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咯不易,湿多易出风掉眩,膈满呕吐为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漉漉声水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注〗饮则清稀,故为阴盛。痰则稠浊,故为阳盛。稠浊,是热痰属心也。沫清,是寒痰属肾也。少而粘连咯不易出,是燥痰属肺也。多而易出,是湿痰属脾也。搐搦眩晕,是风痰属肝也。膈上痰满,呕吐痰涎,此饮留于膈间,名曰伏饮也。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也。饮流四肢,身体重痛,此饮留行于体,名曰溢饮也。咳嗽引胁疼痛,此饮留于胁下,名曰悬饮也,素盛今瘦,漉漉有声,水走肠间,此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也。凡饮留于胸肺,则喘满短气而渴。
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二陈汤 燥痰汤
诸痰橘半
茯苓草,惟有燥者不相当,风加南星
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合四七郁
香附,虚入参术湿入苍;燥芩旋海
天冬橘,风消枳桔贝蒌霜。
〖注〗诸痰谓一切痰,皆宜二陈汤治之。即
橘红、
半夏、
茯苓、
甘草也。因有苓、半、性过渗燥,故与燥痰不相当也。根据本方风痰加南星、
白附子,热痰加
黄芩、
黄连,寒痰加
干姜、
肉桂,气痰加浓朴、苏叶即是合四七汤也,因郁生痰加
香附,气虚有痰加
人参、
白术即六君子汤也,湿痰加
苍术。燥痰宜用燥痰汤,即枯
黄芩、
旋复花、海石,
天冬、
橘红、风化
芒硝、
枳壳、
桔梗、贝母、栝蒌霜也。
茯苓指迷丸
茯苓风消
枳壳半,痰饮平剂指迷丸,寒实
瓜蒂透罗治,热实大陷小胃丹。
〖注〗指迷丸,治一切痰饮平和之剂,即
茯苓、风化
芒硝、
枳壳、
半夏也。痰饮寒实者,用
瓜蒂散吐之,或用透罗丹下之。热实者,在膈上用大陷胸汤,丸,在三焦用小胃丹攻之。
半夏茯苓汤加
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
流饮控涎苓桂治,伏饮神佑半苓丁,支饮
葶苈悬十枣,溢饮越术
小青龙。
〖注〗留饮者,谓一切饮留于上下、内外也。实者用控涎丹攻之,虚者用苓桂术甘汤温之。伏饮实者用神佑丸,虚者用
半夏三钱、
茯苓二钱、
丁香一钱、
生姜三钱,煎服治之,即
半夏茯苓汤加
丁香也。支饮用
葶苈大枣汤,悬饮用十枣汤治之。溢饮有热者用越婢加术汤,即
麻黄、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加
苍术也。有寒者用
小青龙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