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状较为危急,可逐渐出现脱水、酸中毒的危象。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节或不洁,或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损伤脾胃,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合污并下而成泄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
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
外劳宫100次;揉脐及
天枢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捏脊3~5遍,按揉
脾俞、
胃俞、
大肠俞、
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2)湿热泄:补脾土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
天枢100次;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兼表证发热者加开天门50次,推坎宫100次,运
太阳100次;拿揉
风池5~10次,拿
肩井 8~10次。
(3)伤食泄:揉板门100次,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
中脘100次,揉脐及
天枢100次,揉龟尾2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4)脾虚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100次,板门推向横纹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三指揉脐、
气海和
关元100次;捏脊3~5遍,按揉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血海、
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5)脾肾阳虚泄:补脾土300次,补肾水 500次;推三关100次,揉
外劳宫50次,按揉
百会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捏脊3~5遍,按揉
脾俞、
肾俞、
大肠俞、
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
命门、八髎,以透热为度。
适宜技术 1.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1)揉腹:患儿仰卧。术者中指放于
神阙、
天枢穴,食指放于
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2)揉
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术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
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术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
脾俞、
胃俞、
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患儿俯卧。术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
大杼穴开始向下至
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
下髎穴向上至
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2.饮食疗法
轻型腹泻停止喂哺不易消化及脂肪类食物即可。吐泻严重者应暂时禁食,但除频繁呕吐外,一般不必禁水,吐泻好转后应逐渐恢复饮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给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或脱脂奶等。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喂养,改喂豆制代乳品,或用发酵奶,可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注意事项 1.临床治疗泄泻,健脾和胃是关键,揉腹(揉
中脘、揉
神阙、揉
天枢)、揉
脾俞、揉
胃俞、揉
足三里使脾胃等消化器官的兴奋性提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该疗法最大优势是不用针药,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儿依从性良好,便于实施。
2.推拿主要用于轻型腹泻和慢性腹泻,对于重型腹泻、严重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者应行综合治疗;推拿手法要柔和,不要损伤患儿皮肤,可用葱姜水(葱姜各半)作为介质,注意小儿饮食卫生,合理喂养。腹泻期间,应控制饮食。
3.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应采取逐渐过渡方式,注意合理喂养。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