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邪客厥阴之络。则卒疝。厥阴之阴盛。脉胀不通。为 癃疝。肝所生病为狐疝。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疝。心痛引少腹。上下无定。溲便难者。取厥阴。
金匮云。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寒疝绕脐痛。其脉阳弦阴紧。阳弦。故卫气不行而恶寒。阴紧。故胃中寒盛不杀谷。今寒入营中。与卫相搏。则绕脐腹痛。自汗出。手足厥冷。阳微阴盛。其候危矣。故用乌头之温。合蜜之甘入。胃以建其中。而缓其痛。使营中之阳旺。则卫中之邪自不能留。亦不使虚寒自下上之微旨也。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寒积迫于厥阴冲脉。故用
当归以通冲脉之急。
生姜以散中外之寒。
羊肉以补精血之虚也。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
桂枝汤主之。
腹中痛。乃少阴与任脉寒证。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营卫之气亦不调矣。灸刺诸药不效者。
邪不在经而在肾与任脉也。故用乌头蜜煎以温少阴任脉之经。合
桂枝以调营卫之气。方后有云。知者如醉状。营卫得温而气行也。得吐者为中病。阳气内复。则阴邪无容息之地而上出矣。
巢氏所叙厥疝症疝。寒疝气疝。盘疝 疝野狼疝。戴人又立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疝之名各七。然皆谬立多名。殊非切要。大抵疝之为证。受热则缓纵不收。受寒则牵引作痛。受湿则肿胀累垂。虚者亦然。三者之间。分其孰多孰少。而为施治。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往往有左丸偏胀而移于右丸者。亦有右丸偏胀而移于左丸者。皆是气分之病。若积年痛发。不胀大而不能动移者。方是血分之病。屡发屡更其处者。当是厥阴风木为患。肿极而不甚痛者。当是太阴湿土为患。又上引者。宜用
桂枝、
吴茱萸、
茴香等辛热治之。下坠者。宜用川楝、
黄柏、
苍术、
香附苦燥治之。又痛处热而不欲人按者。湿热也。痛处寒而喜人按摩者。寒积也。以此明辨。万无差误矣。丹溪云。睾丸连小腹急痛。或有形。或无形。或有声。或无声。皆以为经络有寒。收引则痛。不知始于湿热壅遏在经。又感外寒。湿热被郁。不得疏散。故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盖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火起于胃。房劳火起于肾。大怒火起于肝。火郁之久。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隧。流入厥阴。肝性急速。为寒所束。宜其痛甚。当用
枳实、
桃仁、山栀、
吴茱萸、
山楂、
生姜。湿胜成 疝。加
荔枝核。痛甚。加盐炒大
茴香。痛处可按者。加桂。此亦前人未备之旨也。古方治疝。多用温剂。丹溪独用凉剂。然更有寒热兼施者。如乌头
栀子汤治疝瘕少腹缓急。痛处按之则减。因其人素有湿热。外束寒邪。故用黑山栀、
川乌头等分为末。姜汁糊丸。
川乌治外束之寒。
栀子治内郁之热。殊有奇效。元气衰弱者。加
人参、
白术。佐以
木香、
砂仁。脐下撮急。周身皆痛。小便数而清。诸脉洪缓。独肾脉弦急无力。此邪客于肾。名曰肾疝。酒煮
当归丸。凡疝气带下。皆厥阴风木之病。
全蝎治风之要药。川楝、
茴香皆入小肠。
当归、延胡活血止痛。疝气带下。皆寒邪积聚于小肠。总郁化为热。非
附子不能开之。
丁香、
木香为引导也。若有瘀血结滞作痛。又当以
桃仁、
赤芍导之。冲疝者。气上冲心下。二便不通。乃寒湿之邪。固结于内郁。积为热。加以客寒触之而发。天台
乌药散加
铁锈水调服。甚则禹功散加
炮姜、
枳实、
青皮下之。冲疝岁久不除。渐成冲心疝气。证与蛊胀无异。误用攻伐。胀必转剧。惟辛温健运。庶为合宜。然亦取效良难。至于调理。尤宜详慎。每见食填中脘。浊阴之气上逆。顷刻告变。业尝见之。此与冲心香港脚不殊也。
狐疝者。卧则入腹。立则出腹。仲景云。阴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
蜘蛛散主之。若寒束热邪。疝瘕攻痛。酒煮
当归丸。
疝者。少腹控卵。肿急绞痛。灵枢刺节篇所谓去瓜是也。睾囊肿大。如斗如栲栳。甚者与身齐等。而不作痛。中脏秽液甚多。此湿邪也。最为难治。但觉微痛者可治。桂苓丸加
苍术、浓朴、
黄柏、
川乌。
水疝。肾囊肿痛。阴汗如流。囊如水晶。小腹内按之作声。得之饮酒使内。更感风寒。湿留囊中所致。五苓散换
苍术。加楝实、柏皮。
木肾。则阴丸肿大作痛。顽痹结硬。皆嗜欲内戕。肾经虚惫。湿热凝滞其间。故顽痹结硬。
肿大作痛。二妙散加
肉桂、
吴茱萸、
半夏、
枳实、
生姜。
荆芥穗一两。朴硝、萝卜各二两。葱七茎煎汤淋洗。
厥疝者。厥气上冲心腹。肝经素有火邪。加以寒气外郁。宝鉴
当归四逆汤。若阴疝牵引小腹痛。房劳痛不可忍者。此肝经素虚挟热。而外挟风寒也。乌头
栀子汤。加
葱白二三茎。煎成入红酒调服。痛定。用八味丸加
茴香。
瘕疝。脾传之肾。少腹冤热而痛出白。即巢氏之症疝。子和之筋疝也。丹溪所谓内郁湿热者。
与此疝相似。
龙胆泻肝汤去生地。加
橘核、
桃仁、
吴茱萸。
偏坠初起。香橘散加
穿山甲。或
穿山甲、
茴香二味为末。酒调下。干物压之。患久药之不效。
或一核缩入少腹。痛不可忍。用手按捺。方得还旧者。
木香楝子散。外用
牡蛎灰、良姜等分为末。唾津调涂肿大一边。须臾如火热。痛即安。阴虚偏坠。一味败龟板为末。
茴香汤或温酒调服。不应。风入厥阴也。加醋炒蝎梢三分。小肠气者。小肠经为病。小腹引睾丸连腰脊而痛。盖小肠虚则风冷乘间而入。厥而上冲肝脉。控引睾丸。上而不下。痛冲心肺。病名控睾。天台
乌药散。小肠气。及肾虚腰痛者。喝起丸。若湿热内郁。小便不通。为膀胱实热。加味通心散。
膀胱气者。膀胱经为病。小腹肿痛。不得小便是也。宜五苓散加
川楝子、
葱白、
茴香。煎成入盐少许。热服。疝因食积为患者。必因饮食而发。痛处有块梗起。宜立效散。疝因瘀血为患者。必因奔驰受寒而发。痛处手不可拊。按之刺痛如锥。宜酒煮
当归丸去
丁香加
桃仁。疝因风与湿热而发者。必连阴囊肿痛。九味蟠葱散。疝急作痛者。用
黄柏酒炒为君。醋炒
青皮、
延胡索、
益智、
桃仁为臣。
苍术、
香附、
茴香俱盐水炒为佐。
附子、
甘草为使。研末作汤。服后一痛过。更不再作。七疝痛不可忍。灸大敦穴。穴在足大拇指聚毛处。去甲一韭叶。灸七壮。属厥阴井也。须用浓蒜瓣衬。不可贴肉。贴肉则伤指甲。一种因肺气不化。膀胱为热邪所滞。而小便不通。小腹与睾胀痛。一味
沙参。大剂煎服。肺气化而小便通。一服即愈。但小便不闭者不可服。寒疝用
茴香一斤。
生姜二斤。捣绞自然汁浸一夜。收尽。入青盐二两。炒燥为末。酒丸。空心酒或葱汤下二钱。小肠疝气。用四制
香附、盐炒
茴香等分为末。空心酒下三钱。妇人阴肿坚硬。青
橘皮一斤。炒燥为末。分二分。绢包焙热熨。频频易之。寒疝引急。痛连小腹。及睾丸偏缩者。以
胡椒十余粒为细末。掺黑膏上烘热。贴阴囊片时。其痛即止。若睾丸偏缩者。贴偏小半边。盖缩即寒。而坠则热也。患疝之人。每浴时忍小便不去。入汤揉令肠中和畅。出浴即去小便。使所郁寒湿。乘热发泄。又有疝气入汤。致逼上升者。此奔豚证也。人常有之。而俗医不能辨耳。小儿啼哭不止。动于阴器。结聚不散。则阴核肿大而成疝。用
桂枝汤加
细辛、
当归、
木香、蝎尾。小儿啼哭。阴囊肿大。丹方。用
全蝎一分。连皮核桃肉十分。蜜丸弹子大。日服一丸。米汤化下屡效。石顽曰。疝证多用辛散苦降。以解寒热错综之邪。然厥阴一经。内藏龙火。稍涉辛温。如乌头、
桂枝、
肉桂、
茴香之类。每致湿热郁发而为囊痈肿溃者多矣。因为拈出。以警将来。
〔诊〕 脉数而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阳中有阴也。可下之。
脉弦急搏皆疝。弦数宜清热。弦紧宜温经。兼浮宜兼汗。兼实宜兼下。弦细为寒湿。弦濡为湿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