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于《
伤寒论》厥阴篇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条文原意是虚寒下利又复感外邪,医者不辨虚实误用吐下的治疗手段,致使脾胃更伤,脾气更陷,胃气更逆,形成的“寒格”证可用该方治疗。寒格的病机是上热被下寒所格拒,脾胃升降失常。上热则胃气不降而呕吐;下寒则脾气不升而下利。食入口即吐,表明胃热气逆犹甚,是辨别本证“上热”的关键。治当以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苦寒泄降,辛温通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寒热格拒的呕吐,收效甚捷。举一例如下。
吴某某,女,32岁。2003年2月21日初诊。患者素脾胃不和,稍饮食不慎则吐,而且愈来愈重,几乎每顿饭必吐已一个多月,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刻下症见:面色不泽,眠差,倦怠乏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乏力。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辨其为寒热格拒证。治以
干姜黄芩黄连汤苦寒泄降,辛温通阳。处方:
干姜6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党参12克,
陈皮10克,
竹茹12克,杭芍12克,
柴胡10克,
神曲15克,炒
麦芽20克,炙
甘草6克,炒枣仁15克。7剂,水煎服。
2003年2月27日复诊,述服上方后,呕吐锐减,一周之中仅吐两次,苔渐退,脉沉细。依前法继续调理14剂,反胃愈。
按语:本案患者初诊时“几乎每顿饭必吐”,即与原文“食入口即吐”相仿,为胃热气逆;“脉沉细乏力”属于脾阳不足,故证属上热下寒。《方函口诀》云:“此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膈有热,吐逆不受食者,与
半夏、
生姜诸呕吐药无寸效者有特效”。观本案患者过去的病案,可知前医屡用
半夏、
生姜等和胃降逆止呕之药无效,所以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确属的对之方,故取用之。方中酌加
陈皮、
竹茹加强清热和胃之力;加
神曲、
麦芽以健胃消食;加
柴胡、芍药、
甘草、枣仁可以解郁安神,方药病情切合,故药后呕吐锐减,疗效甚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