
大黄(十三分)
柴胡 栀子仁 芍药(各七分)
升麻 黄芩 知母(各八分)
细辛(一分半)
枳壳(五分)
杏仁(六分,去皮炒)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四岁为四服;五、六岁为三服;八、九岁量加之。
《婴孺》治八、九岁至十岁儿痰热结实,不能食自下汤方。
大黄 柴胡(各十二分)
升麻 黄芩 细辛(各十分)
枳壳(六分)
竹叶(切,一升) 芍药
栀子仁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知母(三分)
上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为三服。
《婴孺》治小儿十二三、十四五结热痰多,壮热,食进少,结实者自下,
大黄散方
大黄(十二分)
柴胡 枳壳 升麻 芍药
栀子仁(各十分)
竹叶(一升)
生姜(三分)
知母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为四服。十四、五为三服,儿小量之。
《婴孺》治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
大黄汤方
大黄 柴胡 甘草(炙)
生姜(各十二分)
升麻 知母 黄芩(各七分)
大青(五钱)
石膏(十分) 芍药
枳实(炙。各六分)
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三合,为四服,量大小与之服。
《婴孺》治小儿实不尽下,或黄或青方。
大黄(三分)
细辛(二分半)
甘草(一分)
黄芩(一分半)
上以水二升,煮七合半,为二服。
《吉氏家传》治积痢
当归散方
当归 龙骨 甘草(炙)
石榴皮 黄柏皮(各一钱)
诃子(二个,炮,去核)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积痢芍药散方
芍药
枳壳(去白,炒)
甘草 地榆(洗。各一钱)
黄柏(半两,去粗皮)
川乌头(一个,炮)
上焙干为末。每服半钱,用
白梅汤下。
《吉氏家传》治风积、伤积,累用药取不下者,腹胀泻痢频并,及诸积,
乳香丸方
乳香 没药 砂(各一块,如皂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
大枣一枚,湿纸裹重封,灰火煨熟取出,去纸,与枣子支乳钵内,研为膏。若不通丸,入少许飞罗面,丸如
绿豆大。每服七丸,周岁三丸,三岁以上五丸,五更淡姜汤下,取下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