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接触 领会就越深刻

       □夏姗姗
       刘晓霞是北京市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济众堂中医门诊专家。谈到幼时的学医、行医体会,她说:“越早接触中医领会越深刻,越小打基础越牢固。”
       幼年背过的经典至今难忘
       刘晓霞行医至今50余年,回忆起幼时的学医经历,和上学、工作后相比,那时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兴致也最高,小时候背过的经典,哪怕过了六七十年也忘不了,已经深入骨髓。她说:“学习中医时年龄越小打基础越牢固,学习的环境和兴趣也很重要。”
        刘晓霞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自小就背汤头歌、记药性、练针灸、摸脉搏。她认为,现在学中医的学生基本上是到了大学后才开始背经典、识药性,这个年龄段的人注意力容易分散,未必沉得下心。而且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还是中西医课程结合,入学时并不以中医为主导,中医思维模式不容易定型,难以深入。
       初次行医被夸“还挺棒”
       刘晓霞第一次出诊纯属偶然,却让她一辈子铭记于心。她中学暑假在家期间,恰逢一位发烧患者的家属上门向其父求诊。不巧的是,刘晓霞的父亲身体不适,未能出门应诊。尽管刘晓霞才15岁,但练针摸脉也有好几年了,就上前自荐。父亲考虑再三,几经嘱咐,刘晓霞便前去给患者扎针退烧了。她主通患者肺经、大肠经,扎手部合谷穴,半小时后,患者从原先发烧的39.7摄氏度退到37.6摄氏度,家属连声称赞“小大夫还挺棒”。
        此次行医经历让刘晓霞对中医有了切身的体会,也越发推崇起来。“学医、行医,乃至看中医,越早接触中医领会越深刻。”她表示。不少中医医生走上中医之路,很多缘于小时候看中医的经历,感受过中医的疗效,或是听说过中医治病的故事。像刘晓霞这样有着家族传承的中医,更是耳濡目染。
       家族传承遇尴尬
       刘晓霞家族七代中医传承,祖上父辈大多是中医,但是到了她这一代,哥哥刘延龄和她还是学中医,而她的下一辈人中就只有女儿做中医,侄子中过去有学中医的却中途放弃转投其他行业了。“学习中医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她说。现在家族孙子辈中有一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她对此感到很欣慰。
        在刘晓霞看来,学习中医的人要心无旁骛、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凡事都讲效率,年轻人认为中医过时了,不少人觉得学中医很枯燥,难以出成果,沉不下心,吃不了苦,这让中医传承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