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站。目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却与整体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因此五脏六腑的疾病皆可反映于目。如《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脏六腑……目为之候。”其中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主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目。”《
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及《
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等皆说明目与肝至为关连。目除与肝的关系密切外,还与心相关,《内经》不但提出目为肝窍,也提出目为心窍。如《
素问·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志与心精共奏于目也。”因眼之所以能视,除受心血滋养之外,还受心神的支配,故《
灵枢·大惑论》曰:“目者,心使也”皆可说明目与心的关系。
此外,眼与脾、肺、肾也同样相关,目赖脏腑之精血供养,如《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
灵枢·五癃津液别》也说:“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其中,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健旺目得所养,目始有神,如脾气失运,后天源竭,目失所滋则视物不明。肺主气,肺气充旺,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眼目精明,如肺气不足,精气不能上灌则视物昏暗,故《
灵枢·决气》说:“气脱者,目不明。”肾藏精,肾生髓,肾精充足则目光敏锐,肾精亏虚,目失滋养则视物昏暗,故《
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目无所见”。
一、眼与六腑的关系
《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目为之候。”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人体转味出入的器官,目赖之以养,并且与人体脏腑休戚相关。脏病可以及腑,腑病可以及脏,因此目异常不可不究六腑。
据《
灵枢·大惑论》说:“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说明眼通五脏、气贯五轮,眼和五脏六腑密切相通。
二、眼与经络的关系
眼与经络联系最多最广,胜过其他五官九窍。正如《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又如《
灵枢·口问》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皆说明眼目与经络直接关联,并以此和脏腑相沟通。和眼目关系密切的经络有: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络有大肠经、心经、三焦经以及任脉、阴阳蹻脉及阳维脉。起于眼部的经络有胃经、膀胱经和胆经。途经眼部的经络有心经、肝经。止于眼部的经络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其他还有许多经筋和络脉、经别都与眼有关。总之,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四条经脉,其循行皆与眼目有关,尤其心、肝二经与眼直接联系,可见眼与经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此外,《内经》还曰:“目者,心使也。”(大惑论篇)以及目为阴阳之会(“目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
灵枢·大惑论》)皆足以说明。
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经络的病理与目密切相关。如黑睛属肝,因此肝病易致黑睛病变;两眦属心,故心神过耗,心火上炎皆可主两眦异常;白睛属肺,故肺气不利或肺受外邪均易导致目疾患;目轮属肾,肾精不能上承或肾气虚弱时都能使视力改变。反之,眼目是脏腑之外镜,因此目最能反映脏腑之虚实。实践中,根据五轮配属五脏的关系,通过“以目测脏”,即透过目而尽早了解全身疾患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脏腑失调、气血不利,首先使远端的经络受累,目络属孙络,孙络是最早的疾病信息载体,初病最先入络。脏腑有病不一定在全身显露,却能最先反映于眼络,故在眼部可以最早获得疾病的早期信息,于无证中求有证,这就是目先兆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