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参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 ,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一名水槐,一名苦 (音识),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一名白茎,一名虎麻,一名岑茎,一名禄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玄参为之使,恶贝母、
漏芦、
菟丝,反
藜芦。)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病人酒渍饮之多瘥。患疥者,一、两服亦除,盖能杀虫。唐本注云∶以十月收其实,饵如槐子法。
久服轻身不老,明目,有验。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
苦参,能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不入汤用。
日华子云∶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图经曰∶
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二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
槐叶,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如小豆子。河北生者无花子。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用。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亦可治癞疾。其法用
苦参五斤切,以好酒三斗渍三十日。每饮一合,日三,常服不绝。若觉痹即瘥。取根皮末服之亦良。
唐本云∶治胫酸,疗恶虫。雷公云∶凡使,不计多少,先须用
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圣惠方∶治伤寒四日,已呕吐,更宜吐。以
苦参末,酒下二钱,得吐瘥。外台秘要∶治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体热。
苦参一两锉,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之,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
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愈。又方∶治小儿身热,
苦参汤浴儿良。千金方∶治狂邪发恶,或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
苦参以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
薄荷汤下。又方∶治饮食中毒。以
苦参三两,酒二升半。煮取一升服,取吐愈。肘后方∶治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
苦参三两,
龙胆一合,为末,
牛胆丸如梧子大。生
大麦汁服五丸,日三服。又方∶治时气垂死者。
苦参一两 咀,以酒二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适寒温尽服之。当闻
苦参吐毒如溶胶,便愈。又方∶治卒心痛。
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梅师方∶治饮食中毒,鱼、肉、菜等。
苦参三两,以苦酒一升,煎三、五沸,去滓服,吐出即愈。或取煮
犀角汁一升,亦佳。又方∶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
苦参五两,
乌梅二十枚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服。孙真人食忌∶治中恶心痛。
苦参一两,酒一升半,煮取八合,乘热顿服。胜金方∶治时疾热病,狂言心躁。
苦参不限多少,炒黄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
连煎三服。有汗、无汗皆瘥。集验方∶治毒热,足肿疼欲脱。酒煮
苦参以渍之。伤寒类要∶治瘟气病欲死。
苦参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吐则愈,或汗愈。子母秘录∶治小腹疼,青黑或赤,不能喘。
苦参一两,醋一升半,煎八合,分二服。太仓公淳于意医齐中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
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沈存中笔谈常患腰疼,时以病齿用
苦参。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
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不用
苦参,腰疾遂愈。
衍义曰∶
苦参,有朝士苦腰重,久坐,旅拒十余步,然后能行。有一将佐谓朝士曰∶见公日逐以药揩齿,得无用
苦参否?曰∶始以病齿,用
苦参已数年。此病由
苦参入齿,其气味伤肾,故使人腰重。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
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腰疾皆愈,此皆方书旧不载者。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以
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
苦参末为丸,如
梧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至三十丸,次日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