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概况 小儿二便下血,宜分虚实。凡大便下血,初起多为肥甘积热,蕴蓄于肠,传化失职,以致便血。无论色紫 色鲜,当从实治。下血日久,或粪前先下,或粪后淋出,爽而不痛者,当从虚治。粪中杂有赤白似冻者,则 为痢疾。凡便血之类,不论先后,血是血粪是粪者,此为大肠之血,虽多无碍,若有血点血丝混于 粪内者,当防其为小肠之血,最为难治。放下血之轻重,不能遽以多少断也。凡小便溲血,初起多为心经有 热,由小肠传导而下,当从实治。肾亏而下者,血液全混于小便之中,当从虚治。然小儿二便下血,非习见 之病,或由跌仆伤其腰腑,或由玩弄伤其尿道,亦间有之。凡此外来之因,一时未能诊得,故治病之 始,当先问其源,庶几着手较易也。
乙、治法 大便下血,初起宜用
槐花、银花各三钱,
神曲、
山楂炒炭各二钱,加
五倍子,以凉血清热,消食化积, 多者加黑
荆芥、侧柏炭以止之。便血日久者宜四君子汤加川连,或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之。赤白似冻,当从 痢治(参看第八章)。小便溲血,初起宜清心经之热,用导赤散或清心
莲子饮。肾亏而下,病后所致者, 宜用黄 、旱莲草、
枸杞子、
补骨脂之类以固之。若虚而有热者,用六味
地黄丸。因损伤溲血者,腰腑受 伤,宜用
杜仲、川断之类,佐以和血养血之剂。尿道受伤,宜用大豆、
甘草、 蓄 草、
赤芍、生地、
车前子以和养清利;伤于外部者,则以大豆
甘草汤洗之。
附方
(一)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二)补中益气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三)导赤散 见第四章第一节。
(四)清心
莲子饮 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心烦发渴,及膀胱气虚湿热,阴茎肿痛, 或茎窍涩滞,小便赤或白浊。亦治妇人积热血崩,白浊带下。
石莲肉(去心) 白
茯苓 黄 (蜜炙)
人参(各七分五厘)
黄芩 麦 冬(去心)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炙。各一钱)
清水煎服。
(五)六味
地黄丸 见第三章第五节。
(六)大豆
甘草汤 外用。止痒消疼,解毒。治各种疳疮。
黑豆(一合) 生
甘草(一两) 赤皮葱(三茎) 槐条(六十寸)
清水煎汤,候温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