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胁痛从肝治,复有可言者乎?曰肝病内舍 胁而胁痛也,则何异于心肺内舍膺胁而痛者哉。
若谓肝实病而 胁痛也,则何异于肝木不及、阳明所胜之 胁痛者哉。若谓由是厥阴肝经所过而痛也,则何异于足少阳、手心主所过而胁痛者哉。若谓独经脉挟邪而痛也,则何异于经筋所过而痛者哉。岂执一说而可已乎。非察色按脉,遍识各经气变,虽在一病之中,而辨其异状者,卒不能也。且夫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是故肝生于左,肺脏于右,所以左属肝。肝脏血,肝阳也,血阴也,乃外阳而内阴也。上属肺,肺主气,肺阴也,气阳也,外阴而内阳也。由阴阳互脏,其左胁多因留血作痛,右胁悉是痰积作痛,其两胁之病,又可一概而言乎。若论其致病之邪,凡外之六淫,内之七情,劳役饮食,皆足以致痰气积血之病。虽然痰气固亦有流注于左者,然必与血相搏而痛,不似右胁之痛无关于血也。戴云∶伤寒胁痛属少阳经,合用小
柴胡汤。痛甚而不大便者,于内加
枳壳。若寻常胁痛,不系正伤寒时,身体带微热者,《本事方》中
枳壳煮散,用
枳壳、
桔梗、
细辛、
川芎、
防风各四分,干葛钱半,
甘草一钱。若只是胁痛,别无杂证,其痛在左,为肝经受邪,宜用
川芎、
枳壳、
甘草。其痛在右,为肝经移病于肺,宜用片
姜黄、
枳壳、桂心、
甘草。此二方出严氏《济生续集》,加减在人。
又有肝胆经停痰伏饮,或一边胁痛,宜用严氏导痰汤。痰结成癖,间进半硫丸。盖
枳壳乃治胁痛的剂,所以诸方中皆不可少。曾见潘子先说,有人胁痛,下青龙汤痛止,兼嗽得可,此其痛必在右胁故也。灼然知是寒气作痛,
枳实理中汤为宜。挟外感风寒,有表证,宜芎葛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香橘汤。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分气
紫苏饮。悲哀伤肝,气引两胁疼痛,
枳壳煮散。右胁痛,推气散。左胁痛,枳芎散,或
柴胡疏肝散。死血者,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短涩或芤,
桃仁承气汤加
鳖甲、
青皮、
柴胡、芎、归之属。若跌扑胁痛者,亦是死血,宜复元活血汤、破血散瘀汤。怒气者,脉弦实有力,大剂
香附合芎归之属。痰饮停伏者,脉沉弦滑,导痰汤加
白芥子。戴云∶停饮胁痛,《本事方》面丸最佳。食积痛,凡痛有一条扛起者是也。用保和丸,或
吴茱萸炒
黄连,
神曲、
麦芽、
山楂、蓬术、
三棱、
青皮。发寒热胁痛,觉有积块,
当归龙荟丸。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又云∶肝气实则怒,左关必弦实鼓击,独大于诸脉,知肝火盛也。龙荟丸治肝实胁痛,其人气收者,善怒是也。甚则用姜汁吞下。经云∶风木淫胜,治以辛凉是也。
因惊伤肝胁痛,
桂枝散。仲景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
大黄附子汤。
煮黄丸,治胁下 癖痛如神。控涎丹,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
桃仁泥。凡胁有痰流注,二陈加南星、
川芎、
苍术,实者控涎丹下之。
枳实散,攻中有补,虚人可用。戴云∶曾有人胁痛连膈,进诸气药,并自大便导之,其痛殊甚,后用辛热补剂,下黑锡丹方愈。此乃虚冷作痛,愈疏而愈虚耳。
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冷,发抢心腹痛,目不明了,爪甲枯,口面青,宜补肝汤。左胁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目KT KT昏风泪出,见物不审,而逆风寒偏甚,宜补肝散。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其脉迟弱者,宜
槟榔汤。肝气虚,视物不明,两胁胀满,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用
山茱萸、
当归、
山药、黄 、
五味子、
木瓜、
川芎各一两半,熟
地黄、
白术各一两,
独活、
酸枣仁各四铢为末。
每三钱匕,枣二枚,水一盏,煎取八分,空心服。房劳过多,肾虚羸怯之人,胸膈之间多有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约气,气虚不能生血之故。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既虚则鲜有不滞者,所以作痛。宜用破故纸之类补肾,芎、归之类和血,若作寻常胁痛治,即殆矣。一人六月途行,受热过劳,性又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
黄连、
青皮、
香附、
川芎、
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
次早视之,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水调
白矾末敷,仍于前药加
青黛、
龙胆草进之,夜痛益甚,胁中如钩摘之状。次早视之,红已及半身矣,水泡又增至百数。乃载以询黄古潭,为订一方,以大栝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
红花五分,进药少顷即得睡,比觉已不痛矣。盖病势已急,而时医执寻常泻肝正治之剂,又多苦寒,愈资其燥,故病转增剧。水泡疮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侮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栝蒌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此其所以奏效之捷也欤。《九灵山房集》云∶里钟姓者,一男子病胁痛,众医以为痈也。投诸香姜桂之属益甚。项彦章诊其脉告曰,此肾邪病,法当先温利而后竭之,投神保丸下黑溲痛止,即令更服神芎丸,或疑其太过,彦章曰向用神保丸,以肾邪透膜,非
全蝎不能引导,然
巴豆性热,非得
芒硝、
大黄荡涤之,后遇热必再作,乃大泄数出病已。彦章所以知男子之病者,以阳脉弦,阴脉微涩,弦者,痛也。涩者,肾邪有余也。肾邪上薄于胁不能下,且肾方恶燥,今以燥热发之,非得利不愈。经曰∶痛随利减,殆谓此也。云中秦文山掌教平湖,与家兄同官,每患胁痛,遇劳忍饿则发,介家兄书来求方,予为处以
人参、黄 、
白术、
当归、
川芎、
地黄、
牛膝、
木瓜、
山茱萸、
石斛、
薏苡仁、
酸枣仁、
柏子仁、
桃仁之属,令常服之。后来谢云,自服药后,积久之疾,一朝而愈,不复发矣。闻魏昆溟吏部,亦以劳饿得胁痛,无大病也。而医者投以
枳壳、
青皮破气之药,痛愈甚,不数日而殒。予故着之以为世戒。
【诊】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脉双弦,是两手俱弦也。沉涩是郁,细紧或弦者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