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即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罹患率为3/10万人口,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龄以年轻人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白血病居于恶性肿瘤的六、七位,对青少年危害尤甚,多发生于35岁以内。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点是白细胞,尤其是幼稚细胞恶性增生,并浸润到身体的其它组织,包括皮肤、骨关节、呼吸、神经、消化道,重点为肝、脾、淋巴结等组织。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白血病二种及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三型,本病主要累及骨髓、脾及淋巴结等造血器官。
祖国医学对白血病的记载包含于“虚劳”、“血证”、“急劳”、“肌衄”、“热劳”、“温病”、“癥积”、“痰核”之中。其中,急性白血病与“急劳”、“热劳”、“温邪”相近,而慢性白血病则与“虚劳”、“癥积”、“痰核”相类似。
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细胞增生为主,慢性白血病则白细胞总数大量增加,血象、骨髓象皆呈大量幼稚白细胞充斥,并浸润各种组织。白血病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可以急性变。
发生机制
白血病主要发生机制为正虚毒伏,毒伏包括阳毒及阴毒,主要灼及营阴、毒及骨髓。
其中,阳毒为外邪干内的热毒,包括温毒、风毒及湿毒,阴毒为正虚痰毒,可演变为瘀毒,多为本虚标实。正如《
普济方》所曰:“热劳由心肺实热,伤于气血,气血不和,脏腑壅滞,积热在内,不能宣通三焦”。
白血病的根本原因为内虚毒热内蕴,痰凝毒结所致。急性白血病多为虚实挟杂,慢性白血病则以虚为主,急性白血病多表现为阴虚痰火型及阴虚湿热型,慢性白血病则多呈气阴两亏型及气血两虚型。
现代医学认为白血病的发生与电离辐射、生物病毒、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及遗传因素有关。其中,在遗传因素方面,尤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染色体关系最大。在病毒方面也有学者通过动物试验证实小鼠可通过C型病毒得白血病,在化学因素中,苯的酚类转化物有导致染色体突变而引起白血病的可能。其他,有一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类及氨基比林等,对白血病也有一定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