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东垣)
黄 (病甚热甚者一钱)
人参(三分,有嗽去之)
甘草(炙,五分)
当归身(酒制)
橘皮 升麻柴胡(各二分)
白术(三分。薛新甫常用方∶ 、参、术各一钱半,归一钱,橘七分,柴、升各五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详见论中。)
朱砂安神丸(见虚烦。)
小建中汤(即
桂枝芍药汤。)
桂枝(去粗皮)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理中汤(见霍乱。) 平胃散(见中食。) 抵当汤丸(俱见蓄血。) 神圣复气汤(见腹痛。)
白术附子汤
白术 附子(炮)
陈皮 苍术(制) 浓朴(制)
半夏(汤泡)
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
猪苓(去皮,半两)
肉桂(四钱)
每服五钱,水一盏,
生姜三片,煎至半盏,食前温服。量虚实加减。
草豆蔻丸(见心痛。) 清暑益气汤(见伤暑。)
当归补血汤(《宝鉴》)
黄 (一两)
当归(二钱,酒洗)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治虚寒,育气汤以下诸方,散见各门及《
卫生宝鉴》中,不复繁引。
菟丝子丸(《和剂》)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脚膝酸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鸣,心忡气短,时有盗汗,小便滑数。
菟丝子(酒洗制)
鹿茸(酥炙,去毛)
泽泻 石龙芮(去土)
肉桂 附子(炮,去皮。各一两)
石斛(去根) 熟
地黄 白
茯苓 牛膝(酒浸,焙)
山茱萸肉
续断 防风 杜仲(制)
肉苁蓉(酒浸,焙)
补骨脂(去毛,酒炒)
荜澄茄 巴戟肉
沉香 香(炒,各七钱半)
五味子 川芎 桑螵蛸(酒浸,炒)
覆盆子(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十补丸 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
附子(炮)
五味子(各二两)
山茱萸肉
山药 牡丹皮 鹿茸(制) 桂心
茯苓 泽泻(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盐汤下。
治虚热,
人参黄 散诸方,亦散见虚劳各门及《宝鉴》中,不复繁引。
调中益气汤(东垣)
黄 (一钱)
人参 甘草(炙)
当归 白术(各半钱)
白芍药
柴胡 升麻(各三分)
橘皮(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升阳顺气汤(东垣)
黄 (一两)
半夏(三钱,汤洗七次)
草豆蔻(二钱)
神曲(一钱五分,炒)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陈皮(以上各一钱)
甘草(炙)
黄柏(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盅,
生姜三分,煎至一盅,去滓温服,食前。
升阳补气汤(东垣)
浓朴(姜制,五分)
升麻 羌活 白芍药
独活 防风 甘草(炙)
泽泻(以上各一钱)生
地黄(一钱半)
柴胡(二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
生姜二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大温服。
门冬清肺饮(东垣)
紫菀茸(一钱五分) 黄
白芍药
甘草(各一钱)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各五分)
当归身(三分)
五味子(三粒)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大
阿胶丸(见吐血。)
人参清镇丸(见咳嗽。) 皂角化痰丸(见痰饮。)
白术和胃丸,即和中丸。(见不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