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多虚,五脏皆能致痿,非独肺也。五脏不足是产生痿病的土壤,故痿病先兆隐藏于五脏(尤其为肝肾肺)异常的潜证之中……
一、概述
痿证,指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病证,日久呈现瘦削无力,尤以下肢无力为着。痿证包括痿躄(肺痿)、脉痿(心痿)、筋痿(肝痿)、肉痿(脾痿)及骨痿(肾痿)五种。中医对痿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内经》并设有专篇进行讨论,如《素问·痿论》曰:“五脏使人痿何也……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痿病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之故,肝脾肾功能失常则筋骨弛缓、肌肉痿废而不用,因此肝脾肾功能的异常是痿病先兆产生的土壤。
痿病包括西医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截瘫、周期性麻痹等病。其中,除重症肌无力先兆及阻截治疗另立专题讨论外,其余各病皆概括于下列先兆类型中进行阐述。
二、痿病先兆
(一)湿热遏阻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本病主要病位在脾,由于湿热侵袭、困遏脾胃,致脾气受损、运化受阻,因脾主肌肉、肌肉失荣故痿废不用。从而呈现脾虚湿热先兆潜证,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乏力,体倦肢怠,腹胀便稀,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等症。
报标症为手足麻木发软,以后逐渐发展为四肢瘫软,甚至痿废不用。中医主要属肉痿或脾痿,该型包括西医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麻痹症等病。
阻截治则 早期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合三妙丸:
党参、
白术、
茯苓、
苍术、
黄连、
牛膝、
佩兰、
荷叶、
甘草,出现痿躄后用克痿Ⅰ号柏、
防己、
萆薢、
牛膝。
(二)气阴两虚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该型主要病位在肺,由于“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故。主要病因为客热耗伤肺气,肺不布津,致筋脉失煦,故痿弱不用。先兆潜证为肺气阴两亏,症见面白少华,呼吸气短,口干咳嗽,皮肤枯燥,口
干苔薄,脉细无力。
报标症为下肢膝软,行走无力,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痿废不用。中医多属肺痿、皮痿,包括现代医学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蛛网膜炎后遗症等病。
阻截治则 宜益气养阴润肺,方予清燥救肺汤:
人参、
阿胶、
黑芝麻、
麦冬、杷叶、
石膏、
杏仁、
甘草。如出现痿躄则予克痿Ⅱ号
黄芩、
竹叶、
甘草。
(三)肝肾亏虚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该型由于过劳失养或久病损伤肝肾,致筋骨失荣而成痿病,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之故。先兆潜证为肝肾亏虚证,即见头晕脑空,失眠健忘,腰酸膝软,神惫乏力,遗精带下,脉沉迟弱。
报标症为腰膝酸软,头昏脑空,逐渐发展为下肢痿软,不能行立,甚至全身肌肉痿废不用,中医属于筋痿、骨痿,包括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癔病性瘫痪等疾病。
阻截治则 宜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予克痿Ⅲ号河车、熟地、龟板胶、
鹿角霜、
黄柏、
苍术、
牛膝、动物骨髓。另外,久痿必挟瘀,可酌加
三七、
桃仁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