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鼻鼽 鼻渊 鼻 肉 鼻疮 鼻疳蚀 鼻痛 鼻赤 鼻紫黑)
经曰。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五气入臭。藏于心肺。心肺有病。
而臭为之不利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肺主臭。在藏为肺。在窍为鼻。阳明之脉。挟鼻络目。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
经云。其宗气走于鼻而为臭。夫宗气者。胃中生发之气也。因饥饱劳役损其脾胃则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
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丽泽通气汤。时值寒月。必须发散。或加
麻黄、
细辛之类于
升麻汤内。春夏可用
葱白、
白芷之属。佐以枯芩、苏叶。多加
桔梗为舟楫。庶或成功。已经发散。未得全开。脉洪有力。口干鼻燥者。君以辛凉清之。酒芩、
栀子、
薄荷之属。仍佐荆、防、升、芷。不可骤用寒凉也。丹溪云。鼻为肺窍。肺家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有寒有热。暴起为寒。久郁成热。寒伤皮毛。气不得利而壅塞。热壅清道。气不宣通。先以
葱白、
白芷、香豉、羌、防、
紫苏、
细辛、辛荑之属表散。后以酒炒芩、连、姜汁炒黑山栀、生
甘草、
石膏、
薄荷、川椒之属清火自愈。近世以辛荑仁治鼻塞不闻香臭。无问新久寒热。一概用之。殊不知肺胃阳气虚衰。不能上透于脑。致浊阴之气。上乾清阳之位而窒塞者。固宜辛荑之辛温香窜以通达之。若湿热上蒸。蕴酿为火而窒塞者。非山栀仁之轻浮清燥不能开发也。至于风寒暴窒。重则丽泽通气。轻则
葱白、香豉、
细辛、
羌活、
薄荷、
荆芥之属。随寒热轻重而施。可不审权度而混治哉。王汝言曰。鼻塞不闻香臭。或遇冬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当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利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消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也。若其平素原无鼻塞旧证。一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作风寒治。薛立斋云。前证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生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孔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补中益气加辛荑、山栀。
鼻 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久而郁热。搏于津液。浓涕结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 。芎 散。外用千金搐鼻法。或
瓜蒂、
黄连、
赤小豆为散。入龙脑少许。吹鼻中。水出郁火即通。不应。非火也。乃湿也。
瓜蒂、
藜芦、
皂荚为散。入麝、脑少许。吹鼻中去水以散其湿。
鼻鼽 鼻出清涕也。风寒伤皮毛。则腠理郁闭。宜疏风清肺。香苏散加
川芎、蜀椒、
细辛、辣桂、
诃子。不应。非风也。乃寒也。
辛夷散去
木通、
防风、
升麻。 本。加桂、附、蔓荆、
诃子、
白术。如血与涕俱出。谓之鼽衄。宜和营降火。
当归内补建中汤加香豉、童便最捷。后以六味合生脉调之。鼻塞脑冷清涕出。千金
通草辛荑搐鼻法。鼽鼻鼻中 肉不得息。用矾石
藜芦散吹之鼻渊 鼻出浊涕。即今之脑漏是也。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要皆阳明伏火所致。宜风药散之。辛荑散加
苍耳、
薄荷。夏月。加
黄芩、
石膏。不应。非火也。膈上有浊痰。湿热也。双解散加辛荑。鼻渊鼻鼽。当□寒热。若涕浓而臭者为渊。属热。清凉之药散之。若涕清而不臭者为鼽。属虚寒。辛温之剂调之。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用
丝瓜藤近根三五尺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即愈。鼻渊脑漏。用生
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一方。以老少年阴干。有嘴壶内烧烟。以壶嘴向鼻熏之。左漏熏右。右漏熏左。一方。以
石首鱼脑 过。和生
白矾、脑麝搐之。一法。用白鲞头一枚。炙燥为末。放火在有嘴壶内。盖好。以嘴向鼻。吸烟熏之。分七日熏。烧完即愈。
鼻 肉 上焦积热郁久而生。有诸中而形诸外。必内服清火利膈药。宜凉膈散加减。须断酒浓味。韩氏云。富贵人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束手待毙者。但以
白矾末。加
阿魏、脑、麝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内服胜湿泻肺之药。此浓味拥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菌也。 肉与鼻痔大同小异。痛极而不下垂者为 肉。此血热胜也。
阿魏为血积之向导。
白矾为涤垢之专药。兼脑、麝以开结利窍也。鼻痔则有物下垂而不痛。乃湿热胜也。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内服星、半、
苍术、酒洗芩、连、
神曲、辛荑、
细辛、
白芷、
甘草。消痰积之药。外用
胆矾、枯矾、辛荑仁、
细辛、
杏仁为散。入脑、麝少许。雄黑
狗胆。或猪脂和研。绵裹内鼻中。频换自消。鼻中生疮。用
雄黄、
白矾、
瓜蒂、
细辛为散搐鼻。若鼻中窒塞不通。用苦
丁香、母
丁香、
赤小豆。为散吹鼻中。皆外治良法也。
鼻疮 内服甘露饮加
犀角、胡连、
柴胡。虚。加
人参。外用
黄柏、
苦参、
槟榔为末。猪脂调敷。或
青黛、
槐花、
杏仁、
轻粉、枯矾研敷。
鼻疳蚀 内用椿根、
葱白、豆豉、川椒。以清泔水三升。和醋一杯煎成。入盐少许服。有恶物下即效。外用
草乌烧灰。
麝香等分。研极细。以少许敷疮上。
鼻干无涕。宜
犀角、黄 、
木通、
杏仁、
麦冬、炙
甘草、
升麻、
葛根、桑皮、
石膏、
朱砂。
积热。加牙硝、
大黄。
鼻痛 风火郁于上则痛。初宜
升麻、
葛根、
葱白、
白芷散之。有气道壅塞而痛。宜
川芎、
葛根、
甘草、苦梗、山栀、
薄荷、姜、枣、
葱白。痛久服药不应。时痛剧。时向安。或兼两颧紫赤。此为湿热瘀滞。宜
犀角、
玄参、
连翘、山栀、丹皮、
赤芍、生
甘草之类。肺受风。面枯色。颊时赤。皮肤干燥。鼻塞干痛。此为虚风。
白鲜皮、
麦冬、
茯苓、
杏仁、桑皮、
白芷、
细辛、
石膏煎服。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仲介介痛不出。以
牛脂或
羊脂。如指大。纳鼻中。以鼻吸取脂入。须臾脂消。则物随脂俱出也。
鼻赤 俗名酒 鼻。乃血热入鼻也。多饮酒人。邪热熏蒸肺窍。伏留不散。故见于鼻。或肺素有风热。虽不饮酒。其鼻亦赤也。宜用
枇杷叶拭去毛。生煎浓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临卧服。或服泻青丸。或同姜汁炒黑山栀、
杏仁泥等分。蜜丸服之。并用白盐时时擦之。外治。以生
白矾、
硫黄、
玄明粉等分为散。入麝少许擦之。或用
硫黄、
轻粉、
杏仁为散。临卧时以津唾调涂鼻上。或用
硫黄入大菜头内。煨碾涂之。或用生矾研末。每洗面时。置掌中滴酒擦患处。数日即白。或用
硫黄一两。
轻粉、
白矾各五分。为末。用烧酒一碗。入酒壶。将药盛绢囊中。悬空壶内。热汤浸壶。慢火炖一二时。取出放冷。日用烧酒涂。夜用沉底药末敷。
鼻紫黑 诸阳皆聚于头。则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之中央。而阳明起于 中。为至清至精之分。多酒之人。酒气熏蒸。面鼻得酒。血为极热。热血得冷。为阴所搏。结滞不行。故先紫后黑。当用山栀仁姜汁浸炒黑二两。入
干姜炮黑二钱。
连翘仁一两。为末蜜丸。临卧灯心汤服二钱半。以清肺家血中之热也。江应宿治一人。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粘。屡药不效。已经三年。其脉两寸浮数。曰。此火郁也。患者曰。向作脑寒主治。子何悬绝。经云。诸气 郁。皆属于肺。越人云。肺热甚则出涕。乃热郁滞气壅塞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数剂而病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