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虚症,宜
人参、熟地、
当归、酒炒
白芍、枣仁、
茯神、
茯苓、
麦冬、五味、
桔梗、
远志、
白术、米仁、
山药、黄 、
甘草、
陈皮、
大枣、圆眼、莲肉、陈米、
木香、
诃子、肉果、
炮姜、桂、附之类,随候采用。
邪实症,宜
连翘、
当归、芍药、生地、
玄参、
土贝母、
甘草、
金银花、粘子、丹皮、
桔梗、酒炒苓连,
栀子、
龙胆。
地丁草、花粉、灯心、
乳香、
没药、角刺、
血竭、
僵蚕、
白芷、
牛黄、
珍珠之类,随候采用。
以上凡气虚条内,备列平补温补两类药品于中,以愚随候采用。其凉补之味,补入血热条内,盖气有余者便是火,虚热者不可投凉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