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中医诊断为“软脚瘟”。本病病变机制为津液、精血亏耗,筋脉失养,弛缓不收。
辨证分型 邪郁肺卫: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病变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湿热内盛: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气虚血滞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肝肾阴虚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论治 1.肺热伤津
[治法方药]清肺润燥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咽干口渴者,加
天花粉、
芦根、
石斛;高热汗多者,加
知母、
连翘、
金银花;身痛肢麻者,加
川芎、
牛膝。
2.湿热内盛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肌肉疼痛加
乳香、
没药;发热加
栀子、
板蓝根;胸脘痞闷,四肢肿胀者,加
厚朴、
茯苓、
泽泻;口干心烦者加
生地黄、
麦冬。
3.脾胃亏虚
[治法方药]补益脾胃。参苓
白术散加减。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
枸杞子、
龙眼肉;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
附子、
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
木瓜、
威灵仙;若心悸怔忡,加
柏子仁、
酸枣仁。
4.肝肾阴虚
[治法方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虎潜丸加减。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
淫羊藿、
补骨脂、
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
川芎、
鳖甲;若兼气虚血少,可加
黄芪、
桂枝、
大枣;若兼血瘀之象,可加
桃仁、
红花、
川芎各10克。
5.脉络瘀阻
[治法方药]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瘫痪或肌肉萎缩者,可针刺
大椎、
夹脊、
手三里、
足三里、
环跳、
阳陵泉、
肾俞、
解溪、绝骨等穴,每次3~4穴,每日一次;可用
当归注射液或
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2)上肢取
肩髃、
肩贞、
臂臑、
曲池、
手三里、
合谷;下肢取
髀关、
伏兔、
梁丘、
足三里、
血海、
阳陵泉。癃闭加十四椎
夹脊穴、
秩边、
关元、
三阴交、
水道;便秘加
外关、
天枢、
支沟;纳差加
中脘、
内关、
足三里。取上下肢各2~3穴为一组,交替使用,针用泻法,刺激宜强,每日一次,并可配合电针以顿挫病势。病久体弱者行平补乎泻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一次,14~20次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
取穴:肺、胃、大肠、肝、肾、脾、
神门相应部位。每次选3~4穴,用毫针强刺激,留针1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足针疗法
取穴:肾穴、膀胱穴、14号穴(双足小趾底部第一横纹中点)。患者仰卧位,两足伸直,常规消毒,选用25毫米30号毫针刺入。肾穴和膀胱穴直刺,14号穴斜刺,得气后捻转2~3分钟,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电针疗法
选用体针穴位,或脊髓病变上下3个节段的相应
夹脊穴,用疏波,电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节律收缩,防止电流突然增加,不使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有心脏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休息两天,酌情应用第二疗程。
5.
梅花针疗法
(1)配方:脊柱两侧、异常发现的部位,患者主诉证状的某些局部,重点刺激患部颈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两侧。治法:采用轻刺法。先叩刺脊柱两侧3行两遍,再重点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两侧5行5遍,每一椎间隙处横叩刺数下,然后对异常发现的部位和患者主诉症状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后并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
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配方:
风池、
天柱、
大椎、身椎、
脊中、
命门、阳关、
肓门、
志室、
至阳、
外关、
后溪、
委中、
足三里、
三阴交、
足临泣与脊髓炎之脊椎。治法:采用轻刺法。用
梅花针在上述穴位皮区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两侧叩刺4行5遍,每一椎间隙横刺数下,再在脊椎上用隔
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6.水针疗法
处方:
夹脊穴或背腧穴。
曲池、
外关、
梁丘、
环跳、
委中、
足三里、
血海、
三阴交。针法:选维生素凰100~200毫克,维生素B12500毫克,或
当归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每次选4~6个穴位,分别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后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
肩髃、
曲池、
合谷;下肢取
髀关、
梁丘、
足三里、
解溪。肺热加
尺泽、
肺俞;湿热加
阴陵泉、
脾俞;瘀血加
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壮,可用艾条悬灸。
8.推拿疗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瘫痪肢体10~15分钟。
(2)病初起者开天门,运
太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门,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病程迁延者补脾经,补肾经,揉
大椎,拿
肩井,按揉
肩髃、
曲池、
肝俞、
肾俞,拿
委中、
承山,摇
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
秦艽、
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两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
肺俞、
脾俞、
肝俞、
肾俞、病变段
夹脊、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悬钟、
曲泉、
三阴交。操作:取维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
当归注射液两毫克。每次选2~3对腧穴,按水针操作常规,每穴注射药液一毫升,每日一次。
11.拔罐法
取穴第一组:
大椎、
肩中俞、
肩贞、
肺俞;第二组:
身柱、
肩外俞、
脾俞;第三组:
命门、
承扶、
殷门;第四组:阳关、
环跳、
伏兔。操作:按刺络拔罐常规方法操作,每次选用一组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2.外敷法
(1)取
大黄、皂角、黑丑、朴硝各等份,捣烂,醋调敷脐,每日一次。
(2)
葱白和饭,捣成饼状。束于脐中,每日 一次。
(3)取田螺3个,青盐9克,将田螺捣烂后加入青盐9克,揉成膏,贴在脐下一寸3分处。
13.中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适于本病初起邪热较盛者。3~6岁每服10毫升,6~9岁每服15毫升,9岁以上每服20毫升,每日两次。
(2)二妙丸:适用于本病初起下肢痿软无力,属湿热下注者。3~6岁每服3克,6~9岁每服6克,9岁以上每服9克,每日2~3次。
(3)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本病属阴虚火旺者,6岁以下每服1/2丸,6岁以上每服一丸,每日两次。
(4)缩泉丸:功能温肾缩尿。适用于本病小便失禁,属肾虚不固者。3~6岁每服3克,6~9岁每服6克,9岁以上每服9克,每日两次。
(5)银黄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6)清肺利咽冲剂: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7)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8)
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9)麻子仁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口服。
(10)通便灵胶囊:每次1~2丸,每日1~3次口服。(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