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
案1 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诊。外感月余,表证渐罢而咳嗽加剧,咯痰黄稠,咳剧胸痛,呼吸气促,胸闷口苦,发热微汗,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表邪入里,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药用麻杏甘石汤加味:炙
麻黄6克,生
石膏30克,杏仁10克,炙
甘草6克,炒
前胡12克,淡
黄芩10克,
浙贝母12克,
瓜蒌皮12克,
桑白皮20克,
地骨皮10克,
鱼腥草30克。上方服6剂后,咳嗽减轻,胸较宽舒,痰色转白仍稠,舌红渐淡,苔转薄稍黄,遵前法加橘红10克,再进3剂,咳止而愈。
案2 杨某,女,65岁。1987年4月13日初诊。咳嗽3周,咯痰清稀,胸背有汗,气短发憋,曾服用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止咳枇杷露等,疗效不佳。咳嗽胸闷加重,舌苔白滑,脉浮滑而数。证属风寒外束,内有痰饮。治宜温肺化饮,降逆止咳。药用小青龙汤加味:净
麻黄6克,
五味子10克,
桂枝10克,
白芍药20克,姜
半夏12克,
细辛3克,生
甘草6克,全
瓜蒌20克。上方服3剂后,咳嗽胸闷,咯清稀痰等症状基本消失,大便稍秘,方中
麻黄改为5克,
细辛改为2克,全
瓜蒌改为30克,又进3剂,病告痊愈。
按:本组病例,虽同为咳嗽,但其病机有别,前者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痰热壅肺,肺气闭塞。所见症状多热证,如咯痰黄稠,发热微汗,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后者为外感风寒之邪侵犯肌表,内有痰饮。所见症状多具寒饮之症,如咯痰清稀,舌苔白滑,脉浮滑而数。因此前者主方选用了清热宣肺的麻杏甘石汤;后者主方选用了治疗风寒外束,内有痰饮的小青龙汤。以上两证在辨证中采用了“同病异治”的方法,紧紧抓住其各自主证的特点,前者以“热者寒之”之法,后者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而皆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