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软,谓头项软、手软、脚软、身软、口软是也。
头项软者,天柱骨倒也。古法主健骨散(如
白僵蚕炒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
薄荷泡酒调下)。外贴生筋散(如
木鳖子三个,
蓖麻子三十粒,俱去壳,研匀,先抱儿头仰起,摩顶上令热,作饼贴之)。
手软者,无力以动也。古法主薏苡丸(如
薏苡仁、
当归、
秦艽、
酸枣仁、
防风、
羌活各等分,为末蜜丸),
荆芥汤化下。
脚软者,行迟也。古法主六味
地黄丸,加
五味子、
鹿茸、
牛膝、
五加皮,久服有效。
身软者,肉少皮肤自离,或遍身筋软者。古法主
鹿茸四斤丸〔如
肉苁蓉、
牛膝、
木瓜、
菟丝子、熟地、
鹿茸、
天麻、
杜仲、
五味子(各等分),为末蜜丸〕,温酒或米饮下。
口软者,语迟也。古法主六味
地黄丸,如
鹿茸、
五味子,久服有效。
〔真按〕头项软为肝肾病。手足软为脾胃病。身软为阳衰髓怯。口软为虚。五软之症,厥有二因∶(甲)因禀受胎气不足。亏于先天者,补于后天。此语诚然。独不思儿体娇嫩。药性刚悍。方名健骨生筋,匪特骨不能健,筋不易生,而反累及阴阳不协,水火不调。儿之体既涉于偏。儿之病安期其复。惟藉天然培养,寒热适宜,乳食合度,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效较着。(乙)因大病或久病之后。忽见头项软者。亦当察其何病之根源。不但强筋骨之首乌、
木瓜、
五味子、
五加皮诸味宜慎用,即补气血之
人参、熟地等味亦宜慎用。盖此证重脾肾尤重在胃,因胃为五脏六腑之化源,若能升举其脾气,则脏气有所禀,而诸软之症悉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