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初因击破皮肉,视为寻常,殊不知风邪乘虚而袭,为破伤风,变证多端。古之按症治法列下。
(一)口噤身强直者,古法主定风散(如
防风、
天南星等分),以姜汁和温酒调服。再以滓敷破口上。
(二)发热红肿,风邪欲传经络而未深入者,古法主水调膏(如
杏仁研为泥,和白面等分),新汲水调服。
再以膏涂伤肿处。
(三)风痰痉阴痉者,古法主参归养荣汤(如
人参、
当归、
川芎、
白芍、熟地、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姜枣为引,水煎服)。
(四)痰火痉者,古法主栝蒌
枳实汤(如栝蒌仁、
枳实、
桔梗、贝母、片芩、
栀子、
陈皮、
茯苓、
麦冬、
人参、
当归、苏子各八分,
甘草三分),和
竹沥姜汁服。
(五)口 噤、肢体反张者,古法主
全蝎散(如蝎梢七个,为末)热酒调服。
(六)抽搦反张者,古法主大
蜈蚣散(如
蜈蚣一条,江鳔三钱,为末),每服一钱,
防风羌活煎汤调下。
(七)角弓反张、牙关紧急者,古法主二乌丸(如生
川乌、
白芷、
天麻各二钱,生
草乌、
雄黄各一钱,为末,酒糊和丸)。每服温酒下十丸。
(八)风痰盛者,古法主
乌蛇散(如
乌蛇六钱,
麻黄一两,
草乌炮
干姜、炮
附子、
川芎、
白附子、
天麻各五钱,蝎梢二钱半,为末),热酒调服。
(九)手足战掉不已者,古法主
朱砂指甲散〔如水飞
朱砂、姜制
天南星、
独活(各二钱,)入手足爪甲烧存性六钱,为末〕,热酒调下。
(十)血凝昏闷者,古法主
乌鸦散(如
乌鸦翎一钱,烧灰酒调服)。
〔真按〕小儿因跌扑或铁器打破伤风,先用敷药为要。轻者但用真
象皮粉敷之,如无真
象皮粉,即用明
天麻、
羌活、
防风、生南星(姜汁炒)、
白芷,各一分,
白附子一钱二分,共研极细末,敷之。裹紧勿见风,内以白糖调开水服之,一二日收口落疤即愈。
重者风邪暗袭伤处发肿,宜速治之,不然则成痉矣。但用
苏木三分,
当归、生地、
赤芍、
防风各五分,炙
甘草三分,水煎服。可以疏风活血。外用紫金锭磨敷即愈。
附例:
小儿伤风咳嗽,极易变为气逆喘急。但用
桑叶钱半,
枇杷叶、
苦杏仁各二钱,川贝、广
陈皮各一钱,炙
甘草五分,一剂不必再服。
小儿伤风自利,腹痛而手足冷者,脾怯也。但用炙
桑叶一钱,
化橘红、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二钱,炙
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为引。一剂而止。
小儿伤风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嫩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但用炙
桑叶一钱,川朴花一朵,
藿香梗八分,
款冬花钱半,炙
甘草五分,
干姜一片为引。
小儿伤风胁痛,目肿多泪而咳者,兼肝证也。照伤风咳嗽方,加
甘菊花、
白芍各一钱为剂。
小儿伤风面赤汗流,舌苔而咳者,兼心证也。照伤风咳嗽方,加
石菖蒲一分,以通心气。
小儿伤风面黄唇肿,少食恶心者,兼脾证也。照伤风自利方去
藿香梗、
款冬花,加焦建曲钱半,
茵陈蒿八分为剂。
小儿伤风面白眶肿,上气喘急者,为肺本病也。照伤风咳嗽方,加甜
葶苈一分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