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寒水石,一名细
理石
鸡子为之使。畏铁。恶
莽草、
巴豆、马目毒公。
甘、辛、淡寒。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阳经气分。解肌发汗,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治伤寒疫症,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狂热发斑,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舌焦鼻干,中暑自汗,目痛牙疼。得
甘草、姜、蜜,治热盛喘嗽。得
桂枝,治温疟。得
荆芥、
白芷,治胃火牙疼。得
苍术,治中 。得
半夏,达阴降逆。得黄丹,掺疮口不敛。(生肌止痛。)配
川芎、炙
甘草,
葱白、茶汤调下,治风邪眼寒。配
牡蛎粉,新汲水服,治鼻衄头痛。(并滴鼻内。)
配蒌仁、
枳壳、
郁李仁,涤郁结之热。使
麻黄,出至阴之火。(
麻黄止用二三分。)
石膏、凝水石各四两,
芒硝一斤,共研末,用生
甘草煎汁一升五合,入前药同煎,不住手搅令消熔,入
青黛四两和匀,倾盆结成碧雪,研末,或含或吹,或水调服,治狂热诸症。
莹白洁净,文如束针,软者良。发表生用,清热 用,勿疑过寒而概用火 。立夏前过服白虎汤,令人小便不禁。胃弱气虚,血虚发热者,禁用。火炎土燥,非苦寒之剂所除。经曰∶甘先入脾。又曰∶以甘泻之。故甘寒之品,祛胃火生津液之上剂也。伤寒时疫,热邪溢于阳明经者,非此不除。况生
石膏味辛而散,使邪气外达于肌肤。若误用芩、连,苦燥而降,反令火邪内结,渐成不治之症。勿以川连、
石膏、
葛根、钗斛、
竹茹等味悉除胃火,概混治之。盖胃经之气,凉则行,热则滞,气为热所滞,致失升降之令,而食不化,宜用
葛根升之散之。邪火伏于阳明气分,宜用生
石膏疏之。热火入于胃府,升之火气益烈,疏之结不可解,宜用川连导之使下。
钗斛但清胃中虚火,
竹茹专主胃府虚痰。此固各有攸当,分别用之,庶为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