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菀_图缺)
味苦、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脏,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一名紫茜,一名青苑。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款冬为之使,恶
天雄、
瞿麦、
雷丸、
远志,畏
茵陈蒿。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有白者名白菀,不复用。唐本注云∶白菀即
女菀也。疗体与
紫菀同。无
紫菀时亦用白菀。陶云不复用,或者未悉。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
紫菀,臣,味苦,平。能治尸疰,补虚,下气及胸胁逆气,治百邪鬼魅,劳气虚热。日华子云∶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形似重台,根作节,紫色,润软者佳。
图经曰∶
紫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成、泗、寿、台、孟州,兴国军皆有之。
三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又有一种白者名白菀。苏恭云∶白菀即
女菀也。疗体并同,无
紫菀时,亦可通用。
女菀下自有条,今人亦稀用。《古今传信方》∶用之最要,近医疗久嗽不瘥,此方甚佳。
紫菀去芦头、
款冬花各一两,
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
生姜三片,
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
唐本余∶治气喘,阴痿。雷公云∶凡使,先去髭,有白如练色者,号曰
羊须草,自然不同。
采得后,去头土了,用东流水淘洗令净,用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焙干用。凡修一两,用蜜二分。千金方∶治妇人卒不得小便。
紫菀末,以井花水服三撮,便通。小便血,服五撮立止。斗门方治缠喉风,喉闭饮食不通欲死者。用返魂草根一茎,净洗纳入喉中,待取恶涎出即瘥,神效。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本。一名
紫菀,又南中呼为液牵牛是也。
衍义曰∶
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
紫菀时,亦用白菀。白菀即
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